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化与民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特点各异的民间信仰

印度除了几大宗教以外,各地又有不少地方信仰,南北不同,东西有异,加上民族不同,其信仰也带有地方特点。

阿萨姆是印度拜力教派的中心之一。这个教派认为妇女是力量的象征。传说在古时候,雪山神女曾向湿婆神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应该敬奉什么?湿婆回答说,推动人们生活的力量是妇女,人应该用符咒来敬奉这种力量。崇拜力量就是崇拜自然。这就是拜力教派的核心,也是呾叉罗,即符咒论的基本精神。这种拜力论一开始就在阿萨姆普遍流行了。

拜力教派主张杀牲,甚至杀人祭神。被用来祭神的人,不能有生理缺陷。那些被认为可以用来祭神的人,称为“婆格”,意思是供神享用的人。这种人一旦被选定,允许他在被杀之前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为所欲为。到了每年一度庆祝节日时,举行宗教仪式,把他杀死祭奠女神。根据《往世书》记载,以人祭神,功德无量。所以有时候,甚至把怀胎刚满了九个月的婴儿,从母腹中取出,杀死祭神,而且认为,这样的祭牲,意义更大。这种杀人祭神的野蛮做法,当然是过去的事了。

15世纪后期,有几个拜力教派和佛教教派在阿萨姆活动,后来由于商羯罗倡导的虔诚教派兴起,拜力教和佛教便黯然失色了。但拜力派并未衰亡,至今仍有相当势力。

商羯罗的虔诚派主张平等博爱,协调团结,反对杀牲,反对高低贵贱之分和种族歧视,认为人人都有权用虔诚和颂神来纯洁自己的心灵,摆脱糜烂的生活,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最后获得真正的解脱。

他们提倡启发和提高人们对宗教的觉悟,认为阿萨姆社会之所以四分五裂,互不团结,是由于各教派教律严酷,人们还不觉悟的缘故,为了启发人们的觉悟,商羯罗写了大量“那摩·格尔登”,即颂神曲,以及名叫“帕瓦那”的宗教性戏剧,此外还开办了名为“萨特拉”的经院。每个经院里设一名高萨伊,即主事方丈或萨特拉蒂迦利,也就是院长。高萨伊或萨特拉蒂迦利须终身出家,过独居生活。

经院不但是进行神学教育的中心,而且是学习艺术和文献的地方。经院里反对偶像崇拜。

商羯罗对阿萨姆人民生活的影响极大,他写的《那摩·格尔登》颂神曲,至今仍在整个阿萨姆邦流行,而且每个村庄都修建了“那摩·格尔登”庙,人们每天都来到这种庙里,坐在一起,共唱颂神曲,表演“帕瓦那”剧。

孟加拉人笃信宗教,但由于历史原因,与其他地区的人有所不同,他们又有自己的特点。雅利安人未到孟加拉之前,孟加拉人崇拜大自然,雅利安人进入孟加拉之后,尽管孟加拉人也信奉雅利安人的神,但是他们对自己原先的地神、村神,家神等更为虔诚,而且往往把他们自己的神同雅利安人的神混合在一起敬奉。他们所敬的神有地神、龙神、蒙萨神、迦利女神,湿婆神以及非雅利安人的女财神等,尤其是迦利女神,是他们原先的神与雅利安人的神糅合在一起的典型。

但是孟加拉在宗教上有一大特点,即善于融合,不狭隘保守。符咒派的观点、婆罗门的观点和佛教的观点,都兼而有之。特别是佛教观点对孟加拉的印度教影响更大。印度教吸收其他教派观点补充自己的这种现象,在印度其他地方也是少有的。从杰旦尼耶到辨喜,所有孟加拉的宗教领袖都高举了一切宗教融合论的旗帜,所以孟加拉一般没有宗教或教派纠纷。

孟加拉邦节日很多,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十四个节日。例如杜尔迦节、罗其密节、斯尔斯瓦蒂节、湿婆节、克里希纳节、贾拉格节、特拉摩·塔古尔节、耿乃西节、札格纳特节、多尔亚德拉节、迦利节、秋楞亚德拉节、拉斯亚德拉节、新年节等。而杜尔迦节是孟加拉人最大的节日。从一定意义上说,孟加拉社会的全部经济都和这个节日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每个家庭来说,这是花钱最多的节日,人们要添置新衣,修理房屋,打扫卫生等。而对婆罗门祭司和商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挣钱的大好时机。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最高兴的节日。节日期间吃好的,穿好的,还放假休息。

