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晶体管及其直流电路
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因其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参与导电而得名,又称晶体管、半导体晶体管等,以下简称晶体管。
1.3.1 晶体管的符号和工作原理
1.晶体管的结构和符号
根据结构不同,晶体管可分成NPN型和PNP型两种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分别见图1-19a和图1-19b所示。晶体管内部包含三个区:发射区(Emitter)、基区(Base)和集电区(Collector),相应的引出三个电极: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同时内部有两个PN结:发射结(发射区与基区之间的PN结)和集电结(基区与集电区之间的PN结)。
图1-19 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
a)NPN型 b)PNP型
图1-19中晶体管符号的区别是发射极的箭头方向不同,箭头方向表示发射结正向偏置时的电流方向。NPN型的箭头指向表示发射极电流IE是流出晶体管,而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是流入管子;PNP型则与之相反。无论哪种晶体管,根据基尔霍夫电流方程,均有
2.晶体管的偏置方式
晶体管在电子电路中工作时,根据发射结和集电结的偏置方式,其工作状态常分为放大、饱和截止状态,见表1-2。
表1-2 晶体管的三种偏置方式
除了这三种情况外,若发射结反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晶体管会反向运行。由于晶体管内部结构不对称,集电极和发射极的作用不能互换,在工程应用中应避免这样使用。
3.晶体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中,晶体管常作为放大器件使用。为了实现电流控制和放大作用,晶体管在制作时具有如下特点:①发射结为不对称结,且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几十甚至上百倍);②基区宽度很薄,掺杂浓度低;③集电结面积大于发射结面积,这是保证晶体管能够实现放大作用的内部结构条件。
除此之外,还必须有实现放大的外部条件,即保证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下面以NPN管为例,利用简化框图,说明放大状态下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及电流分配,如图1-20所示。
电源UBB使得发射结正向偏置,发射区的自由电子大量扩散到基区,形成发射区扩散电流IEN,IEN约等于外部发射极电流IE。扩散过程中,有一部分自由电子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形成基区复合电流IBN,基区被复合掉的空穴由UBB源源不断地补充。由于UCC的数值大于UBB,集电结反偏,可将上述穿过基区到达集电结边界的自由电子充分收集,形成集电区漂移电流ICN;同时,基区和集电区产生的少子也进行漂移运动,形成反向饱和电流ICBO,ICBO数值很小,在近似分析中可忽略不计。
图1-20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传输及电流分配
如上所述,在放大状态下,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自由电子只有很小一部分复合,绝大部分到达集电区。ICN和IBN的关系用表示,即
式中,称为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它是晶体管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一个给定的晶体管,通常将值视为恒定。进一步整理可得
忽略ICBO时
可见,只要能控制基极小电流IB,就可实现对集电极大电流IC的控制。所谓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就是指这种对电流的控制能力,故常把晶体管称为电流控制器件。
放大状态下,晶体管的电流关系可表述为
【例1-9】 测得某电路中若干晶体管的各个电极电位如图1-21所示,试判断各晶体管分别处于何种工作状态(饱和、放大、截止或已损坏)。
图1-21 例1-9
解:(a)为NPN管,UBE=0.7 V(硅管)且UB>UC,说明发射结导通,集电结正向偏置,故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b)为NPN管,UBE=3 V远大于发射结导通电压,说明发射结已断路,晶体管损坏。
(c)为PNP管,UEB=0.3 V(锗管),UC<UB,说明发射结导通,集电结反偏,故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d)为PNP管,UEB=0.3 V(锗管)且UC=UB,说明发射结导通,集电结零偏,因此晶体管处于临界饱和(临界放大)状态。
【例1-10】 测得放大状态下晶体管各个电极的对地静态电位如图1-22所示,试判断各晶体管的类型(NPN型、PNP型、硅管、锗管),并注明电极e、b、c的位置。
图1-22 例1-10的晶体管电位
