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社会新闻报道研究(1872-194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申报》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77年的历史既给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和经营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变迁的忠实记录者。社会新闻具有与社会生活高黏合度的特性而成为《申报》记录社会变革的重要新闻形态。在《申报》诞生前的近代化报刊上,无论是宗教性质的抑或是商业性质的,社会新闻都呈现零散的状态,数量寥寥,是《申报》创刊后大量集中刊登社会新闻并将其作为独立的专业化新闻形态来对待,促使社会新闻逐渐走向了成熟。

77年里,《申报》社会新闻的触角延伸到了上海市民社会生活的许多角落,报道内容较为广泛:好人好事和社会新风尚新道德、涉及家庭、婚姻和情感等的各类纠葛、社会风俗变迁、各类法律和刑事案件、天灾人祸、社会治安状况、各类奇闻逸事、市政建设、名人活动和生活指导类服务内容等等,甚至是国外的异常天象、灾情和名人活动都纳入到该报社会新闻关注的范畴。如此纷繁的内容却有规律地呈现在《申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社会新闻在近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深入的尝试,可分为四个报道历史时期:滥觞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从稚嫩到成熟再到逐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申报》社会新闻作为近代报纸社会新闻的开拓者,在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中,其新闻制作的艺术不断走向成熟、走向专业化:滥觞期社会新闻数量特别多,但新闻特性极不完备;发展期显现新闻的专业性,报道数量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到了成熟期新闻的完备程度得以实现,专业化程度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衰落期社会新闻的报道数量大幅下滑,但报道内容手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通过对77年《申报》抽样出的18879条目社会新闻的编码分析,以上发展历程和报道特点清晰可见。

宏观的数字和报道趋势图表能够呈现《申报》社会新闻的发展脉络,典型案例的解读更能形象化展现社会新闻的特征和《申报》参与社会事件的轨迹。本书选取了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名伶杨月楼案”,通过对《申报》关于此案的全部44篇作品的分析,阐释了社会新闻呈现出的报道特征和媒介意识,揭示出该报由客观报道到参与论争再回到客观报道的变化轨迹,典型地映衬了社会新闻的追逐名人、监督政治、大众化阅读和媒介参与社会生活的特点。

事物发展变化都是有一定的内外因作用的。《申报》77年社会新闻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报道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与上海的租界政治环境、近代社会时局的动荡、上海的移民文化、城市发展、现代教育和社会新闻的本质要求、新闻生产者的新闻意识、受众的大众化阅读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探寻这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价值,就是揭示社会新闻演变规律的过程。

77年的社会新闻时间跨度大,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它既是社会、新闻传播事业和报纸自身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它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个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它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专业新闻发展意义和助推大众化阅报风气形成的历史意义。

总之,建立在大量社会新闻抽样分析基础上梳理出77年《申报》社会新闻的发展史,本身对于历史的客观呈现就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揭示社会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影响因素、探寻该报社会新闻的进步意义也给我们厘清了社会新闻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同时,该报社会新闻的发展也是其在近代社会的缘起、发生、发展和衰落历史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