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申报》社会新闻报道的历史分期
一 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
历史存在作为人类认识社会并改造社会的重要对象,对其认识与解释是需要层次和逻辑的,对《申报》社会新闻报道77年的历程进行清晰的阶段划分,也有利于探析《申报》社会新闻的阶段性规律、呈现阶段性的特征,更易于展现《申报》社会新闻的全貌。那么,77年的历史跨度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将直接关系到历史样态的真实揭示。
事物发展阶段的划分,一种是可以将该事物放置于社会发展中,从其所经历的社会变动中寻找发展的轨迹。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申报》的生命历程从清朝末年开始,先后经历了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如果将《申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纵向的发展历史梳理,那么以其经历的中国历史时期作为划分的依据是可行的。但是,以《申报》的社会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轨迹作为划分依据与研究对象本貌的揭示之间就可能存在交集、重复或者差异,进而不能呈现《申报》社会新闻自身的阶段性变化以及规律,甚至对近代社会新闻演变历程的揭示也不尽完整与科学。
另一种是从事物自身不同的所有者或不同性质等角度划分。《申报》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和他的友人共同创办,直到1909年由美查公司转入买办席子佩之手,由于经营不善仅3年时间即1912年5月就转入了史量才之手。此后20余载,《申报》在史量才这个积极的报业改革者手中不断迈向企业化与民族化之路,直到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为拒绝日方势力的掌控选择停刊,先后复刊了汉口版和香港版,短暂数月后于1938年10月该报又在上海租界复刊,此后《申报》就先后走过了被日本势力和国民党掌控的颠沛和无力的道路。所以,从美查到席子佩再到史量才以及最后阶段被彻底改变性质,《申报》所经历的清晰的不同所有者发展阶段似乎也为我们研究该报提供了一种分期依据。同样的,如果研究《申报》的发展史,采用这种标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以它的社会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人为地以不同所有者为切割的节点,就会打乱社会新闻自身的发展轨迹。
因此,本书从事物自身的变化轨迹着手探寻其发展阶段,通过对77年《申报》的社会新闻进行抽样,统计分析,根据其在传播数量、传播内容、传播风格、传播时效、传播立场等维度上呈现出的不同特征进行研究,从社会新闻自身的发生、发展、高潮到结束的自然生长过程来进行发展阶段的划分。
具体的分期依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申报》社会新闻自身在传播数量、内容、形式等维度上呈现出的变化特征是本书分期的主要依据。在《申报》创刊前,社会新闻在近代化报刊上只是寥若星辰,而《申报》创刊后,社会新闻开始大放异彩,从《申报》创刊之初,社会新闻就占据该报的重要位置,直到1949年《申报》停刊,虽然在这77年的漫长岁月中,社会新闻经历了多种形态的变化,但其繁荣与衰落的成长史也是近代社会新闻从少到多、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史。因此,从事物自身的演变状态出发来研究其变化规律及特征是符合正确的研究逻辑的,这也是对事物自身进行历史分期的重要依据。从该报创刊就大量刊登社会新闻,持续到19世纪末期,其报道数量都很多,但新闻的形态极不成熟;20世纪初伴随新闻工作职业化意识的不断觉醒,社会新闻不但数量上有所增加,新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朝着更加符合新闻特性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直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申报》企业化大报发展程度的加深,社会新闻的形态十分完备,达到了成熟期;1937年抗战的爆发,使得该报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社会新闻也逐步走向了它的衰落状态。
其次,社会新闻是《申报》市场化路线的重要支撑点,它的样貌与其母体的定位、风格和操作者的文化背景、编辑能力等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申报》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成为本书研究历史分期的另一重要参考。如该报初期都由中国传统文人负责编纂工作,封建思想的痕迹还很明显,逐步发展成由民族资产阶级掌握该报,其社会现实性越来越强烈;该报由完全盈利逐步发展到具有家国民族意识的爱国报刊的媒介定位也决定了社会新闻在报道内容上各类别的比例消长;该报受众的大众化也给社会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市场等等,这些都与社会新闻的发展紧密相连。
最后,社会新闻相比其他类型的专业新闻,与社会变动的黏合度极高,尤其是文化价值观念、社会运动、社会风气、大众审美等因素对其影响极为迅速、直接,社会新闻的风格、内容、角度与形式等都和这些社会变动紧密相连,因此,77年的上海阶段性存在的社会特征也是本文历史分期的重要参考。如滥觞期的社会新闻偏重小说化的写作方法,这与上海社会的移民文化密切相关。发展期的社会新闻逐渐走向专业化道路,这与从业者新闻职业意识的自觉有着直接的关系。成熟期社会新闻大量采用白话写作,标点符号开始较多地运用到作品中,这又与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不可分割。衰落期社会新闻的飘摇不定又与上海社会经历的战争直接相连等等。
因此,本书的分期则综合考量社会新闻自身数量、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变迁,《申报》自身发展史和上海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性变动将该报社会新闻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二 四个历史时期
本书从《申报》创刊到停刊,共抽取1171份18879条社会新闻,依据上文的划分依据,结合社会新闻数量的走势、内容特征及编排手段等的变化,将77年《申报》社会新闻的发展历史划分为滥觞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共四个阶段。
(一)滥觞期(19世纪70—90年代中期)
