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语言文化研究(第十五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诗章》对维多利亚诗歌传统的颠覆及其表现

庞德的诗歌,尤其是中晚期诗歌,带有明显的颠覆维多利亚诗歌传统的印记。无论是他的语言表达、抒情方式,还是排版印刷、标点符号,无不彰显了他的现代主义话语风格及其艺术特色。尤其是在史诗《诗章》里,随处可见庞德对维多利亚诗歌传统的背叛和革新。

为了便于讨论,这里归纳并概述为四个主要方面,同时予以阐释:

第一,摈弃烦琐冗长的句式,主张使用铿锵有力、意象鲜明的短句。维多利亚诗歌充满复杂句式,有些还非常夸张,这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一般认为,只有接受正规或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写出长篇且文绉绉的句式;反之,能够写出冗长、文绉绉句式的人应该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而这些人多数被认为来自上流社会。为了表现或者附和这一点,很多作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复杂句。当然,不排除有些作家使用复杂句和冗长句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但是,庞德比较讨厌这一点。他认为,“我们渴望那种清晰而硬朗的诗”,我们要为“避免了新象征主义运动的软绵绵与多愁善感,避开了更加娘娘腔的新现实主义派”而欢欣鼓舞(Eliot,1954:410—416)。庞德所说的“清晰而硬朗的诗”,不是充满烦琐冗长句式的诗,而是铿锵有力、意象鲜明、以短句形式写成的诗。比如在《诗章》第2章中,庞德有这样的表达:

船桨上沉重的葡萄藤,

生于无,一声呼吸……

野兽们像镜中的阴影,

长着长毛的尾巴拖在虚空

(Pound 8)[3]

再如《诗章》第52章末尾:

鱼汛期开始

河流和湖泊冻得坚实

现在把冰放进汝之冰室

各种风的大型音乐会

辨明善恶

(Pound 261)

还有《诗章》第83章:

在泰山下看不见根基

但水明亮   水

杨树梢在亮光中漂浮

唯有栏柱不移

此刻蚁群似乎摇晃不安

(Pound 531)(黄运特 译)[4]

第二,避免使用华丽、花哨的书面语,倡导口语和日常用语。维多利亚诗歌因为要迎合上层统治阶级的需要,其语言要求华丽、优雅、高贵。口语和日常用语不被提倡写进诗歌,因为显得俗气和不庄重。但是,在庞德所处的时代,因为各种文风激流勇进,不少有远见卓识的诗人认识到,真正鲜活的语言和具有不朽历史价值的语言,是那些存活在普通老百姓中间,体现老百姓思想,展现老百姓风格,直白、爽朗、不做作、不虚伪的语言。庞德通过《诗章》试图复活和再现特定时代和特定语境中普通老百姓的口语和日常用语,一方面体现他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和研究者对语言的高度敏感性和求索精神,另一方面使《诗章》充满“人情味”和“趣味”,拉近高雅诗歌艺术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审美距离。比如在《诗章》第46章,庞德使用了非常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和喧哗的日常用语,表现“骆驼队长”(Camel driver)与“我”(I)的对话:

“他屁主意都没有!”

……“他也生不出个屁主意

问题出在你这儿,你压根儿不是打探消息的料儿。”

……

“希腊人!”……“就会耍些花把戏!”

“还能干啥?一个国家都折腾不好!”

“甭想改造我,也改造不了我,”

“说‘我晓得我没有问过你,你爹把你送到这儿

受锻炼。我晓得我的感觉。

送儿子去英国,让他回来变成基督耶稣!’”

“我还能有嘛感觉?”……

(Pound 232)

再比如在《诗章》第76章,出现了监狱中“黑鬼杀人犯”(the nigger murderer)对“牢笼之友”(cage-mate)所说的话,以及“小黑个儿”(the smaller black lad)对“大黑个儿”(the larger)说的话:

罪犯不爱动脑筋?

“嘿,无齿的,神经有哪几本书?”

“说说看,有啥?”

