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先让他疯狂,再让他灭亡

面对弟弟和母亲一次又一次的欺负,郑庄公一直忍气吞声。他当然不是软弱,而是有自己的盘算……

公元前744年,为郑国的发展打下基础的郑武公病逝,长子寤生继承君位,是为郑庄公。

“寤生”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其实就是“逆生”的意思,也就是女人分娩时,婴儿的足先出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难产。那个年代的医学远不如如今发达,可以剖宫产什么的。每遇难产,女人不死也得脱几层皮。因此,吃尽了苦头的郑庄公母亲武姜就给这个头胎长子起了个名字叫“寤生”,用以纪念自己的那段痛苦经历。

这位郑庄公打小就不是个省事的主儿,喜欢给别人找麻烦,而且因此也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郑国君位后,郑庄公并不受自己的母亲武姜待见。这也不难理解,当年为了生他,他老娘被折腾得晕死了好几回,还能喜欢他吗?所以,武姜把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

这还不算。郑庄公刚一继位,他母亲和弟弟就开始找他的麻烦。武姜要求郑庄公把国内最大而又富饶的京地分给共叔段,并且给共叔段封号“太叔”,世称京城太叔。

武姜和共叔段的心里在打什么鬼主意,全郑国人都知道,那就是把郑庄公的君位给弄过来。

郑庄公也不是个善碴儿,对于母亲和弟弟的那点花花肠子,他早就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但他装着不在乎:想要封地——给,想要封号——封。母亲和弟弟要什么,郑庄公就给什么。无限制的纵容,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嘴脸都暴露在阳光下。

有个叫祭足的大臣,是个实诚人。他对郑庄公的“大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庄公说:“君上,您要小心啊,太后和您弟弟都没安好心。”庄公只是笑,不置可否。

看到庄公这么“好欺负”,共叔段就在母亲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找麻烦,又是串联亲信,又是整顿军队,忙得不亦乐乎。

公元前722年,共叔段修建好了城池,储备足了粮食,制造出了武器,训练好了士兵,时刻准备偷袭郑国国都。武姜也做好了准备,预备为他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直装傻充愣的郑庄公出手了。还没等共叔段出兵,他的军队就从天而降,轻而易举地把弟弟打了个全军覆没。无可奈何之下,共叔段只得逃往鄢地。至此,庄公彻底解决了这个给自己找了多年麻烦的弟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了结了这个爱惹麻烦的弟弟,郑庄公对帮着弟弟给自己找麻烦的母亲武姜也伤透了心。他先是把母亲流放到颍,然后又发下毒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

然而,母子终究连着心。过了不久,他便后悔起自己当初说的那些有违孝道的话来。但君无戏言,说出来的话岂能轻易更改!

怎么办?

日夜思念母亲的庄公苦恼不已。茶不思、饭不想的他,把自己弄得憔悴不堪。

郑国大夫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后,就以进贡当地特产为由觐见郑庄公。

庄公很高兴,设宴款待他。席间,颍考叔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很好奇,就问他原因。颍考叔回答说:“我有个年迈的母亲,凡是我吃过的饭食,她都已经品尝过了。但是她从未吃过国君赏赐的肉羹,所以,请君上允许我把这些肉带同去孝敬她老人家。”

庄公听后,突然想到了自己被流放他乡的母亲,不禁眼泪汪汪地对颍考叔说:“天下人都可以送东西给母亲吃,唯独我不能!”

颍考叔故作不解地问道:“请允许我大胆地问一句,君上您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于是,庄公就把心头那件让自己苦恼不已的事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告诉了颍考叔。颍考叔听后静静地想了一会儿,然后诚恳地对庄公说:“这还不简单吗?您挖个地道,然后在地下与母亲相见,不就行了吗?”

庄公听后豁然开朗,立即按照颍考叔的方法,派人在城外挖了一条地道。等地道建成后,他命人把母亲从城颍接来,然后母子两人分别从两头进入地道。

庄公在地道这头,远远地见到了正朝自己走来的母亲,心里特别高兴,脱口而出:“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武姜一见到庄公就已经激动万分了,再听到庄公之言,更是感动不已。母子俩当即抱头痛哭。当庄公扶着母亲走出地道后,武姜也高兴地说道:“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终于,庄公和母亲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这就是有关郑庄公的另一个著名故事:黄泉会母。今天的老人们,也经常会拿这个故事教育年轻人:天下哪有不是的父母,孩子怎能记父母的仇?做人还是要孝顺。

这两个故事虽然简单,但简单的背后却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周王朝的道德体系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宗法制所强调的就是周王朝所推崇的孝道。在西周的宗法制度里,不孝是最大的罪恶。作为周王室亲族的郑国国君家族,更应该尊崇孝道。

由此可见,作为周王朝基石的孝道,此时已经开始沦丧。连最基础的孝道都沦丧了,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统一的国家理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忠诚,不是崩就是坏。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争霸的暗流即将喷薄而出。郑庄公遂成为第一个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