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康复治疗与社区康复相结合
背景:那场地震改变了很多人
我叫董翠霞,来自四川青川县的一个小村庄,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但是,2008年那场震惊全国的大地震,让正在学校上课的我顷刻间遍体鳞伤,也让我从那时起,变得沉默寡言。
当我在废墟里被抢救出来后,经检查,除了一些皮肉伤以外,我的髋关节严重受伤,需要进一步治疗。于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家人将我送到了河南一家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医生给出的结论是髋臼损伤。他们帮我打了钢钉,在观察了几天之后,发现没什么变化,就让我出院回家。
起初,我也觉得自己的伤并不厉害,基本上不太影响行动。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回到四川,我还是去了广元的震后康复中心进行了三个月的康复。在确认没什么问题之后,2008年的9月,我便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大概过了半年左右,我发现自己的髋关节有些疼,特别是在阴天下雨的时候,我简直就是最准确的天气预报。
当时,家里人跟我说,这是做过手术的正常反应,所以就没太当回事。可是,这种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后来甚至在不变天的时候也会疼。这让我有些恐慌。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担心会影响学习。当时心里整天都在想,如果不能上学了,那自己应该怎么办?作为家里的老大,我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如果自己倒下了,不仅不能给家里帮忙,而且还要给父母增加极大的负担。于是,我的情绪也变得烦躁、易怒,并且不爱和人交流。
实践描述:是不幸,也是幸运
就在我的腿一天比一天严重的时候,抱着一线希望,我再次来到了广元进行康复咨询。我记得当时正好有几名来自香港复康会的专家在广元为几位伤者进行会诊,他们看到我的情况后,便决定给我也做一次会诊。当结果出来以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他们告诉我,说我得的是股骨头坏死,需要做关节置换手术。
对于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女生来说,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心里有的只是无边的恐惧。特别是当他们跟我说手术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后果之后,想到平时大家说的“残疾人”,更是畏之如虎。尽管他们说那些可能出现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于是,在会诊之后,我便回到了老家。因为病情严重,我也暂时办了休学,整天待在家里。那段时间,我的情绪跌落到了谷底,不说话,不做事。原本活泼的我变得沉默寡言。妈妈看到我的样子,心里也非常难过,总是偷偷地掉眼泪。
半年以后,广元那边的康复人员和香港复康会的专家,再一次来到我家,为我做检查。他们告诉我,现在是做手术的最佳时期,如果继续拖延的话,后果会更严重。但是,我依然无法说服自己。于是,父母和其他的亲人便开始劝我,要坚强一些,说做了手术我就能够正常走路了。面对父母期待的眼神和鼓励的话语,在做了一番艰苦的挣扎之后,我终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我的手术是在香港做的。记得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医生便让我下地走动。但我还是有些犹豫,觉得刚做完手术能下地吗?不过,在医生再三鼓励下,我还是尝试着下床走动。当我迈出第一步时,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疼痛和不灵活。于是,我的信心也多了几分,每天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由于我康复的速度比较快,情况也很稳定,所以很快便出院回家了。在家休养了四个多月后,我再次返回学校读书。因为病情得到了好转,我的心情也随之好了不少。但是,我依然有些沉默,不愿与人沟通。
在回到学校以后,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学习上的不适应,对新同学的不熟悉。如果是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我,对于这些困难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经历变故后的我,这些却让我更加沉默。
发现我的问题后,为了帮助我进行心理上的康复,以前在广元帮我做康复的工作人员将我推荐到了震后青少年成长小组。在里面,我结识了很多和我一样因地震受伤的同龄人。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一起搞活动,接受一些人际交流方面的培训。通过近两年的时间,我和小组里的很多伙伴在性格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以前的我似乎又回来了。
此后,我虽不再接受康复培训,但是在有时间的时候,我依然会来到这个小组,作为志愿者,为刚刚加入小组的人进行辅导。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来鼓励更多的人,走出阴霾,重新振作起来。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都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尽管地震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让我承受了很多痛苦。但是,我却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人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让不幸的我,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虽然因地震而遭遇不幸,但是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因为这让我找到了新的方向。