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锡匠
锡匠,即锡工,指专业以锡为原料进行加工制作器物的匠人,北方也叫“小炉匠”,该行业崇奉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罗万祖。
锡为一种银白色金属,有光泽、质软、富延展性,在空气中不易起变化。故历代民间多用其直接加工打造器物或作软焊料、镀铁及制造合金之用。
锡的炼制和锡器的使用历史悠久,从出土的商代时期的多种青铜器可以得到证实。周朝时,朝廷已对铜、锡的生产非常重视,并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据《周礼·地官》载:“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春秋时期,已能熟练地配制锡青铜和铅青铜,还总结出六种不同性质、用途青铜器的合金配比。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考工记》对此有详明的记述:“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由此可见古人对锡的作用性能已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熟练地掌握应用。
秦汉之时,虽然铁器逐渐替代了青铜器,但铜、锡之器仍被广泛使用。汉代时还曾大量铸造过锡钱,所谓的“白金三品”,其材料就是锡合金。这时的锡还用于大型器物的制作。据后来的《唐书·食货志》载:“太和三年诏,佛像以铅、锡、土、木为之。”因为锡器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当时的锡器成了贵重之物,多为富庶之家所用。
魏晋南北朝之时,锡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佛事方面的锡器更为常见。如南朝·释慧皎《高僧传》载:“且披袈裟、拄锡杖”“忽有一折翅鸭……群欲举锡拨之”。
唐代之时锡器更加兴盛,当时曾用锡铸钱,制造的精美锡器也很多,文人对锡器的吟咏也很多。大诗人柳宗元就有“莅丱[kuàng]人锡石之地,参凫氏鼓铸之功”的诗句,杜甫也有“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的诗句,等等。当时锡器精品虽很多,但因锡易产生锡疫,故传世锡器却很少。
宋代锡器的使用已经很广泛,并出现了很多关于锡器的论述。如《续博物志》《新唐书》等。这时的锡器加工成为了民间广泛常见的手工艺。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其巷陌街市,常有使漆修旧人,修扇子、打镴[là]器……”这个时期因上层人士对锡器的钟爱,而使锡器的加工制作推上了纯艺术的高度,使锡器跻身于雅玩珍品之列而身价昂贵,成为锡工艺品制作史上的高峰。
明清之际,锡器在民间使用更为广泛。这时除了用锡制作日常器用和工艺品外,还将锡用作建筑材料,并出现了很多有关锡工艺的论述,如明·沈德符的《野获编》,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俞樾的《茶香室丛钞》,清·阮葵生《茶余客话》等。民间还出现了许多制造锡器的良工巧匠,并制作出很多的锡工艺精品。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期,锡器的使用普及民间。我国的城镇乡村到处都有锡匠铺和挑着工具担子游走于各地的锡匠、铜匠和铸匠,成为当时社会特别的民俗风景。
锡是由锡石炼成,锡石生成于冲积矿床,俗称“砂锡”或“水锡”,据《天工开物》载:“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炼锡均先利用重力选矿,进行富集。锡石还原、冶炼一般比较简单。古代炼锡用竖炉,以木炭作燃料,人力鼓风,熔化的锡汁即可从炉内流出。《天工开物》对此方法有较详明的记载:“凡炼煎(锡)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鞲[gōu]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傍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
我国产锡以广西东部的贺县、西北部的南丹、北部的河池为盛,湖南的衡阳、永州次之,云南大理、楚雄虽产锡,但路途遥远,运输不便。