解: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那么NPN型晶体管三个电极电位的关系是UC>UB>UE;对于PNP型晶体管,则有UE>UB>UC。可见,无论哪种管型,在放大状态下,电位居中的电极都是基极;确定基极后,若某个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位差值约为0.7V或0.3V,说明该电极为发射极,0.7V为硅管,0.3V为锗管;最后剩下的电极必为集电极,若该电极的电位最高,说明为NPN管,反之为PNP管。
a)为NPN型硅管,从左起依次为e、b、c。
b)为PNP型硅管,从左起依次为c、b、e。
c)为PNP型锗管,从左起依次为c、e、b。
1.3.2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指各极间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掌握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是进行晶体管电路分析的基础。晶体管有三个电极,其伏安特性分为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曲线。测试电路如图1-23所示,其中基极-发射极回路称为输入回路,集电极-发射极回路称为输出回路,发射极是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电极,所以称该电路为共发射极连接,又称共射组态。下面以NPN型晶体管为例,讨论共发射极连接的特性曲线。
图1-23 晶体管共发射极测试电路
1.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是指在管压降uCE一定的情况下,基极电流iB与发射结电压uBE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大小不同的uCE有不同的输入特性,输入特性曲线为一簇曲线,如图1-24所示。当uCE=0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实际上为并联连接,因此晶体管输入特性与二极管的正向特性类似,只要发射结正向电压降uBE大于导通电压Uon,基极电流iB就近似按指数规律明显增大,晶体管导通。管压降uCE增大时,输入特性曲线右移;当uCE>1 V后,输入特性曲线几乎重合,通常用uCE=1 V的输入特性曲线来代替uCE>1V后的所有输入曲线。测试表明,硅晶体管一旦导通后,即使iB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变化,uBE也只在0.7 V左右有微小变化,可认为硅晶体管导通电压降约为0.7 V。锗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向导通电压降则在0.3 V左右。
2.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是指在基极电流iB一定的情况下,集电极电流iC与管压降uCE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对应于不同的iB,有不同的输出特性曲线,因此输出特性是一簇曲线,如图1-25所示。对应晶体管的工作状态,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即饱和区、放大区和截止区。
图1-24 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
图1-25 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
(1)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靠近纵轴附近的区域,称为饱和区。此时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晶体管的两个PN结均为正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对电子的收集作用减弱,导致电子在基区和集电区的边界堆积,基极复合电流增加,,uCE≈UCES(饱和管压降)。一旦管压降UCE稍有增加,集电结收集电子的能力就明显增强,电流iC受uCE的影响较大,各条输出特性曲线很陡,几乎重叠在一起。
当uCE=uBE时,称晶体管处于临界状态(临界饱和或临界放大),对应点的轨迹为临界饱和线,如图1-25虚线所示。此时基极电流称为晶体管的基极临界饱和电流IBS,集电极电流称为晶体管的集电极临界饱和电流ICS,仍有。通常,小功率锗管饱和管压降UCES约为0.1 V,小功率硅管饱和管压降UCES约为0.3 V,所以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是低阻态,相当于开关闭合。
(2)放大区
输出特性曲线上临界线以右的平坦区域称为放大区,此时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向偏置且uBE≥Uon,集电结反向偏置。从输出特性曲线上来看,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集电极电流iC的大小基本取决于基极电流iB,只要iB不变,iC就基本恒定,输出特性曲线平坦,而与uCE无关,表现出iB对iC的控制作用,即,故该区域又称为线性区。
(3)截止区
iB=0以下的区域称为截止区,此时晶体管工作在截止状态,晶体管的两个PN结均为反向偏置。在截止区,基极电流为零,其他两个电极电流也近似为零。基极开路时(iB=0),在UCC作用下晶体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有一个很小的穿透电流ICEO,近似分析时可忽略。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晶体管的特性曲线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晶体管的输入特性向左移动,反之右移;UBE具有负温度系数,约为-2 mV/℃。当温度升高时,、ICBO增大,温度每升高1℃、值增大0.5%~1%,温度每升高10℃、ICBO增大1倍,因此温度升高时,输出特性曲线整体上移、输出特性间距增大。