奥里萨邦被誉为印度教之乡,素有印度教圣地之称,古籍中说它是“神圣之国”,故这里印度教寺庙林立,庙内香火旺盛,至今仍是印度教的中心,尤其是扎格纳特庙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扎格纳特即毗湿奴神,在扎格纳特布利域内有一座扎格纳特庙,所以此城又叫扎格纳特布利。布利的意思是城市,印度教徒认为扎袼纳特庙是天门,因此每年有上万香客从全国各地来这里朝拜,奥里萨人的全部宗教生活都同这座庙联系在一起,受这座庙的绝对影响,甚至可以说奥里萨邦的历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同这座庙有关。每当外族入侵到奥里萨的时候,奥里萨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保护扎格纳特神的木像。扎格纳特不仅是天神,而且是奥里萨的民神。

关于扎格纳特有许多传说,奥里萨邦的许多民间故事也都和扎格纳特有关。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古时候,马尔华的国王下令叫大家找扎格纳特,并且还亲自派婆罗门使者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去查访,往东方去查访的婆罗门到了格岭伽国,同当地一个名叫瓦苏的夏瓦尔人的女儿结了婚,并在格岭伽定居下来。瓦苏是扎格纳特的信徒,他在女儿的劝说下同意带那位婆罗门去见扎格纳特神,但是去的时候必须用布把眼睛蒙住,不能让他知道去扎格纳特的道路,婆罗门接受了这个条件,于是被带到一个森林里见了扎格纳特。等瓦苏到别处去采花时,婆罗门便开始敬神,突然有一只乌鸦从树上掉下来,落在扎格纳特像前的地上,直接到扎格纳特居住的天堂去了,婆罗门看到这情景,也想学那只乌鸦。这时天空传来声音说:“你要先回去告诉国王,说你已经找到毗湿奴,你前面那块蓝色的石头就是毗湿奴神。”过了一会儿,瓦苏采了一束鲜花回来,他要用鲜花敬毗湿奴,但遭到毗湿奴的拒绝。据那位婆罗门说,毗湿奴神已经享用了他刚才献的米饭和甜食。从此以后,敬毗湿奴的人不仅应该献鲜花,还应该献米饭和甜食。毗湿奴原先叫尼尔马特瓦,这次事件以后改称扎格纳特了,因为原来只享用鲜花的当地神,现在已经变成既享用鲜花又享用米饭和甜食的众人之神了,所以应叫扎格纳特,即世界之主。

这个传说,主要说明雅利安人来后,他们的文化如何与当地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另外毗湿奴还有一个名字叫婆苏提婆,意思是住在当地的神,这个当地的神既接受当地人献的花,又接受外来族(雅利安人婆罗门)献的米饭和甜食。这样,两种不同的敬神供物合二而一了,因此有人说在扎格纳特庙里可以从敬神的仪式上看到雅利安宗教和达罗毗荼宗教文化的绝妙结合。

还有一个传说,说国王因陀罗·突木那德得到黑天神像的一块残片,他想把它雕成毗湿奴像,命令雕神像的雕刻家维希瓦格尔马负责雕塑,维希瓦格尔马提出一个条件:“如果在他工作期间国王不来看,他可以一天雕成。”国王同意了,但是维希瓦格尔马正在雕塑的时候,国王就急着进屋去看,维希瓦格尔马一生气不雕了,结果扎格纳特神只有头部和身躯,没有臂膀和腿脚。扎格纳特的这种形象一直延续至今。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813年希腊王拉格德·巴忽从北部入侵的时候,僧侣们曾携带扎格纳特神像逃遁,这是最早提到扎格纳特的一次。据说这次把扎格纳特神像放在森林里,藏了150年之久,后来又有三次被放在吉尔迦湖水里保存。这说明扎格纳特在奥里萨人民生活中影响之深。

在扎格纳特庙里,可以看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不分高低贵贱,什么族或种姓的人都可以到庙里敬扎格纳特,敬神的供物都可以互相分食,不存在圣洁不圣洁的问题。对此,古时候还流传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国王很骄傲,他发誓不吃扎格纳特神前的供物,认为那些供物是别人接触过的,不干净,结果他来到扎格纳特城的时候,胳臂腿都自动掉了,剩下的身躯一直在城门口躺了整整两个月。一天,一只狗从城门经过,嘴里叼了一块扎格纳特神前的供物,过城门时供物从狗嘴里掉在地上,饥饿的国王赶快把它吃了,刚吃下去,便立刻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个故事当然是编造的,但它却无情地鞭挞了那些想保持自己所谓高贵种姓地位的人。