我国江西昔日有很多地方锡艺很是发达,其中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街头村为打锡手工艺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莲花县志》记载:“街头村的锡匠居各行业人数之最。”该地锡匠曾多达三百余人。据传清康熙年间皇上还曾下旨由街头村锡匠打造过锡钱币。1921年为了镇恶压邪、保一方平安而铸造了一套32件锡兵器,件件都镶有精美图案,造型新颖,图案精美,堪称民间手工技艺之一绝。明清之际我国云南的铜锡生产及工艺品加工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以云南个旧享有盛誉。个旧的锡工艺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至今久盛不衰,并形成了一个以锡产品生产为载体,以锡冶技术、生活方式、人文精神、生存环境为内容的文化复合体——锡文化。我国著名的锡器产地除云南个旧外,在广东、福建、山东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锡器产地。其特色产品有:浙江永嘉锡器;福建福州、晋江锡雕;山东烟台锡镶器皿;河南滑县点锡工艺品;湖南江华瑶族锡酒具、湘潭锡器具等。
锡质地柔软,延展性优异,且熔点很低,因此很适宜加工制作各种用具器物。其不但价廉物美,且在空气中不易氧化变质,所以历代都被用作打造器物的材料,并且在唐宋之时已发展兴盛。锡器在民间曾经与铜器共同经过多个鼎盛的时期,传统的锡制品品种很多,如各种碗、碟、盏、杯、罐、盒、瓶、酒具、烟具及祭祀用的烛座灯台、熏炉、香鼎,作为文化用品之类的笔盒、笔筒、笔洗、镇纸等。特别是用锡制的壶来盛茶酒,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功能,不但夏天之时不走味,而且味道更加清醇甘冽可口,备受百姓喜爱。
锡匠这种手艺操作起来既没有铁匠、铜匠那样苦累,也不需要像金匠、银匠那样精难,所以工具也就较简陋,挑起的工具担子比起其他行业的担子要简便得多,一头是风箱和工具,绳系里夹着几块锡板(原料),另一头是炭炉和两块二尺见方、一面裱着几层黄芯纸的方砖(或原木板)。
古代的锡匠作业一般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开设专门的店铺作坊,固定加工营业;另一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乡招揽活计。锡匠们的手艺水平有高有低,手艺高的可以任意打造出顾客所需要的精美锡器,甚至还能修补金银首饰;手艺平常的则只能修补各种破旧的锡锅、锡盘、锡壶、锡盏之类,北方也称之为“小炉匠”。他们挑着工具担子,一边走一边吆喝着:“焊锡器、修锡器啦……”像这种游走外地营业的锡匠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挑有担子,另一种没有担子,只是在肩上搭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铁锉、钳子、刮刀等简便工具,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上面拴吊着一些锡灯台、茶酒具之类的器物,每至住户门首,呼喝着:“收拾锡拉家伙……”
一般锡匠上门去打造锡器,都是主家自备锡料,他们把一些已不用的旧锡器或破损的锡具、零碎锡料找来,让锡匠回炉熔化后重新加工打造。锡匠加工时,就地在人家门道里或街边巷角,支起担子、架起炉子、拉动风箱(燃料为木炭),用坩锅(有泥、铁二种,比铸匠的坩锅大得多)把废旧的锡料熔化成锡汁。有的不用风箱和炉子,只用一个三脚铁炉架(俗语叫“撑架”)将盛锡料的铁罐支起,用硬木块作为燃料,也可进行熔锡。
锡的熔点很低,容易熔化。倒锡汁的模具是用两块裱着黄芯纸的方砖(或木板)对合起来(裱纸的一面都朝里边),在两砖的中间压上一条湿润的棉绳,压绳子时要按所需要打造锡器的形状圈出近似的轮廓,并将两端的棉绳头留在砖外。压好绳合上砖模后,将其侧放在地上,接着将炉中盛有已熔化锡汁的坩锅夹起,吹掉锡汁上的灰尘和杂质,对准砖模(或滑石板)线头中间的空隙细心地倾注进去,这时夹板的缝隙中会冒出淡淡的青烟来。约一刻钟后,打开合着的方砖(或滑石板),揭开焦黄的纸张,就见到了所需要的锡板造型。如果是打造锡壶、锡瓶之类,则用一把很大的剪刀将锡板剪修精准,将其敲打卷折成型,用松香和锡焊好接口,再用一个硬木锤在铁砧上敲打使其成型。如打大肚型的酒壶、茶罐之类,首先就倒出一块折扇扇面状的锡板,然后将其敲打成圆鼓的壶身形状,再拼接上壶底、壶嘴、壶耳,做好壶盖,依次焊好后再在壶盖上接上一个喜鹊,最后在接缝处将焊疤轻轻锤平,用刮刀将壶体刮得锃光闪亮,一把锡壶就做成了。有的不需要直接造型的,就将熔化的锡水倒入铁皮制的长方形“枧”中,冷却成为锡块备用。枧的规格不一,视情况而定。但一般为长条状,所以倒出的锡块也是长条状,这种形状便于加工。待锡块冷却后将其打造出种种器物的坯形,然后卷折拼兑,焊接成型。
