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环保形象的基本内涵
一 国家环保形象的定义
根据安德森(Anderson,B.,2006)的观点,国家形象和身份认同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化为一个要素,而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组成的复杂结构。对于国家形象的维度问题,国内外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马丁(Martin I.,Eroglu S.,1993)等人提出,国家形象包括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科技层面,并将民主水平、社会制度、民生发展、工业化水平等概念融入到这三个因素当中。我国学者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国家形象可分为政治形象、经济形象、社会形象、文化形象、外交形象、军事形象、国民形象等指标体系(管文虎,2000;孙有中,2002;张毓强,2002;刘明,2007;余红、王琨,2014)。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环境问题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呈现,在论文中提到了“环保形象”或“环境形象”的概念(郭秀清、杨学慧,2010;郭小平,2010;郑保卫,2012;邱鸿峰,2015),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界定,也没有对其内涵展开阐述,而且在这些论文中,“环境形象”与“环保形象”的提法经常互换使用。由于“环境”一词的含义比较宽泛,既可指生态环境,也可指经济、政治环境等,为避免歧义,笔者使用“环保形象”这一概念,并尝试以建构主义的方法论来解释和定义它。
本质主义的国家形象观认为国家形象是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国家本来的样子,是自然状态下一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而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国家形象是国家间长期的、持续的交往互动的产物,主要由大众媒体作为互动中介。由媒体报道所呈现出来的“符号现实”,与国际社会基于社会情境与国家交往经验所形成的“主观现实”,共同作用于社会公众心目中国家形象的形成、转化与建构(Fan,Y.,2008)。有鉴于此,笔者将“国家环保形象”定义为:在国际体系中一国与他国或国家集团的交往互动中,国际公众所形成的关于某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政府环保能力、民众环保意识、环保文化和环保习惯等的整体认知和共享观念。这个定义把落脚点放在媒介形象与公众认知上,在承认国家生态环境状况是环保形象的重要来源的同时,也强调重视国际交往互动、媒介塑造和公众认知的作用,突出了国家环保形象的建构性。
二 国家环保形象的维度
由于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博弈的重要领域和对外战略中的重要议题(杨晨,2015;丁金光,2016),笔者提出建构主义视角的“国家环保形象”概念,一是为了凸显环境问题日益重要的地位,从而形成更完整的国家形象概念;二是为了在建构主义视域下探寻环境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为国际环境传播找到突破口。具体来看,笔者认为国家环保形象可以分为自然生态形象、政府环保形象、国民环保形象、企业环保形象、非政府组织环保形象等五个重要维度。
(1)自然生态形象。自然生态形象是指一个国家的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在国际舆论中呈现的状态。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付出巨大代价。公众最为关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尤其堪忧。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较长时期内都会持续地存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这给我国环境治理和自然生态形象改善带来了严峻挑战。许多环境问题不仅涉及一国、一地区的安全而且危及周边甚至全球的安全。在日益崛起、迅速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外国媒体的关注。西方主流媒体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媒体频繁地将我国的环境问题作为报道重点,向全球呈现了一幅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国侧面像。
(2)政府环保形象。政府环保形象是一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措施、能力及环境外交活动在国际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和获得的基本评价,包括国际公众对一国政府及其官员在环境问题上的立场、环保政策、应对环境事件的能力与效率、环境外交行动等多方面因素的认知总和。由于在国际交往中,政府是国家的代表,因此,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的第一来源,甚至有时国际公众眼中的国家形象直接就是政府形象。
(3)国民环保形象。国际社会对一国国民秉持的生态文化、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等的认知和评价是构成国民环保形象的主要内容。国家形象是宏大的、抽象的,但对每一个海外受众来说又是具体的,它投射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每一个中国故事里。现今,中外交往日益密切,出差、留学、旅游,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如此直接接触的方式了解中国人,了解中国。可以说,国民是国家形象最具体、生动、形象的传播载体。国民形象可以综合地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价值观等,而这种形象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国民集合形象表达而成的(周明伟,2012)。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构建生态文化的根本是良好的环保习惯,而培养环保习惯的核心是塑造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游人数持续增加,如此众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构成了庞大的流动的国家形象代言人群体。这个群体体现出的环境保护行为和习惯,也成为外国公众认识中国环保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范红、胡钰,2015)。
(4)企业环保形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以自己的产品及服务参与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成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胡钰,2016)。特别是对于许多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直接接触国外每个用户个体。企业是否追求社会生态效益,是否具有规范的环保管理制度,是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是否践行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感知一个国家环保形象的重要窗口。
(5)非政府组织环保形象。随着全球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推进,全球治理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世界各地环保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陈晓春、刘娅云,2016)。环保非政府组织不仅要实现自身组织的使命和价值,同时也是国家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自身特殊途径在国际上表达意愿,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国家形象的多元塑造者。近年来,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民间组织,其中大多与环保有关,如“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等,这些环保非政府组织内部协调机制灵活,与媒体存在天然的联系,对媒体议程设置和话语框架的把握相对精准,凭借独特的传播方式与影响力,成为展示中国环保形象的一个重要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