现在的扎格纳特城和扎格纳特庙可能是12世纪后半叶阿南特·伐尔曼·焦拉甘伽国王重建的。据说,这座庙是印度最富丽堂皇,资产财富雄厚的寺庙之一,存款有数千万卢比之多,每年的收入近百万卢比,有人甚至担心如此巨大的财富有可能使这座神圣的庙宇变成贪污腐化的温床。庙里有一位长老,表面上他的工作是打扫庙宇,实际上大权握在他的手里。此外,还有数百名所谓僧侣的服务人员。

扎格纳特全城的人平时不干什么工作,既不务农,也不经商,他们完全依靠来自全国各地的朝圣者的施舍维持生活。扎格纳特神像每12年更换一次。快到换像的时候,庙里有僧侣先行斋戒,在梦里发现雕新像用的树木在何处,然后到所梦的方向去寻找此树,如果发现是棵楝树,它长在火葬场边,双杈,生有海螺纹,缠着黑白蟒蛇,没有鸟巢,就把它砍倒,并且小心翼翼地把它运到扎格纳特布利,雕塑成新的扎格纳特像,然后举行隆重的仪式,把旧像换下来,将新像竖起。换下来的旧像,由一个叫德伊达巴蒂的信徒负责烧掉。

喀拉拉邦自古就有拜蛇的风俗。当地许多人认为,蛇有意识,懂得人性,只要你无伤它意,它则没有害你心,因此不少人家养蛇。凡是印度教徒的家门前,都有一片小树林和一个小池塘。树林里有石砌的小蛇庙,叫基德尔古德庙,庙里有石雕蛇像。每天傍晚,家里的姑娘们或青年人沐浴后就到这个基德尔古得庙进行祈祷。年轻的夫妇则坐在庙前,弹着维拉琴,敲着陶罐,演唱赞颂蛇神的歌曲。

在人们看来,谁要想发财致富,就必须敬奉蛇神。在基德尔古德庙里敬神时,如果心里不诚,或者砍伐庙旁的树木,蛇就会震怒,冒犯者家中的成员就会大难临头。有皮肤病的人,没有后代的人,或者儿女愚蠢的人,忏悔和祈祷就要更勤些。

在喀拉拉邦有两座著名的蛇神庙。这两座庙都在阿勒布沙县。一座是在摩纳尔夏拉地区;另一座在塔蒂高德地区。这两座庙的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很多蛇像。每逢星期日早晨,信徒们就成群结队地到这里来祈祷,无儿无女的夫妇更是如此。他们为了生孩子,向蛇神献上青铜器,并在青铜器上刻上自己的姓名,口朝下倒放在庙里。待日后果真生育了儿女,夫妇俩便会满心欢喜地再次到庙里来,用他们献的青铜器熬牛奶粥招待别人。

在摩纳尔夏拉的蛇庙里,每年要举行一次朝拜大会。上百万的信徒从喀拉拉邦各地云集到这里进行祈祷。

那伽兰邦的那伽人相信鬼神,但是不能因此就说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他们把男神和女神讲得一清二楚,认为他们对人民生活关系重大。他们认为有一个“天王”神指导并支配着人的生活,其地位在所有的神、鬼之上。这个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人们崇拜他,祈祷他,既怕他又尊重他。他至高无上,是善良与罪恶的施者,他使人有穷、富之别,有伟大和渺小之分。除了这个万物之神,还有相当一些他们既害怕又崇敬的神。根据传说,这些神中有八个神是由一个称为“赫斋尔”的女神所生。其中两个神最为重要,每当人们生病时,就祈求这两位神保佑。人们认为,鬼在丛林、森林、河川、山谷悬崖、岩石、河流和天空中显灵。因此,人们要经常请求他们息怒。那伽人不建任何庙宇或设神龛来表示对鬼和神的崇拜,而是由祭司代行,祭司主持公众仪式和为这种仪式选定日期。

