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的大汉王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打不过,就“和”为上

开始“和亲”虽无奈,但却留得青山在……

匈奴是我国古代民族。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兴起于大漠南北。在汉初,匈奴南下侵扰日益频繁。

在刘邦封的异姓王中,韩王信在今山西,与匈奴比邻而居。

韩王信是战国末期韩襄王后人。秦末农民战争时期,他曾跟随刘邦入函谷关灭秦,后被封为韩王,治所在今河南。韩王信身材高大、雄壮勇武,刘邦觉得这样的人不如让他驻守边关,威慑一下敌人。于是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将韩王信迁到太原郡,以防备匈奴。

韩王信虽然忍气吞声接受了刘邦的安排,但双方的裂痕已现。

这年秋,匈奴冒顿单于欺负韩王信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派兵不断攻打。战端初开时,韩王信全力迎敌,但连战连败,最后退回马邑(今山西朔州)被匈奴包围。

韩王信一边向刘邦求救,一边却多次与匈奴联络。此事被刘邦得知后,韩王信遭到指责。韩王信知道自己本来屁股就不干净——楚汉相争的时候曾投降过项羽,一直怕刘邦秋后算账——这次匈奴入侵又连遭败仗,今后势必没好果子吃。结果,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主动投降了匈奴。

韩王信投降,后果是严重的,其麾下队伍一起归附匈奴不说,山西门户大开。冒顿大喜过望,纠集韩王信降军一起南攻晋阳。

刘邦显然不是被吓大的。危机面前,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他毅然决然地率大军御驾亲征。

刘邦的进军起初很顺利,韩王信的军队在朝廷精锐面前几乎不堪一击。汉军势如破竹,和匈奴军展开了几次面对面的较量,结果都是匈奴败逃。

这时的天气,漫天飞雪,北风呼啸,奇冷无比。汉军绝大多数对如此酷寒的天气难以适应,冻死者无数,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而且,汉军自出发之后,一路马不停蹄追杀向晋北,连续作战,疲态已露。按理说,此时应该让部队休整补充才是。然而,在胜利的鼓舞下,刘邦认为气可鼓不可泄,只有一鼓作气歼灭匈奴主力,才能彻底解除北方边患。

从枪林箭雨中闯过来的刘邦不是糊涂人,他深知“知己知彼”的道理。刘邦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匈奴情报,但得到的消息都是“匈奴已尽是老弱残兵,不堪一击”。唯独刘邦身边的谋士刘敬却认定:匈奴一定是将主力隐藏起来,企图诱使汉军北进。刘邦被情报所迷,将刘敬一顿臭骂,并囚禁起来,扬言打完仗后再收拾他。

刘邦率领汉军一路北进,直抵平城(今山西大同),准备对匈奴军发起总攻。刘邦很快就为他的轻率和冒进付出了代价。当他率军到达平城东南的白登山时,早已埋伏在此的匈奴主力将汉军团团围住。之前的那些战果现在看起来也是匈奴的计策。

陷入合围的汉军立刻原地布防,在白登山就地组织防御,和匈奴军进行了惨烈的厮杀。依冒顿原先的构想,此时的汉军应该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不费吹灰之力打败甚至活捉刘邦都是有可能的。

但接下来的战局发展却大大出乎冒顿的意料。酷寒和重围下的汉军非但没有崩溃,相反却迸发出顽强的战斗精神,他们凭借地形和弩箭防御,数次击退匈奴的进攻。

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七天七夜过去了,匈奴无力攻击,汉军也无力突围,双方陷入拉锯战。然而被困的汉军,饥寒交迫,局面无疑更加困难。

刘邦就要撑不住了,这时他才意识到刘敬的金玉良言。如果世上真有后悔药,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喝上一壶……

绝境之中,刘邦不由回想起自己的戎马一生,不禁悲从中来。他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只掉进陷阱的猎物,等待冒顿宰割。

然而综观刘邦的一生,他终归是猎人而非猎物,而且幸运女神似乎也喜欢眷顾他。因此短暂悲伤过后,他很快就依赖谋士陈平的计策脱出了重围。

那么陈平究竟使用了何种妙计呢?

《史记》《汉书》等史籍的说法是,陈平看到冒顿对自己的阏氏(即夫人)十分宠爱,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在军营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向刘邦献计:从阏氏身上打主意。

刘邦一听,立刻从之。

向有“盗嫂偷金”恶名的陈平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幅美女图,又从刘邦那儿要来许多金银珠宝,然后派了一个胆大心细的使臣带着钱财和美女图下山见阏氏。

这个使者也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以钱开路,并辅以出色的交际能力,还真和阏氏单独见上了面。

使者先献上金银珠宝,阏氏喜笑颜开;又献上美女图,阏氏眼露不解之色。使者见状,故意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告诉她:我们大营美女无数,但以画上这位姑娘最为美艳。如果单于打败了我们,那么包括画上这位姑娘在内的美女就一定都属于他了。到时候,恐怕您的地位就……

阏氏一听,恨得牙痒痒,她怎么能容忍这么一个美人来跟自己争宠呢?不过表面上还要不失风度,她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会儿,终于收下了珠宝首饰,让使者带着美女图回去了。

果然,到了就寝时,阏氏便在冒顿的耳边吹起了枕边风:“大王就算夺了汉地,人生地不熟,守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而且我听说刘邦上头有神仙保佑,杀了他恐怕不太吉利。再说咱们不是和韩王信的部将王黄、赵利约好了夹击汉军吗?可这俩人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见着,说不定有什么变故……”

冒顿仔细想了想,觉得阏氏的话不无道理,于是下令打开包围圈的一角,放汉军下山。

汉军士兵见匈奴撤围,都欢呼了起来。刘邦怕冒顿后悔,赶紧命令全军火速下山。是时天降大雾,视野不清。匈奴见汉军将士众多,而且又井然有序,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汉军就顺利地突出了重围。

不过有人并不同意上述说法,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冒顿单于是一个很冷酷的人,在他的眼中只有胜利和死亡。曾经,他为了稳固边境的安全,将心爱的女人献给自己的敌人。因此,冒顿根本不可能会沉迷于女色,更不可能会因为女人的一席话就放掉刘邦这样一个恐怖的对手。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对此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当时另一路汉军周勃部在扫荡了韩王信残部后,已经杀奔白登山而来。对于久攻不下的匈奴来说,此时面临被汉军前后夹击的危险。所以,顺水推舟解除包围,体面地撤军,就成了冒顿最好的选择。

无论冒顿撤军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对于征战一生的刘邦来说,白登之围都是一种奇耻大辱。因此,解围班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战前向他提供错误情报的人,释放了战前曾劝说他的刘敬。

但对匈奴,刘邦却忍了。

不忍又能怎么样呢?这时正是汉朝百废待兴之时,匈奴又处强势,再起战端只能再次自取其辱。那就忍一时风平浪静吧,报仇雪恨的事,留待子孙。

不过,白登之围中,汉军在绝境下的顽强精神,以及强悍的防御能力,也给匈奴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匈奴此时的军力,在野战中击败汉军或许可以做到,但占有土地却很难。所以,和平就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

公元前198年,汉廷以刘敬为使节,与匈奴正式结好:汉廷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并附赠大量米粮絮缯。

这就是和亲之策。虽是被迫,却是当时初创的汉王朝唯一的选择,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