《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通过办报获得经济利益是其首要目标。《申报》发刊词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喜可愕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商业定位使得《申报》将吸引华人阅读注意作为编辑经营的重要指导方针,从人性共性心理层面考量,“一切可惊可喜可愕之事”便成为《申报》占有市场的重要砝码。而社会新闻具有的新鲜、奇异、有趣、惊骇、血腥、八卦等色彩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自然就成为《申报》创刊后的重要报道阵地。
滥觞指事物的起源,通常处在滥觞期的事物,因其新生性,存在数量相对较少,但《申报》的社会新闻在源起阶段数量就比较多,以年为统计单位,从抽样结果可见,1872年创刊就有45条,当年新闻总条数98条,社会新闻的比例为46%,1875年社会新闻的条数就达到106条,直到创刊后的20年里,即19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新闻稳定地分布在100—200条间,其与当年其他新闻的比例也平稳地保持在40%左右,详见下文统计表格。可见滥觞期的社会新闻在数量上占据着《申报》的主要位置。但是,判断事物的发展程度,不能仅以数量论,它的内容丰富性、手法多样性、形式完备性等都应成为考量的标准。所以,滥觞期的社会新闻在报道内容上还有很多的鬼怪传闻,杂录内容较多,小说化的创作痕迹还很鲜明,这些都与新闻报道有很大的距离。
滥觞期的社会新闻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内容上掺杂着较多的鬼神传闻,表现手法上小说化的痕迹很突出,这些特点与当时《申报》的商业性质、办报定位、旧式文人的写作理念以及上海的移民文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发展期(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20年代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外报新闻职业化的深入熏染,新闻制作的专业化理念和各种规范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新闻样貌,业界逐渐将新闻报道和文学写作、各种传闻区别开来,新闻报道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发展期的社会新闻报道在体裁、内容、形式和时效方面都逐渐趋于职业化新闻报道。在报道题材上逐渐开始多样化;报道内容上逐渐脱离了缺乏真实性的传闻、甚至是鬼怪报道,对社会变动的关注逐步提升;报道大量关注两三天内发生的事件,与滥觞期的数日、数月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版面数量逐渐增多,版式划分趋于复杂,同时出现了很多固定栏目来刊登社会新闻,如杂评栏目、来函栏目等;社会新闻的数量也增加至年200条以上,多则400多条;新闻标题在内容上越来越明确地揭示核心事实,同时形式上还陆续出现副标题和引标题。总之,发展期的社会新闻在很多领域都已经崭露头角,但在规模化和完备度方面较成熟期的社会新闻还有一定的距离,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社会新闻才有了质的飞跃。
(三)成熟期(20世纪20年代中期—30年代中期)
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申报》的社会新闻在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新闻类别。这与此时的文化环境、社会动荡和报纸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报刊白话文写作逐渐成为主流,社会新闻本身的准入门槛就较低些,在白话文写作浪潮下,它的社会影响力更进一层,受众数量的增加是其社会新闻业务改革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关注民生类如商业信息服务性的、关注妇女群体、报道民众吃穿住的(米价、房价等)社会新闻越来越多,新闻标点大量使用也是在此阶段。世界大战、军阀混战等的爆发使社会受到了巨大的震荡,社会治安较为混乱,此时的匪盗新闻、各种刑事案件报道、各类名人活动的新闻报道数量也越来越多。史量才经营《申报》的阶段,尤其是30年代的《申报》,是该报成绩最为辉煌的时期,在企业化大报编辑理念的指引下,新闻制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完备,此时的社会新闻标题形式越来越复杂,大量的两行题和三行题分布版面各空间;新闻大量报道当天和一天前发生的事件,时效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图片新闻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新闻报道地域范围逐渐统摄国内其他城市和国外;新闻来源多样化,除了本报供稿外,国外通讯社和国内其他媒体、各种来稿也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要报道源泉;社会新闻占据着国内要闻版,尤其是本埠新闻版是社会新闻的主阵地,到1931年还专门开辟了“社会消息”的专栏。
总之,成熟期的社会新闻特征较前两个时期有明显的不同,新闻报道的完备程度达到了鼎盛时期。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在上海的触发,使得《申报》走上了发展的下坡路。
(四)衰落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40年代末)
战争的爆发在给媒介带来丰富新闻源的同时,也给报纸的自身发展带去了不小的冲击。1937年年底,在抗日战争的浪潮中,上海沦陷了,《申报》先后出了汉口版和香港版,又转战上海出版至1941年彻底被日伪政府占有,1945年后又被国民党势力操控,其党派色彩明显,直到1949年停刊,该报的独立性都受到严重的束缚。10年间的几经周转、操控力量的相互博弈都深深地影响了该报社会新闻的发展。
衰落期的社会新闻在报道内容上突出关注难民这一弱势群体,这与战争密不可分。在报道数量上急剧下滑,从成熟期的年四五百条下降至百条左右,社会新闻在当年报纸新闻报道总量中的比例低至5%,高时也就达到17%。报道时效性上3天及以上的新闻数量占的比例偏高。新闻体裁较为单一,消息为主,评论与通讯较少。总之,衰落期的社会新闻仍然在向前发展着,但是在《申报》战时传播中的分量和丰富性较成熟期大大减弱。
综上所述,《申报》社会新闻经历的四个历史时期,既与中国历史自身的时代接续不完全吻合,也不与《申报》所经历的不同掌门人的历史划分相一致,它是以77年抽样所获得的数据作为重要的支撑,力求真实地再现出社会新闻在《申报》上的本真面貌,揭示其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