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潮汕社会与基督教:历史与现况”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
在香港和内地各界朋友的热情关心下,由香港中文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和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潮汕社会与基督教:历史与现况”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美丽的香港中文大学校园隆重开幕;为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及我本人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学界、教界和政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和研究上的重大课题。基督教如何在中国达其理想的本色化、处境化,从而实现其“中国化”,仍有待人们的深入探讨和中国教会的积极努力。这种对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宏观把握和整体审视,并不是空洞的、任意的,而必须基于对各地方、各地区社会与基督教的双向互动及由此形成的教社关系之微观研究和具体界说。因此,区域性、地区性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汕头大学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的成立,为研究中国基督教的区域性发展和地方特色提供了有力保证和重要力量。本来,华南基督教历史对于整个中国基督教史的研究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潮汕社会与基督教关系的探讨也是华南基督教研究的重中之重。汕头大学向这一研究领域的拓展、倾斜,故而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香港中文大学在基督教研究领域中力量雄厚、专家如云,其基督教研究中心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是成就突出、硕果累累。可以说,这两个研究中心的合作会发挥优势互补、共进双赢的作用,有力推动华南地区基督教历史及相关社会文化发展的研究。因此,衷心希望这两个中心今后会有更多的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当今中国宗教探究中,对基督教的分析、理解,对于整个宗教理解、教社关系和政教关系的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极为关键的作用。如果不根本解决对基督教的认知问题,整个中国社会的宗教认识就仍会存疑,就走不出对待宗教问题上已经存在的历史谜团和僵局。目前中国社会及其民众对基督教的理解仍然存有许多疑云,缺乏一种平常心境和认知态度上的正常性,对相关问题的来龙去脉也未能真正梳理清楚,从而对基督教在华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猜忌、存疑,甚至排斥。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我们拨乱反正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我们重新客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基督教提供了各种可能和宽松的空间。过去对来华传教士是全盘否定,今天在逐渐恢复正常,对之客观分析,一分为二,既有批评理由,也有肯定之处,如人们正重新找回对柏格理(Samuel Polland)等在中国基层社会文化建设中献身的传教士的敬重和佩服,就是这种辩证认识之例。过去曾对教会大学的人才培养一概否认,而最近对刚过世的原燕京大学校友黄华先生的追悼和纪念,又唤醒人们正视、肯定教会大学为中国各界包括中国共产党也培养出了社会精英。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实,是我们当行之道。今天的坦诚对话、对基督教的重新审视和评价机会难得,这需要我们相遇的双方都能够积极努力,形成良性互动。
对于基督教在华历史的判断和评价,应该客观、具体、务实,从中找出正确答案和真实与真理。我们今天在新的相遇中应以真诚取代以往的猜疑,以善意消解曾有的敌意,以对话克服过去的对抗,以双赢互益的和谐共融告别两败俱伤的势不两立。历史研究不是让怨恨积淀,而是再现仁爱的光亮,努力使人间充满爱,让爱扩展、延续。所以,我们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个案做起,从地区性、区域性专项研究做起,以这种研究来推动整个基督教研究,形成对中国基督教存在及发展这一复杂历史客观、正确、积极的理解,从而体悟、反省基督教所追求的真善美圣在历史中呈现的方式及其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不足,思考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其止于至善的潜力。无论对于中国,还是面向整个世界,正确处理好与基督教的关系都十分必要。这里既有回顾之反思,亦需展望之预想,故有必要在当下进行建构性的探究。对此,香港和内地的学者还需精诚团结、积极合作、共同努力。抱着这一美好愿景和积极心境,让我们预祝这一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文为2010年12月3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潮汕社会与基督教:历史与现况”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