那伽人认为,鬼神的影响是灾难的根源,因此在纺织、打猎或旅行之前先要看是否吉祥,采取的方法是:拿一只鸡来杀掉,然后再看死鸡的腿朝什么方向。若鸡的两腿朝上,则认为吉祥,若鸡的左腿压在右腿上面,则认为不吉祥。那么,这个人最好暂不工作,或暂不出去。如听到鸟叫,看声音是从哪边来的。若从路的右边听到,认为吉祥;若从左边听到,则认为是不吉祥的。

太阳和月亮不受崇拜,但是受到尊敬。他们认为山丘、溪水和岩石都是天王创造的。日食和月食被认为是罪恶之源,因为它在一年中的某个季节曾经吞食过他们,致使作物歉收,饥荒接踵而来。雷电是由于生活在天堂的丈夫与妻子吵架而引起的。他们在天堂里咆哮、怒吼,闹得人间天翻地覆。若不能拿出祭司所指示的供品,雹子会从天而来,毁掉人们的劳动果实。认为地震是由于某些鬼魂摇动地球而引起的。

那伽人把生病归咎于某些野鬼显灵的结果。某人一旦生病,要请祭司驱鬼,认为他具有神力,他通过抽签的办法宣布病因,把某病说成是由于男神、女神或居住在某一悬崖壁上的鬼显灵的结果,这时他还告诉人们屠宰野鸡或猪的数量,供献于神,以祛病消灾。

当一个人突然昏迷,或遇有令人恐怖的事情发生,或在途中或森林中突然死亡,人们则认为是由于野鬼作祟。这时要杀牲祭供,肉由病人吃掉,把血供奉给女神。认为这样做后,女神会让病人恢复健康。

每年年初举行一次向神上供仪式。其目的为向万能之神赎罪,请他息怒。祭司祈求天王帮忙,以使人们平安无事。供品分为二等,献给家神的供品是一等,献给村神的为二等。在他们的祖辈去世时,若不向鬼灵献足供品,鬼魂可能在死者后代身上显灵,给他们带来麻烦。向村神上供是在全村闹灾(如有霍乱、天花等传染病)时举行。到时还故意放走一两只白色或黑色的禽鸟,认为它们是神的“化身”。这时,要禁止任何外人或不速之客进村。

那伽人认为,若一个人晚上做了噩梦,例如他从树上掉下,或不幸掉进河里,或遇到可怕的事情,认为这个人已被恶鬼缠住。这个人第二天不该出门,要去找祭司驱鬼。这时,祭司会杀一只禽兽,奉献于神鬼,以使这个人从恶鬼的手里脱身。

若一个人在旅途中见到一只黑猫在他前面穿过,他要停止旅行,马上回家,否则他在旅途中会遇到不幸。若有人出门后看到一条蛇,必须把它打死,然后回家。认为半夜狗叫是凶兆,是恶鬼在村里显灵的迹象,预示着村里要死人。

梅加拉亚邦的居民有同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历史。这里的气候和山地环境使这里的人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想信仰。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好坏还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所以尽量使自己适应这种环境。例如,他们相信野兽不伤害好人。如果谁被老虎吃掉,就认为这个人一定是做了坏事,得到了报应。他们砍下老虎牙来发誓:如果谁有罪,就被老虎吃掉。他们不归罪于老虎而归罪于人。有谁淹死了,他们就说这是被水晶宫的仙女看中。他们认为,水晶宫的仙女如果喜欢谁,就会把谁的灵魂捉到水里去,然后将他的躯体抛到水面上来。

梅加拉亚邦的各民族信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其中迦洛人的信仰有一定的代表性。

迦洛人认为,世界是由塔塔尔·拉布迦这个强大的神所创造,另有两名叫瑙斯突·那般突和马奇的小神帮忙。塔塔尔·拉布迦不仅被认为是神中之王,而且在医治慢性病方面是他的拿手好戏。人们认为,他创造世界的方法是这样的:当他想到创造世界时,他派瑙斯突·那般突打扮成女人的模样去执行任务。但他发觉没有一块干地可供他存放食物时,他则把自己的住处安在水上面的一个蜘蛛网上,塔塔尔·布拉迦给了他一些沙土去创造世界,但是沙粒黏不到一起。因此,瑙斯突发现沙土没用,就派一只大螃蟹去水底搞些泥土,但未获成功。后来他又派一只小螃蟹去水底,小螃蟹也被吓住了。最后,他又派出一只甲鱼,拿到了泥土。于是他就用泥土来加固地球。但是,因地球太湿,不能在上面行走,于是瑙斯突祈求他的母神塔塔尔·拉布迦帮他把地球弄干。为此,塔塔尔把太阳和月亮放在天空,还有风。他们把地球弄干后,蔬菜也没法种出来。第一批动物创造出来,它们当中胡鲁先猿是头一个,这是因为它能大声喊叫,不让地球睡觉的原因。水中的生物青蛙第一个被造出来,青蛙用哇哇叫声宣布雨季来临。青蛙之后,鱼被创造出来。以上这些创造出来之后,塔塔尔·拉布迦派了一名叫苏西姆的女神来到地球,为给人准备住的地方。布挨迦苏和他的妻子加挨岗杜清除了森林,给创世主供献南瓜,结果创世主给他们稻子。从此以后,人类就以大米作为主食了。

