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兼爱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引用墨子的话说:“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38]这赋予墨子思想以新时代价值。

——含义

《吕氏春秋》有云:“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梁启超曾说:“墨学所标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观念出来,就是兼爱。”[39]“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与“别”相对,墨子认为“兼相爱”即“爱人、利人”,而“交相恶”即“恶人、贼人”。墨子指出当时天下混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交相恶”,而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方式,才能让社会回归安定。

“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求人们互相爱护对方,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与人交往时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国家之间相处之道亦是如此。“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出现“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这样“天下大治”的美好境况。

——特点

“兼相爱,交相利”中的“相”字传递出“兼爱”思想的平等性。“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墨子认为若天下的君臣父子兄弟看待他人如同看待自己一样,就会“孝且慈”,这抛弃了等级和身份之别,将所有人一视同仁;“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墨子也认为若一国看待其他国家如同看待自己一样,就会“非攻”,这也抛弃了大国与小国、中央与蛮夷之别,所有国家一律等同。墨子认为“兼爱”的实现不能只要求某一人或某一国,而是对所有人和所有国家都作此要求。这种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平等”的思想是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根源。

在倡导“兼相爱”之时,墨子十分看重一国之规则对民众的积极引导作用。有人对“兼爱”的可实施性提出质疑,墨子回答说:“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子认为君王若是对“兼士”赞誉和赏赐,对“别士”处以刑罚,那在本国实施“兼爱”之道就很容易了。在“染丝论”中墨子也传递出相同的理念:民众的心态和行为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理想性。“兼爱”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在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姓颠沛流离。墨子在目睹这样的社会现实后,从内心升起一种希望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互相爱护的思想。《墨子·小取》中指出“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爱人要爱所有的人才能称为爱人,而且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如此行事,这对个人品质和国家道德的要求非常之高,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没有实现的社会条件。可见“兼爱”思想的理想色彩颇为浓厚。

——新时代意义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样的理念放在春秋战国诸国争霸的时代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在现如今的国际社会之中,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波及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国“独善其身”的情况已很难出现。各国在谋求自身发展之时,理应照顾到他国的合理关切,“兼爱”思想可以使各国和睦共处,携手共同发展。若各国在交往过程中仍秉承零和博弈的思维,通过打压别国、损害别国利益来增加本国私利,最终会使国际秩序混乱无序,让整个世界的发展困难重重。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提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康德文化是国家之间所建构的无政府文化的未来方向。[40]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理念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这都与墨子“兼爱”思想所期望的“每个人不分等级、不分差异地善待别人,每个国家也不分强弱、不分制度善待别的国家”何其相似,凸显了墨子“兼爱”思想具有长远且普遍的价值。(本条执笔:苗蓓蕾、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