“拉丁文?我学过拉丁文。”

那黑鬼杀人犯对牢笼之友说

(弄不清楚他们中谁在说话)

“算了吧,小薯条,”小黑个儿对

大黑个儿说。

“玩玩而已,”在死亡前没有妓女

(“那是进步,我的你的,”说/管它叫进步)

(Pound 454—455)(黄运特 译)

第三,打破传统的句式书写,根据感情宣泄的程度和意识流,呈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表达。典型的维多利亚诗歌句式工整,格律性强,每个小节的诗歌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清晰。即使像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1809—1892)的《尤利西斯》(Ulysses )和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的《我已故的公爵夫人》(My Last Duchess )那样具有开拓性的作品,也不过是传统史诗主题的遗风(比如《尤利西斯》是对荷马史诗《奥德赛》主题的吸收和改编)或者是对传统史诗风格的继承和延续(比如《我已故的公爵夫人》是用古老的英雄双行体完成的独白体)。而庞德等标新立异的诗人,不拘泥于传统诗行的格律束缚和书写规范,故意违反语法规则和大小写,甚至违背句法规则,使文风特点和句式表达符合他本人情感起伏的实际。尤其是在表达方式方面,庞德有非常另类和他者的一面。比如,在《诗章》第28章,庞德写到:

“我……

(走过比利牛斯山一间餐厅里的光滑木板)

     ……比活佛……

         ……更强壮!”

(毋庸置疑)

“我……

     ……比基督……

         ……更强壮!”

(毋庸置疑)

“我早该……

     减轻……

         体重!”[5]

(寂静,有点儿让人不舒服)

(Pound 137)

类似别具匠心的宣泄表达越是在《诗章》的后期写作中,越显得频繁、密集和技艺娴熟。如《诗章》第100章中,庞德写到:

“那东西粘

     在

        我的

          喉咙。”

A.G.加德纳[6]

       1914年8月1日

也是个确切的记录

(Pound 721)

再比如《诗章》第110章:

你见过小船在海堤上醒来,

        如何到了浪尖吗?

有什么夸耀的呢?

        船身拍打着波浪,波浪拍打着船身,

           那就是快乐,

鸟羽僧正觉犹[7]

        走向清澈透明

(Pound 777)

第四,少用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维多利亚诗歌有较为严格的标点符号用来支撑语言表达,因为标点符号是一种规范、文雅和正统诗歌形式的象征。但是庞德在《诗章》中,很少像传统诗人那样一丝不苟地运用标点符号,而是少用或者尽量不用标点符号。该特点在《诗章》文本的前期创作中不明显,到了《诗章》创作的中后期,跟他带有叛逆风格的诗行一样,愈发显得清晰。至于这是否因为庞德后来受到《论语》《中庸》《诗经》等中国古典著作不用标点照样能够表情达意的呈现手法的影响,还是庞德在《诗章》里故意彰显个性,同时不断试验和创新的结果?答案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应该引起读者们的注意,那就是:庞德在《诗章》中频繁引用《大学》里的话:“MAKE IT NEW”,“Day by day make it new”(Pound 265),并附汉语表达“新,日日新”[8]——由此,庞德少用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是否可以视为庞德写作《诗章》时力求“日日新”并试图打破维多利亚诗歌传统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呢?对此可以作出这样的讨论: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或许就是事实。

一个明显的依据就是:庞德在《诗章》中少用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的现象,随处可见。这里试举几例。比如,在《诗章》第74章,庞德回忆一幅油画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时,语句中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而孩子的面孔像在

卡波夸德里[9]门口上方方形的壁画里

中央背景

形体在日神下抵达岸滩

柔光倾泻下来

某些意象在脑中形成

留在那里

(Pound 446)(黄运特 译)

在《诗章》第83章,庞德呈现他眼中静谧、安详的自然世界,同时暗示那是一种美的享受时,也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此刻新月照临泰山

我们应以晨星计时

护树女神啊

你平静如水

池上有九月的阳光

(Pound 530)(黄运特 译)

在《诗章》第104章,庞德描述“黄金”(gold)对人来说是“宝”(treasure),对“蚂蚁”而言什么也不是时,也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曾经黄金

   被蚂蚁

      带出洞穴

         不是

Pao3

   它不是宝

(Pound 740)

再比如在《诗章》最后一章,即第117章的开始部分,庞德以特别的方式“记录”(mark)他落寞寂寥的心态时,也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布朗库西之鸟

     在松树树干的空心处

或者当雪看起来像是大海的泡沫

微明的天空用榆树枝开道

(Pound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