我相信,我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变化: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从地震受伤到进入震后青少年成长小组进行心理康复,这期间我一直是作为受助者,接受别人的帮助。然而,当我重新振作起来后,便作为志愿者继续留在小组中为其他人服务。我从一个受助者渐渐转变成为一名志愿者,用自己的经历和内心的转变过程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阴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2008年受伤到2012年,我重新振作起来,这个过程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却让我从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儿变成在痛苦中挣扎的伤员,又在外界的帮助下从阴霾中重新振作起来,面对崭新的人生。但是,我也时常在想,如果没有及时的检查,没有后续的心理支持与康复,可能我的人生,还会在一片灰暗中继续走下去吧。
影响
现在,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在幼儿园上班,和我班里的几十名孩子在一起。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开心。
在周末的时候,我还会去参加原来小组的活动。为新加入的成员做一些心理辅导、人际交往方面的培训。虽然,我讲的内容不算专业,但是我的经历却是真实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去感染每一个人。同时,我还经常为其他的志愿者进行培训,让他们对残障群体更加了解,从而让他们的志愿服务更加专业。
2014年,我和当初参与小组活动的几个核心成员一同推动成立了“伴你同行义工管理团队”,我们不仅为弱势群体提供直接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吸纳其他的义工加入,利用我自身的经历与这些年的经验,为新晋的义工提供理念和服务技巧的培训。
这些事情,我们会一直做下去。我也相信,会有更多曾经如我般接受帮助与支持从而走出来的新人们,他们也会如我一样,成为赠人玫瑰的那个人。
可持续发展因素
对于一个因灾受伤的人,除了帮助其进行身体上的康复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心理上的康复。不仅要让她走出灾难所造成的阴影。重新建立自信,而且还要帮助她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和人生目标。
而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能够从中走出来的他们,才更能体会到跟他们有着同样遭遇与内心挣扎的人的需求。从项目的角度来讲,我们能够服务的人是有限的,但是这些接受过服务的人,他们又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服务者、支持者,去帮助更多人,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之一直持续下去。
专家点评
案例描述了小霞遭遇天灾之后的自身经历,接受了紧急救援和康复,经历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中的诸多不便,而且身体上长期的痛苦也造成了她消极的情绪和精神上的负担。在康复人员的支持引介下,小霞通过加入青少年小组,收获了同辈的关爱和支持,也有了更多安全的交流的机会,这些都促进了小霞的心理转变,改变小霞原先的闭塞状态,并最终从接受者的角色转换到可信赖的贡献者的身份,这是最积极的一面。
小霞的故事通过经历灾害变残障和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后的视角对比,告诉了我们社区康复意义的价值,体现了社区康复的目标最终是让残疾人回归到生活中去。社区康复工作不光要解决身体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残疾人再次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以社区康复的理念逐渐地延伸残疾人的能力。
下面是促成在这一良好实践的两个重要因素。
治疗与早期康复:我们能感觉到小霞得救后的宽慰,以及由于长期遭受的痛苦和困扰而导致情绪上的起伏不安。这就更加证明了治疗与早期救助的重要意义。
同辈支持:我们可以看到小霞通过加入同辈小组,加强了她与外界的沟通和连接,恢复了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满足了她多元化的需求,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而社区中很多的残疾人都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的需求,但仅依靠手术甚至配合康复治疗也无法完全改善病患的情绪,社会支持也是持续需要的。
在社区层面上,也有很多可以开展的工作。如看到了卧床不起的人,我们可以询问他/她在家里有没有做些运动和训练,督促指导他/她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在社会心理上,组建同伴支持,有个安全的地方可供聊天;鼓励他们走出来并积极参与,这些都是社区层面可以做的。
虽然社会服务支持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但建立起连接着康复治疗和社区服务的桥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包括残疾人之间的连接、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连接、残疾人与康复资源的连接、残疾人与小组的连接等,有助于促进残疾人自身的转变,也提升社区对残障的认识和理解,营造一个尊重和支持残疾人的良好的社区环境,构建一个充满“关爱”、“支持”与“理解”的社区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