注意:以上介绍的是NPN型晶体管共射接法下的特性曲线,如果是PNP型晶体管,其电压极性和电流方向都与NPN型晶体管相反。
3.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晶体管的参数用来表征其性能优劣,是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晶体管的依据,了解这些参数的意义是十分必要。
(1)电流放大系数和β
称为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当忽略穿透电流ICEO时,近似等于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的直流量之比。小功率晶体管的较大,有的可达三四百倍;大功率管的较小,有的甚至只有三四十倍。当晶体管工作在交流时,晶体管的基极电流的变化量为ΔiB,引起的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ΔiC,ΔiC与ΔiB之比称为共射交流电流放大系数,记作β,即
和β的含义不同,但在输出特性近似平行、等距且ICEO较小的情况下,两者数值相当接近。所以在近似分析时,常用
(2)极间反向电流
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ICBO,是指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反向电流。在一定温度下,这个反向电流基本上是常数,所以称为反向饱和电流。由于ICBO是少数载流子的运动形成的,所以对温度非常敏感。小功率锗晶体管的ICBO约为10μA,小功率硅晶体管的ICBO小于1μA,近似分析时ICBO一般可忽略不计。
集电极-发射极穿透电流ICEO,是指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穿透电流。ICEO与ICBO的关系为
β越大,ICEO越大,ICEO随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选择晶体管时,应选用ICEO小的。
(3)极限参数
极限参数是指晶体管在使用过程中不允许超过的工作界限,当超过此界限时,晶体管的性能下降,甚至损坏。常见的极限参数有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PCM、极间反向击穿电压等。
集电极电流iC的数值大到一定程度时,β将减小。使β下降三分之一的iC即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当iC>ICM时,晶体管不一定损坏,但β明显下降。
集电极耗散功率会使晶体管温度升高,当管温超过某一数值后,晶体管特性明显变坏,甚至被烧毁。为此,晶体管集电极耗散功率不得超过最大耗散功率PCM。对于确定型号的晶体管,PCM是一个确定值。
晶体管的某一电极开路时,另外两个电极间所允许施加的最高反向电压称为极间反向击穿电压,超过此值时晶体管会发生击穿现象。极间反向击穿电压主要有: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U(BR)CBO;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U(BR)CEO;集电极开路时,发射极-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U(BR)EBO。
1.3.3 晶体管直流电路分析
由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知,晶体管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器件。直流工作时,其非线性主要表现为三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即放大、截止和饱和。实际应用中,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可通过外电路将晶体管偏置在某一规定状态。因此,在晶体管应用电路分析中,首要问题便是晶体管工作状态分析和直流电路计算。
1.晶体管的工作状态分析
(1)偏置电压判定法
根据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的偏置情况,就可判断出晶体管的工作区域,见表1-2。当发射结正偏并且|uBE|≥|Uon|、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对于NPN管来说,三个电极的电位满足UC>UB>UE且UB-UE>Uon;对于PNP管来说,三个电极的电位满足UC<UB<UE,且UE-UB>Uon)。
(2)电流关系判定法
判断晶体管工作状态时,一般先求出集电极临界饱和电流ICS,再求出基极临界饱和电流IBS,估算出电路中基极电流IB后,根据下列方法判定:若IB=0,则晶体管工作于截止状态;若0<IB<IBS,说明IC尚未达到ICS,还有随IB的增加而增加的潜力,则三极管工作于放大状态;若IB>IBS,说明IC已趋于恒流,不能再随IB的增加而增加,则管子工作在饱和状态。当IB=IBS时,晶体管处于临界饱和。
分析电路时,往往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先利用“偏置电压判定法”判断管子是否处于截止区,再利用“电流关系判定法”判断管子处于放大区还是饱和区。