迦洛人认为:地球是一个薄而平的躯体,塔塔尔命令太阳和月亮轮流照射地球的上部和下部。在另一个故事里,把太阳、月亮描写成兄妹二人。妹妹月亮比哥哥太阳更加漂亮可爱,于是太阳就产生了妒忌之心。他一怒之下,把一些泥土扔到自己妹妹的脸上。妹妹不洗脸就来到她母亲那里告状。母亲看到她脸也不洗,非常恼火,决定把这泥永远糊在她的脸上,作为对她的惩罚,从此以后,月亮就没有太阳光亮。星星被认为是管季节和年份的神。晨星警告公鸡,白天就要来临,它们应该开始啼叫,这样人们可以醒来。晚星出来意味着可以把鸡关起来过夜。对陨落的星星有一个有趣的解释:一次,一个叫达撕迪斯·明提尔的星星同地上的一团泥结婚了。以后,他警告其他的星星,再不要和地上的泥土结婚,否则难以归天,但是直至今天他还没忘记他旧时的爱人,所以不时到地球上来看望她。

正如前面所说,迦洛人崇拜许多神灵和自然力。在鬼神中,有仁慈的和邪恶的。除了造物主塔塔尔·拉布迦之外,还有庄稼的保护神乔拉布提,给他供奉祭品能治耳朵痛和脓肿;生育之神是撒尔江;力量之神是高耶拉,他引起雷和电,他的兄弟掌握人的生命,苏西姆给人财富,但同时也对瞎眼和残废者负责。

迦洛人还相信,像打雷、闪电、下雨、刮风、地震、潮水、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都由一些神掌管的,因此,迦洛人经常向这些神供奉祭品,用来消灾避难。

比如,闪电是高邪拉神晃动自己宝剑的结果,当他发怒时,发出的响声就是雷。对于地震的解释也很奇妙。认为地球是一个平四方块,由四根从天上掉下来的绳子吊着,每根绳上住着一只松鼠,它在啃咬绳子。四个瞎子拿着竹竿站在每个角的外面追赶松鼠,但是有时由于松鼠跑得太快,他们无法打着,这样,就引起了地动。另外一种说法是,平方的地球像一张桌子,由四条腿支着,当一只老鼠无论从那一条腿上爬下时,就会引起地震。

迦洛人认为纳旺格神吞下太阳和月亮,就会引起日食和月食,因此必须敲鼓把他赶走。每当要刮起一阵意外的大风时,迦洛人就拿起一把剑,在门外乱砍,嘴里不住地说:“去,去到山涧深谷里去。”

为了求雨,或因天气太冷而祈求太阳,就在一块专门设置的土地上举行仪式。求雨时,村子里的人每人手提一葫芦水来到一块大岩石旁,祭司念诵咒语,供奉一头羊,把羊血洒在岩石上。然后,所有的人都把葫芦里的水倒在可怜的祭司身上。为了求太阳,在岩石前点起火,供奉一头羊或一只鸡。


[1] 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李荣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

[2]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2—63页。

[3] 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李荣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9页。

[4] 查尔斯·埃利奥特:《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李荣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页。

[5] 参见世界宗教研究所《各国宗教概况》编写组编《各国宗教概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2—83页。

[6] 参见印度的《联系》周刊1980年8月15日。

[7] 辛哈:《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9页。

[8] 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0—111页。

[9] 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10]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23页。

[11] 赵朴初:《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文史知识》1986年第10期,第6页。

[12]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33—134页。

[13] 赵朴初:《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文史知识》1986年第10期,第7页。

[14] 参见赵朴初《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文史知识》198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