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生产函数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跟消费者理论类似的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古人形容一样东西成本很高,往往用劳民伤财来形容。假设一样产品的生产既需要人力,也需要物力。人力正好对应了民,而物力也就正好对应着财。经济学理论往往把人力抽象成劳动(L),把物力抽象成资本(K)。在现实中,劳动和资本对应着下面这些事物:

劳动:工人、职员、业务员和经理等劳动投入。

资本:土地、厂房、机床、机器、仪器和电子计算机等。

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原料也是生产要素的一种。但经过我们细想,原料的收集其实也可以分解劳动和资本。于是我们这儿可以将原料省去。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厂商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却是消费品市场的供给方。工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方,却是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方。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在一家餐馆里,每生产出一道菜,需要服务员获得顾客的订单,需要采购员从批发市场购得原料,需要厨师将原料加工成可口的饭菜,还需要清洁工人洗干净用过的碟子。这仅仅是需要的劳动。一家好餐馆需要合适的装修,需要整齐的桌椅。不仅如此,餐馆还需要人员配合。任何一道程序出了毛病,都会影响餐馆的运作。其他工厂生产也是类似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使得产品能保质保量地生产出来。生产函数总结了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方式。我们用q代表产出数量,用FKL)代表生产函数。则一般情况下有如下方程:

一些参考文献中将F视为科技或者生产工艺,其道理也相同。为了简化今后的分析,通常做如下假设:

假设:F函数具有连续性、严格递增性、严格拟凹性且满足F(0,0)=0。

连续性意味着F函数是连续函数;严格递增性意味着KL增加都将增加产量。这两点都比较容易理解。从定义上来说,严格拟凹性则意味着:对t∈(0,1),都有:

从函数的形态来看,拟凹性保证了成本最小化有唯一解。最后,当所有的生产资料数量都为零时,生产函数的值为零。

显然,不同的KL 组合可能会使产量发生变化。如果K代表机器的数量,而L代表工人的数量,机器和工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这时某些不同KL 组合也许会得到相同的产量。在坐标轴上将所有产生相同产量的点用线条连接起来时,可以得到下面的图形:

当单独KL改变时,根据生产函数的单调性,生产函数的数值必然发生变化。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往往考虑的是边际值。假设农场的经理考虑是否雇佣一名新的工人。根据边际分析法,他需要计算出工人的边际产量。已知生产函数,如果劳动的数目必须是整数,边际工人的产量如下所示:

如果劳动是完美可分的,则边际劳动带来的产量为:

图4-1 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

如果外生的工人工资为w,产品的外生市场价格为p,经理比较的是工资w和额外的收入p[FKL+1)-FKL)]。如果前者比较大,经理会放弃雇佣这名工人。如果后者比较大,经理会雇佣这名工人。MPL也叫劳动的边际产量,而p×MPL成为劳动的边际产值。类似的结论可以应用于经理对是否购入一台新机器的决定中。这时我们需要定义的是边际资本赋予的产量:当资本的边际产值大于租金(r)时,经理选择添加资本,否则不添加资本。

无论是资本还是劳动,都存在着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想象在工厂中有20台机器,却只有20名工人。这时平均每名工人操作一台机器。工人的边际产出比较高,而机器的边际产出比较低。当工人的数量增加时,每名工人操作的机器数量减少,甚至出现多名工人操作同一台机器的情况,工人的边际产出随之降低,而机器的边际产出却在增加。同理,当增加机器的数量时,机器的边际产出降低,而工人的边际产出增加。注意分清楚(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出的区别。前者代表边际劳动带来新增的产量,而后者代表总产量除以总劳动。两者相似的地方是,当(劳动的)边际产出减少的时候,它的平均产出也会减少。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经济上的含义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替换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举一个例子,产量为,这时所有符合该产量的KL 组合可以用表示出来。使用隐函数定理可以得到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由于斜率为负,通常可以前置负号进行修正。

从等产量曲线上可以看出MRTS 随着KL的变化而改变。当K比较小,而L比较大时,需要用大量的L来置换一单位的K。当L比较小,而K比较大时,需要用大量的K来置换一单位的L。一个明显的例子是CES生产函数。

计算出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r替换掉X2/X1MRTSr的弹性是常数,即:

规模收益:当生产要素发生规模上的变化时,产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果一亩稻田,一个农民能生产500斤粮食,很自然的我们会觉得10亩稻田,10个农民就能生产出5000斤粮食。类似的,如果一家晶圆厂每年能生产1000万片中央处理器,那么10家同样的晶圆厂每年就能生产出1亿片中央处理器。在更复杂的生产领域,这种简单的克隆显然不切合实际。更大的规模往往带来组织、协调和管理上的负担。而且上游市场的原料并非取之不尽。反映到生产函数上,假设存在某个t>0,使得有:

则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假设对于某个t>1,我们都有:

则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性质。同样对于t>1,假设有:

则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递减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