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一)国家社会发展的诉求

中国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影响着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伟大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三十章“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第一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中提出:要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改善乡村教师目前的境遇,切实建设一支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消除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发展。[1]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乡村教育担负着乡村义务教育的重任,保障乡村适龄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组成部分,因而乡村教育具有基础性、重要性、广泛性和紧迫性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

(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由于中国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城市学校在环境、资源等方面优于乡村学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乡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乡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匮乏,普遍存在教师队伍学历低、老龄化现象严重、专业能力薄弱等问题。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师资配置均衡问题,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支持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提升师德素养、拓展师资补充途径、保障工资福利、荣誉制度激励、倾斜职称与统一城乡编制标准、提高专业水平与促进优秀教师到乡村交流八项举措,这些举措向乡村教师倾斜力度很大,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乡村教育尤其如此。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农村硕师计划”“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公费师范生计划”等。采取这些举措,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中国乡村教师队伍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乡村孩子接受优质、更高水平的教育,建设稳定的乡村教师队伍,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支持计划》政策采取提高乡村教师师德水平、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教师编制向乡村教师倾斜、加大乡村教师培训等具体措施,为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支持计划》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目前《支持计划》政策的实施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其实施效果如何?在计划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进和完善计划政策等,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体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关键在教师。本书通过多视角关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了解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的落实情况,查找《支持计划》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中的成因,力求突破《支持计划》政策实施的瓶颈,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政策体系,建立具有针对性、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丰富和发展教师教育理论

由于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因而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也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偏远乡村地区村小、教学点的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通过对《支持计划》政策的研究提高乡村教师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制订完善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的补充与培养、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得到保障、乡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等政策目标实现,培育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乡村教师队伍,以丰富和发展教师教育理论。

(二)实践意义

1.落实国家重大制度政策

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赖于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乡村教育发展的质量与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的质量紧密相关。《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改善乡村教师目前的境遇,切实建设一支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消除城乡教育差异,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发展。[3]

乡村教育使农村适龄儿童能够在家门口接受教育,保障全面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乡村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特点,是实现义务教育的保障。通过对《支持计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研究,更好地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政策,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政策实施现状的研究,发现计划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影响计划政策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优化计划政策执行的建议,为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乡村教师计划政策,大力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使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教育事业,提高计划政策的实施效果。

3.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乡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乡村教师也是保障乡村学生教育起点公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攻坚力量,对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尽管得到了普遍关注,但是,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仍然是制约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乡村义务教育质量。因此,要通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等措施,培养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提升乡村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让乡村孩子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