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对“西方中心主义”批判
从思想文化形态上看,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包括对任何意义上的“中心主义”的超越),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属性。这种本质属性的形成有其文化机理,亦即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文化路径[1]。这种文化路径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其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义”倾向科学批判的过程中[2]。只有在马克思这一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最初的以“实践批判”为基础和目的的“理论批判”,其与“实践批判”的互动关系,从而也才能有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的基本完成,即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基本完成。因此,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而言之,从前提看,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义”倾向的科学批判,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文化路径的前提;从过程来看,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义”倾向的科学批判,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文化路径的一条主线;从结果看,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及其中的“中心主义”倾向科学批判逻辑延伸的结果。这就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文化路径。只有把握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路径,我们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工业革命、生产力和世界交往的发展、资本积累的特性和资本的扩张本性、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历史性,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古典经济学家特别是黑格尔的相关理论,何以能够成为马克思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原因、基础和来源,进而也才可能全面、合理地解释,马克思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构建的历史和逻辑。要言之,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文化路径,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学说研究视角上的创造性转换。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搞清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其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规定性和逻辑规定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