【例1-11】 电路如图1-26所示,设晶体管的β=80,UBE=0.6V,ICEO、UCES可忽略不计,开关处于不同位置时,晶体管各工作在哪个区域?求出相应的集电极电流IC。
解:图1-26所示晶体管电路中,电源采用电子电路常用画法,只标出电源电压+UCC对“地”的大小和极性。所谓“地”是指电路的参考电位点,电路中电位都是对“地”而言。
图1-26 例1-11的电路
本例利用电流关系判定法。若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晶体管临界饱和集电极ICS=12/4=3 mA,基极临界饱和电流,IBS=ICS/β=0.0375 mA。
1)当开关S接通A位置时,IB=(12-0.6)/40 mA=0.285 mA>IBS,所以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IC=ICS=3 mA。
2)当开关S接通B位置时,IB=(12-0.6)/500 mA=0.0228 mA<IBS,所以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IC=βIB=80×0.0228 mA=1.824 mA。
3)当开关S接通C位置时,因为发射结零偏,晶体管工作于截止区,IC≈0。
2.晶体管放大电路直流分析
仅有直流电源作用时,晶体管放大电路处于直流工作状态或静止状态,简称静态。对电路进行直流特性分析(静态分析),得到放大电路的直流参数,包括基极电流IBQ、发射结电压降UBEQ、集电极电流ICQ和管压降UCEQ。这些直流电压和电流在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上对应一点,称为静态工作点,简称Q点。
晶体管直流电路如图1-27a所示,只要适当选择元器件参数的值,就可将晶体管偏置在放大区,根据基极回路可求得静态基极电流为
式中的UBEQ在近似估算中,通常作为已知量,硅管约取0.7 V,锗管约取0.3 V。电源UCC一般在几伏至几十伏的范围内,若UCC>>UBEQ,可近似有
可见,电路的偏置电流IB Q由UCC和RB的大小决定,若UCC和RB的值确定,则IB Q固定,所以这种电路称为固定偏置电路。
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时,则集电极电流为
根据图1-27a中的集电极回路可得管压降
式(1-27)称为输出回路的直流负载线方程,它描述了管压降UCE和电流IC之间的关系。在输出特性曲线上,横轴取UCC,纵轴取UCC/RC,两点相连得到直流负载线,它和IB=IBQ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就是静态工作点Q点(UCEQ,ICQ),如图1-27b所示。
直流负载线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晶体管的三个工作区域,即A点以下为截止区,B点以上为饱和区,A点和B点之间为放大区。若Q点沿着直流负载线上移,IC将逐渐增大而UCE逐渐减小,集电结逐渐由反向偏置转为正向偏置,晶体管将从放大区进入饱和区。B点处,集电结零偏,UC=UB,UCE=UBE≈Uon,此时B点处对应的直流电压和电流称为临界饱和管压降UCE S、临界饱和集电极电流IC S、临界饱和基极电流IBS。所以晶体管工作区域的偏置电压判定法可以进一步理解为:
1)比较UBE与Uon大小。若UBE>Uon,说明IB>0,IC>0,工作点位于A点以上,晶体管导通;若UBE<Uon,说明IB=0,IC≈0,工作点位于A点以下,晶体管截止。
2)若晶体管导通,比较UCE与UCES(UBE)的大小:若UCE>UCES,工作点位于A、B之间,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若UCE<UCES,工作点位于B点以上,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图1-27 固定偏置电路
a)固定偏流电路 b)直流负载线与静态工作点
【例1-12】 在图1-27a中,已知晶体管参数β=60,UBEQ=0.7 V,UCES=0.4 V,电路中的其他参数UCC=20 V,RB=500 kΩ,RC=6 kΩ,求该放大电路各极的电压和电流。
解:
1.3.4 晶体管的开关作用
在各种电子线路中,晶体管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一般模拟电子线路中,晶体管常常当作放大器件来使用;而在脉冲与数字电路中,晶体管常常作为开关器件来使用。用于开关电路的晶体管,通常工作在截止区或饱和区,输入信号只有两种确定的取值低电平或高电平。由晶体管的输入特性可知,当晶体管输入信号UI为低电平时,UBE<Uon,晶体管工作在截止状态,晶体管c-e之间断路;当UI为高电平时,UBE>Uon,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晶体管c-e之间近似短路。可见,晶体管c-e间相当于一个受UI控制的开关,晶体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开关电路输出高电平;晶体管饱和导通相当于开关接通,开关电路输出低电平。
1.LED驱动电路
用作指示灯的普通LED被点亮时的电流一般在10 mA以上,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输出端驱动能力往往不足,此时通常用晶体管进行电流放大,实现LED驱动。
【例1-13】 晶体管驱动LED电路如图1-28所示,UCC=10 V,RC=500Ω,RB=10 kΩ。输入信号UI是数字信号,低电平为0.3 V,高电平为5 V。晶体管β=50,UBE=0.7 V,UCES=0.3 V。LED导通电压降UD=1 V,正常发光时,电流为15 mA~25 mA。试问UI=5 V时,LED能否正常发光?
