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名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武王庙(获嘉县)

武王庙位于获嘉县城东3公里。因武王伐纣牧野大战前八百诸侯于此设坛誓师而得名。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获嘉“东峙同盟,西环清水”;“四野平坦,左夷右隆”。乾隆《获嘉县志》记载:“同盟山在县东北五里,相传武王伐纣与诸侯同盟于此。有武王庙,山下旧有太公校阅台、演武场。”[11]

乾隆《获嘉县志》还记载:“出东门五里岿然有阜,高而大者曰同盟山。相传周武革殷不期而会诸侯八百,为坛誓师。”[12]

《重修周武王庙碑记》载:“邑之东北七里许有土岗。韩诗外传:周武王伐纣之时大会孟津,戊午渡河,遂于此观兵焉。故左有校阅台,右有饮马泉。”

民国《获嘉县志》记载:“武王庙在县东七里,始建未详,元末毁于兵。明景泰七年邑人桑仲礼建,年久庙圯。”[13]康熙、道光、民国年间重修。

获嘉至新乡道路(G234)路旁有周武王塑像和明嘉靖辛亥(嘉靖三十年,1551年)秋卫辉府获嘉县立“周武王同盟之山”指路碑,由此向里通往武王庙。

武王庙修建于高高的土岗之上,土岗便是所谓的同盟山。同盟山前有“周武王同盟之山”碑,为明正德九年(1514)立。山门前高高的石砌台阶,登上建筑群所在平台。武王庙为坐北朝南中轴线对称形式的古代建筑群。自南至北依次有山门三间,二门一间,拜殿三间,后殿三间;拜殿前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大殿东侧有配殿两座各三间;后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各两座,各三间,共有主要建筑30余间。武王大殿为单檐歇山九脊造,绿色琉璃瓦盖顶;台基为须弥座式;建筑结构为明代风格。武王大殿上有“敬胜传心”四字。

除武王大殿外,庙里有周武王饮马池、唐槐、神源(原为牧誓园)、封神堂(原为归心堂)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大量碑刻等。

武王庙山门檐柱对联引人注目:

积善累仁卜年七百,安民除暴同德三千。

庙山门内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修同盟山碑记》、道光八年(1828)《重修周武王庙碑记》、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周武王饮马泉碑记》等碑刻。

庙中有参天唐槐。唐槐旁边墙壁上有获嘉县文化局所镶石刻《唐槐传》记载:唐槐为唐乾元元年(758)代国公郭子仪栽植,取怀慕武王兴周之意。大历十三年(778),郭子仪儿子郭暧携代宗四女升平公主车驾临同盟山,抔土施水,立栅护槐,因此唐槐亦称“子仪槐”“金枝槐”。但唐槐前标志碑解释唐槐俗称“三心二意树”,古唐槐三杈,从根部不同方向生长,传为武则天随唐高宗去泰山封禅路过获嘉手植。

多山居士《题武王庙内唐槐》:

吊民伐罪事已空,落日荒台动秋风。

八百诸侯今何在,独留乔木恨无穷。

武王庙西有睎景门,睎,望也;眺望、远望;有怀想古昔之意。“睎景门”三字为苏轼所题。两侧有对联一副:“览古明古以古鉴今知三才之道,赏景识景此景喻人晓八味人生。”[14]睎景门内两侧碑刻林立,极具史料价值。

睎景门西有神源(原为牧誓园),大门两侧有对联:“牧野大战武王率军举誓地,宁邑聚师,诸侯联兵结盟台。”左侧有碑刻录顾炎武句:“武王伐纣,盟于获嘉”;右侧为赵孟頫录周公《无逸》篇,极具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