锡硬度不高,故民间多是用其打造一些常用简陋的器具。如果是普通平常的器具,一般打造出来就能交活。若是较精巧高档的器具,就须进行打磨修饰。过去没有砂布、砂纸、抛光机,只能用铜刮刀刮削之后,再用节节草(又名木贼草)将其拭擦使之洁亮。锡器使用的时间长了,虽然不会像其他金属那样生锈,表面也会氧化生成一种灰黑色的膜层。虽有点影响美观,但可以起到一种自然保护的作用。用这样有氧化膜层的锡具贮存茶叶,或温酒、盛冷茶最为适宜,不仅能保质,而且味道清醇。
锡的物质特性相对稳定,具有很好的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且所造器物又耐用价廉,故在过去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好伴侣。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从清末起,锡器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近代以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合成材料充盈市场,锡器迅速淡出了百姓的生活。现在,国内除了个别地方还存在着锡制工艺品、制作“盪粉皮”的大锡盆或作为祭祀用的锡箔外,锡匠和锡器制作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有联赞昔日之锡器曰:冰肌玉质酒茶宝,白镪青蚨冥府资。
●○锡匠歌谣
乡土民俗歌谣
(一)
用锡起于青铜器,锡匠行业千古传。
锡性柔软好制物,锡器好用世所延。
(二)
唐宋锡业起宏图,工艺延续至清初。
造出祭器烟水具,各种碗盏罐瓶壶。
(三)
锡器都是靠打成,锡料须用炉火熔。
模板合起夹黄纸,中间造型用棉绳。
(四)
有的熔锡要用枧,倒入枧中候其冷。
打成各种器具后,刮削打磨幽光闪。
(五)
北方称为小炉匠,挑担步撵走四乡。
制器造物呈巧技,师傅手艺誉精良。
(六)
平淡能入百姓家,质地清纯贮酒茶。
诸般日用承制造,精工巧艺亦堪夸。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炼锡歌
原本采集渊源久,山水锡砂两类求。
古来炼锡竖炉立,木炭焚炼锡汁留。
初质色白难承锤,须得勾引质方优。
剩灰与铅作点化,银辉黝光性能柔。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锡匠
锡匠排名是第五,祖师原来是老君。
老君他把手艺教,锡器样样打得成。
熔锡之时要用枧,恐防落地沾灰尘。
打锡锤子叮当响,能打圆来能打长。
打出锡壶藠[jiào]头形,鋬[pàn]如耳朵嘴如弓。
壶中上面加锡盖,一保热来二防尘。
能打锡盆与锡碗,还能打成锡火笼。
锡器上面把景刻,人物山水活生成。
锡打酒壶盛美酒,李白提壶把酒饮。
酒仙饮罢一壶酒,百篇诗文片刻成。
昔日张旭称草圣,全靠锡壶酒三盅。
《中国歌谣集成》
●○诗词对联
诗词
铜锡铅锴,赭垩流黄。
汉·张衡《南都赋》
南庭黄竹尔不敌,借问何时堪挂锡。
唐·李颀《照公院双橙》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唐·杜甫《岁晏行》
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
唐·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振锡常过长者宅,披衣犹带令公香。
唐·刘禹锡《广宣上人寄在蜀与韦令公唱和诗卷因以令公……诗示之》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唐·贾岛《赠僧》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
唐·李山甫《酬刘书记见赠》
我有堇山锡,欲铸子太阿。
宋·石介《寄弟会等》
秋来冷落同班扇,岁晚温柔是锡奴。
宋·曾几《竹奴》
手提金锡,银山铁壁。
宋·释师观《达摩祖师赞》
铁锡已高悬,残山剩水边。
宋·释文珦《衡门》
杭州锡箔最出名,张张雪亮砑得精。
折成银锭化坟上,消场最好逢清明。
王稼句《三百六十行图集·锡工》
对联
柔肤黝质,玉色银光。
冰肌玉质,酒酽茶清。
锡金资利用,炉火见精纯。
黝色聚萤形素雅,幽光凝雪质真纯。
一室恍如银世界,四时浑似玉壶冰。
寒炉蜡炬耀神殿,宝鼎香烟绕祖堂。
玉质银辉堪日用,高罍矮罐可清玩。
常呈龛座供香火,宜向宾朋赋酒茶。
青白莹如雪,赤黄灿若金。
名列五金末,工排百业中。
巧匠精工呈簋簠[fǔ],华堂敬重奠神祗。
猜令传壶读夙话,围炉把盏煮新茶。
品高犹得存渣滓,光彻应知尽打磨。
土德产来同白镪,人工造就易青蚨。
造盏锤盆喜软质,打壶制鼎爱醇青。
雕龛肃穆怀先祖,锦阁庄严祭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