图1-28 晶体管LED驱动电路
解:输入低电平时,UI=0.3 V,低于晶体管b-e间的导通电压,晶体管截止,IC=0,LED不亮。
输入高电平时,UI=5V,利用电流关系法,判断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因为βIB=50×0.43 mA=21.5 mA>17.4 mA,即ICS<βIB,所以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由于流过LED的电流为17.4 mA,而LED电流在15~25 mA之间,所以LED能正常发光。
2.晶体管非门电路
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实现高、低电平的相互转换。即若输入为高电平,则输出为低电平;若输入为低电平,则输出为高电平。
【例1-14】 图1-29是晶体管构成的非门电路,输入UI是数字信号,低电平为0.3 V,高电平为5 V。已知晶体管β=50,UBE=0.7 V,UCES=0.3 V。试分析该电路,确定其反相功能。
解:图1-29所示电路和LED驱动电路类似,分析计算方法也相同。
图1-29 晶体管非门电路
输入低电平时,UI=0.3 V,晶体管截止,IC=0,此时c-e间如同开关断开,输出端电压为电源电压,UO=10 V。
输入高电平时,UI=5 V,晶体管导通,需要进一步判断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还是饱和区。
因为ICS<βIB,所以晶体管进入饱和状态,UO=UCES=0.3 V,c-e间如同开关闭合。
可见,该电路输入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电路具有非门功能,可用于实现逻辑运算中的非运算。
3.晶体管与非门电路
晶体管可以构成各种逻辑电路,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图1-30a为与一个与非门电路。其工作原理是:晶体管VT1为多发射极晶体管,可以等效为图1-30b所示的二极管结构,b1、e1、e2、c1是VT1的各电极,这是一个二极管与门电路(参见例1-6对图1-15的分析)。下面按不同的输入电平分别进行讨论。
当UI1、UI2中至少有一个为低电平时,图1-30b中b1电位约为1 V(0.3+0.7=1 V),不足以使VD3、VT2和VT4都导通(需2.1V),因此VT4截止,电源电压经R2使VT3和VD导通,输出电位约为UO=5 V-UR2-UBE3-UD=5 V-0-0.7-0.7=3.6 V(R2电压降很小,忽略不计),此时输出为高电平。电路的这一输出状态称为关门状态,此时VT4截止。
当UI1、UI2输入全为高电平时,电源电压经VD3使VT2和VT4导通,b1电位约为2.1 V(UD3+UBE2+UBE4=0.7 V+0.7 V+0.7 V=2.1 V)。这将使VD1和VD2都截止。VT2饱和导通,其集电极电位为1V(UCES2+UBE4=0.3 V+0.7 V=1.0 V),该电位不足以使VT3和VD导通(需0.7 V+0.7 V=1.4 V),因此VT3和VD截止,电源和VT4间相当于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因此输出电压为VT4的饱和电压降UO=0.3 V,此时输出低电平。电路的这一输出状态称为开门状态,此时VT4饱和导通。
图1-30 TTL与非门原理电路
a)电路图 b)VT1管等效结构
综上所述,电路输入全为高电平,输出低电平;输入中有低电平,输出就为高电平。用数字逻辑的话来说,其特点为全1出0,有0出1,电路实现了两个输入信号的与非运算,是两输入与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