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诗载》风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粤西诗载》的贡献及意义

《粤西诗载》收录了上起汉代下至明末的诗歌作品,凡是涉及广西的诗歌基本都收集在内。“诗言志”,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粤西诗载》所收诗歌真实记录了广西的风土人情、自然物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除了自身的美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外,《粤西诗载》更是研究广西社会历史文化的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因收录诗歌的朝代不同,后世读者可以从中清晰了解到历朝历代人们对广西认知的发展和演变轨迹,也能窥见各个朝代广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情况。通体而言,《粤西诗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考量。

一 对广西本土风貌的直观再现

《粤西诗载》中有大量的诗句对广西的山水进行了直接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到一幅幅描绘广西山水的美丽画卷,是对广西自然风光的客观再现。这些诗篇或用大写意的方式从整体上展示广西的奇山秀水,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竭力描绘广西山水的非凡气势,或以微观的手法聚焦某一特定的景观,用细微的审美眼光和细腻的笔触进行刻画。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粤西诗载》不仅将描绘的笔墨倾注在至今仍闻名遐迩的山水胜地,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对未知领域景观的发掘,一些原本荒僻无人知晓的山水因此进入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如广西灵山县内的五峰山、左江地区的风光、宜山庆远等。这些广西的山山水水,在诗人愉悦欣赏的眼光下,充满了风物之美,让更多荒僻的地方通过诗歌走入更多人的视野,也为广西的风光增添了新的亮色。

除此之外,《粤西诗载》还对广西特有的地形地貌、珍奇物种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些广西的自然风光共同构成了广西人民世代居住的自然环境,也是广西本土文学发生发展的大背景。《粤西诗载》对于自然环境描述的文字,既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仍是当下研究广西山川名胜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二 对广西地方历史的忠实记录

《粤西诗载》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真实记录了广西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清晰了解到广西先民们的生存境况,有“史诗”的作用。这些作品中有对战争的厌恶和鞭挞,有对饱受战争创伤的普通百姓寄予的深切同情;也有对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无情讽刺,以辛辣的笔端直接针砭时弊、鞭挞丑恶;还有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民族歧视现象的客观记录。

《粤西诗载》的诗歌作品直接或者间接地展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信息,为后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旁证材料。对于部分人物的生卒时间、籍贯、任职经历、历史事件等存有争议的问题,起到了线索和印证的作用。通过《粤西诗载》,我们也可以直观看到历代外地人曾经在广西留有的足迹,这已成为研究广西流寓文学的天然资料库。

难能可贵的是,《粤西诗载》保留了对诸多在历史上对广西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的记载。通过这些文字记载,后人可以了解他们的杰出事迹和高尚品格。如对马援、柳宗元、刘赞、陆绩等人的记载,这些人或维护了广西的安定团结,或推动了广西的经济发展,或促进了广西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等,均对后世起到了激励和教化的作用。

三 广西形象在历史演变的轨迹勾勒

在《粤西诗载》收录的诗歌作品中有相当数量是由外地作家创作的,这些作品反映出外乡人对广西的印象和认知。通过这些诗歌作品,可以生动而形象地勾勒出从秦汉至明末清初时期人们对广西的认知轨迹。

在唐中期以前,由于广西地处偏远、远离中原文明,人们对广西的评价以负面和消极情绪居多;自唐中期以来,由于来到广西的中原文人日渐增多,人们逐步开始适应、接受、欣赏、融入广西。这些诗人的诗歌所表现的广西的山水风光、气候物产、风俗文化等,题材比较广泛,情感则比较复杂,从这些诗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宋朝时期的广西相对平静和安稳,尽管与中原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已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宋代文人阶层中,除因为贬谪或外任而被迫来到广西之外,还出现了为云游赏玩而主动来到广西的情况。《粤西诗载》里就有不少宋代诗人描写广西各地奇绝秀丽的山水风景的佳作,宋人用饱含赞叹的眼光、深情热爱的感情和优美流畅的文笔描写八桂大地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元代统治时间较短,存世的文学作品相对较少,《粤西诗载》中收录的元人诗歌也很有限。总体来说,元代诗人对广西的印象依然是奇山异水多迷人。

随着元代后期统治的腐朽和黑暗,广西人民的生存境况也再一次走向凋敝,这一社会现实也真实反映在《粤西诗载》的相关作品中。

有明一代,中原对于广西的认知趋向于多样和全面,此时的文学作品呈现出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鲜明特征。这些诗歌作品大多通过吟咏自然山水的美丽奇特来抒发创作主体自身从容豁达、清净淡泊的人生态度。此外,也有诸多反映广西物产丰富和多样风俗的诗作。

四 区域治理的历史借鉴

在《粤西诗载》序文中,汪森明确提出希望编写此书能够使做官的同人“求山川风土之异同,古今政治之得失”。因此,《粤西诗载》对于广西一地的治理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其中体现出的民本思想、人才观念、边境管辖等治理之策,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上的广西,也和当时的中原地区一样,以种植业为经济的基础。在《粤西诗载》的相关诗歌中也能体现出重视农业生产的例证:作品中明确提出了“民生百艺农为好”的观点,并且劝导人民群众种植农业作物“贵及时”“休草草”,要辛勤劳作、不误农时。除了重视农业生产外,《粤西诗载》也表达了重视民生,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意愿。

从《粤西诗载》各个时期的文献记载可知,大部分广西官员在任期间都高度重视对地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的外来官员注意推行一系列惠民措施和治理措施,大力兴办乡村学校,为乡村学龄儿童接受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文治教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在《粤西诗载》中也有关于边境治理的记叙。以范成大为代表的当地官员重视边境治理,充分考虑粤西处于边境的特殊地理环境特征,对于粤西边境安定有威胁的地区多加观察和提防。同时引导和鼓励民众适当进行边境贸易。

本书定义为《粤西诗载》中的“风物研究”,其中“风物”取“民俗风情”及与之相对应的“物产和人群”之意。将结合具体的文本依照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的阐述。


[1] (清)汪森编辑:《粤西诗载校注》第一册,桂苑书林编辑委员会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2] (清)汪森编辑:《粤西诗载校注》第一册,桂苑书林编辑委员会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3] (清)汪森编辑:《粤西诗载校注》第一册,桂苑书林编辑委员会校注,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4] (清)纪昀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页。

[5] (清)汪森编辑:《粤西文载校点》,黄盛陆等校点,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6] 梁超然:《略论〈粤西诗载〉的史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

[7] 马树良:《历代广西风土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08年。

[8]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海波:《从〈粤西诗载〉看唐人对广西情感印象的演进》,《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0] 罗媛元:《古代游宦诗人在广西桂东地区的文学书写》,《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1] 张维:《略论柳宗元之于柳州的文化意义——“粤西三载”中明代人咏柳诗文的解读》,《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6期。

[12] 唐基苏、秦幸福:《〈粤西诗载〉中关于“兴安道中”的诗人及其诗作》,《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13] 孔欢:《地域视野下的唐代涉桂诗风貌初探》,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