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解读黑格尔的著作是一项艰巨的哲学任务。尤其是对最能体现黑格尔思辨精神的《小逻辑》进行学理阐释,更加深刻地品尝到艰深晦涩的滋味。不过,笔者在每次倔强的努力和耐心的思考中,还是不禁能产生令人难以忘却的甘甜回味,慢慢喜欢试着做些沉思和批判的工作。于是,便产生了眼下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的主标题是:追求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也是黑格尔在《哲学全书》第一版序言中的原话)。副标题是:黑格尔《小逻辑》的思辨演绎(标明本书是关于黑格尔《小逻辑》的解读)。虽说《小逻辑》仅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可它却鲜明地体现黑格尔试图探寻思想科学的努力。这种科学是关乎思想之为思想,思想自由运演和自然呼吸的科学,即精神生命的科学。在《小逻辑》中,黑格尔所要表述的精神思想并非一朝一夕直接现成,而是历经多年的磨炼与沉淀,酝酿而成。这就决定了后人在理解时,很难直接了然于胸,还需注意些“修炼”的法门与关键的环节。
一、反复思考。反复思考绝非思想自己“唠唠叨叨”地打转。黑格尔所强调的反复思考是由“意识”上升到“自我意识”的思想进程。这就像某种镜像理论(黑格尔也经常用镜子来举例):当人照镜子时,某些人却只能看到并沉浸在镜像当中,甚至以镜中的像来作为自身的校准,这便是意识的显现,即受对象所制的意识。然而,通过哲学的训练与思索,有一天,镜前的那个人突然发觉在他眼前的不仅有镜中的像,还有一个真实的场景,即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在照镜子,是这个活人决定了镜中所成的像(言外之意,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像,所以要加强人本身的修养,而非单单注重伪装,才是根本的选择)而非相反,此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领悟意识与自我意识、自我意义与自身之间的生息逻辑,这时便可说反复思考达成了。只有养成反复思考的习惯,才能容易明白黑格尔所讲的开端为何蕴含生灭,直接性为何是一种具有潜在性的被动性,概念为何又是现实的等等重要哲学问题。
二、倒叙。通俗地讲,倒叙相对于平铺直叙而言,是一种从后向前的叙事。许多影视剧中也经常采用此等手法,先道出结果后讲因由。关于《小逻辑》的理解,笔者认为最好也要采取倒叙的方式。该方式并非意味着从后往前倒着研读《小逻辑》,而是意味着只有理解了概念本身,理解了全体,才能确切理解存在和本质。比如面对规定性的问题,往往人们的直接反应便是,规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直接问题都是展现规定之为存在的必要环节,是通达存在的具体样态。因此,它们都因存在而具有规定的意义。要从存在的目的指向,迂回着理解开始、中介、结果。存在是规定的首要前提。所以黑格尔得出结论:“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现实目的的指向,关键这种指向并非是未来的、可能的,它就是眼下的、必然的,否则根本不会诞生任何现实的物件,它就是现实本身亦可称其为现实物件的母体源泉。恰因合乎理性的现实目的的指向,才赋予一切现实东西的存在秉性,或者也可说是产生一切现实存在者。从而印证了巴门尼德的名言: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
三、圆圈。解读黑格尔的《小逻辑》(甚至包括黑格尔的其他著作)需要注意他所讲的两个(大、小)圆圈思想。以黑格尔关于逻辑学的部门划分为例。在《小逻辑》中,划分为存在论(思维的直接性存在)、本质论(思维的反思性规定)、概念论(思维的自在自为阶段)。不管是存在论也好,还是本质论也罢,自身都会确立自身运演逻辑,形成生息不止的小圆圈,从而鲜活地彰显自身的普遍规定。然而规定即否定,每一确切的规定,也同时显现自身的局限,因而这两个小圆圈,还需扬弃自身的规定和局限,跃升到真正无限的概念界域,即归属无限的大圆圈之中,从而达成绝对的自由秉性,实现永恒不息的新陈代谢。黑格尔也常将这样一个大圆圈称为确证了的绝对真理。黑格尔认为,正是有了这样的绝对真理,存在论和本质论才生成出来,最后又落叶归根,实现真理的生命之树永远长青。所以,黑格尔在存在论开端所讲的纯存在,也只是设定的理想性范畴,是极致纯粹的概念,可这种设定也只是为了理解方便。但实质上,纯存在有名正言顺的出身、内涵、指向,不过是潜在的罢了。
四、否定。在《小逻辑》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范畴,其中有一较为关键性的范畴,便是否定。在黑格尔眼中,否定至少包含两层内涵:一是肯定之否定。比如在存在论中,质就是直接性的肯定范畴,而量便是直接性的否定范畴。再如在本质论中,本质是间接性的肯定范畴,现象便是间接性的否定范畴。但不管是直接性的否定范畴还是间接性的否定范畴,都是对直接性肯定与间接性肯定的否定,同时也是一种肯定,确切地说仍是一种有限的规定,是肯定之否定,并非是彻底的否定。举个较为通俗的事例,男人与女人。在一定意义上讲,男人既是对自身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人的否定;而女人也是如此。双方恰恰在这种相互否定中获取自身的确切规定,即肯定。二是否定之否定。比如,在存在论中,尺度就是在彻底否定质与量的有限规定基础上,形成无限的、普遍的直接性范畴,是对直接性肯定和直接性否定的有限性再次否定。再如,现实就是在彻底否定本质与现象的有限规定基础上,形成无限的、普遍的间接性范畴,是对间接性肯定和间接性否定的有限性再次否定。依旧以男人和女人为例,对男人和女人的有限规定进行彻底否定便得到一个类体的普遍概念,那就是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新陈代谢和赓续演绎。
五、不可通约。黑格尔多次批评抽象的理智思维。然而,黑格尔并非处处找碴儿,锱铢必较,只是在这个抽象的理智思维肆无忌惮地将有限规定与普遍概念直接通约时,才提出应有的批判。比如,金钱就是个十分有限的规定,而人的良心便是个无限的普遍内在。如果毫不犹豫地将二者通约起来、等同起来,用金钱来衡定良心,或者用良心换取金钱,那便是犯了大错(这里也可以举隐私权的案例,人类保有自身的隐私,恰是一种不可通约的佐证)。然而,不可通约并非意味着有限与无限之间没有关联。有限要承载或展现无限,无限只有通过有限的中介才能达成。二者之间的关联,若是通过手段和目的的交互关系加以比附,会更加清晰。良心虽不能通过金钱来衡量,但却可以通过金钱的手段来实现;金钱虽不能购买良心,但却可以实现良心的意图,体现良心的实在。不可通约也并非意味着有限与无限之间不可转换。比如在黑格尔那里,概念是个自由的无限的范畴,但这个范畴会自觉地生成有限,再由有限上升到无限,从而实现发展的永恒运转。所以,黑格尔指出,人的身体一旦出现了疾病,就会由生命性降为机械性,服从外力的刺激和压抑。但即便如此,整个过程仍是受到大生命体错落有致的调协,使得大生命的无声呼吸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