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残疾人的母亲
邓朴方
今年3月15日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这是值得全国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庆贺的日子。今天我们召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感谢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的贺信,感谢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届朋友的光临。
三十多年前,我和王鲁光同志开始创业的时候,真是一无所有,百般艰难。基金会是在社会各界的扶持下,一步步走过来的。从老前辈到各界领导以及知名人士,他们有彭真、习仲勋、王震、李维汉、刘华清、宋平、李瑞环、余秋里、程子华、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荣毅仁、胡子昂、季方、华罗庚、赵朴初、黄鼎臣、吴作人、张邦英、黄家驷、吴阶平,到崔月犁、崔乃夫两位老部长,再到法律、宗教、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企业等各行各业的朋友们,都在我们最需要、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我还想特别提一下吴运铎同志,这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也给予我们很大的鼓励,并欣然同意担任基金会的理事。看着当年的一棵幼苗,今天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年的一些朦胧的设想,如今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现实;当年的几个人,一个小院,如今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体系,形成了一支几十万人的专职和兼职人员队伍;看到千千万万残疾人改善了生活,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我想到了两个字,就是“感恩”。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绝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事业。我要借这个机会,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过我们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说一声:谢谢你们!
今天在这里,我还要提一下我的母亲卓琳。当初,我把我和鲁光想办基金会的计划告诉了她,她非常赞同,说这是一件大好事。我想,大概母亲是觉得,有这么个瘫痪儿子,也没工作,总得有个事情,让他发挥点儿作用吧。从此以后,我的事,但凡需要,总是能得到她的帮助。她为我物色理事,尽力帮助我改善工作条件,还总想着捐点这,捐点那。多年后,崔乃夫部长告诉我,当年母亲给他打过电话,拜托他指导我,帮助我,为残疾人多做好事。这事母亲从来没告诉过我。我知道这事时母亲已经重病垂危,我突然感到一种锥心刺骨之痛。作为人子,恐怕永远难以体会母亲的这颗心,这颗超出母爱的博大的心!
有母亲的支持,孩子是幸福的。
我们的基金会,也有一个母亲。这个母亲,就是祖国,就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我们的基金会,正是在这个伟大母亲的温暖怀抱中,不断成长壮大。
十年动乱后,我们国家面临着一个大动荡之后的危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指导方针、政策、路线的大转折,国家方方面面的工作实现了大突破,形成了一个各项事业大发展的局面。我们庆幸,国家终于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在这个大动荡、大转折、大突破、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诞生了。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没有解放思想、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没有人道主义的思想发扬光大,没有改革开放奠定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有基金会的成立,就算成立了,也不会有众多人才的聚集,不会有各方面的突破,不会有事业的蓬勃发展。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激流中的弄潮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励精图治,奋发有为,高举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旗帜,吸收先进理念,提升自身素质,不断突破旧障碍,建立新功业,为整个改革开放增了光,添了彩,成了改革的探索者,开放的马前卒。
我非常怀念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和我的战友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可以说,基金会也是理想主义的产物。那时候,国际残疾人运动风起云涌,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引进中国,不少仁人志士、热血青年,自觉投身到残疾人事业里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团队。我们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举着人道主义的大旗,研究、探索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路径。大家满怀理想,追求目标的高尚,追求道德的完善,不图名,不要利,只要事业,只要服务,甚至抛家舍业,夜以继日地一心扑在工作上。刚开始,我和鲁光连个办公室也没有,鲁光的家就是办公室。两个人坐着带小桌板的轮椅,在床边工作,来了人,临时找几把椅子,就把会开了。后来有了一个小院,我们俩挤一间办公室,经常是他在屋里,我就在院里;我在屋里,他就在院里。正是缘于这种对理想主义的追求,才使我们这支队伍,逐渐养成了一种人道、廉洁、奉献的风气,并不断传承下来。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一批身残志不残的青年朋友,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了。咱们的残联主席张海迪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她是八十年代的模范,一直到现在,热情不减,信念不变,在为残疾人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心力。当年,她的事迹鼓舞和激励了多少残疾朋友!北京的孙恂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孙恂19岁时,得了重症肌无力,眼睛睁不开,手抬不起来,翻不了身,看不了书,不能走路,连吞咽都有困难。但是,她艰难地活着,忘我地工作着。1982年,她牵头成立了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这是中国第一个残疾人的民间组织。这样的优秀残疾人代表,这样的残疾人事业先驱,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在北京的带动下,全国的残疾青年都动起来了。比如,大连、西安、大同、沈阳、广州、武汉等许多地方,都成立了病残青年俱乐部。大连的口号是:“废字与我们无缘,强音做我们的主旋”,这也是几千万残疾人的心声。这些不甘寂寞,不愿沉沦,奋发有为,蓬勃向上,迫切希望融入主流社会的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与我们基金会遥相呼应,共同迎来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春天。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基金会成立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们有欢乐,也有痛苦;有组建中国残联的成就,也有整顿康华的挫折;有昂首阔步、势如破竹的豪迈,也有面对诸多难题的无奈……尽管如此,“三十而立”,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总算是“立”住了脚跟。
一是大旗立住了。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提纲》为代表的经典文献,始终把人道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残疾人问题的社会属性提到首要位置,这就奠定了残疾人事业的思想理论基础。只要我们不动摇,这面大旗就不会倒。
二是基石立住了。基金会初期,做了一系列基础性、突破性、开创性的工作:开展残疾人抽样调查,摸清残疾人的底数;草拟《残疾人保障法》,开法律法规之先河;全面开启为残疾人的各项服务,初建残疾人工作的业务体系;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内外建立广泛的联系,这一切,为后来成立中国残联奠定了基础。
三是信誉立住了。三十年来,基金会在资金筹集、账目管理方面非常干净、严格,在项目执行方面非常有效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而有信,人家就愿意捐钱捐物。我们的公信力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四是品牌立住了。基金会有许多独特的品牌,比如“集善工程”品牌,及下设的集善嘉年华、启明行动、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助困行动、助学行动、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等,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扩大了基金会的知名度。
五是形象立住了。基金会从建立之初,就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既有开阔视野,又能脚踏实地。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公信力的世界一流基金会。这就是我们的形象,这就是我们正在被社会不断认可的形象。
但是,我们要看到,“三十而立”,只是个初级目标。一项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坚持不断地发展。我们也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曲折。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去迎接挑战,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同志们,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人道的事业,阳光的事业,春天的事业,是充满希望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的贺词中要求我们“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出更大贡献”。这是新的要求、新的希望、新的号角。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坚持艰苦奋斗、自律廉洁、无私奉献,永远保持创业初期那股勃勃生机,那么,中国残疾人事业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此文系作者于2014年3月21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作者简介】
邓朴方,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