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开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0 石匠

石匠,是指以石类为材料从事专业加工制作各种器物和建筑物的技术工匠,古代称“石工”,有的地方叫“岩匠”。该行业崇奉的祖师爷是鲁班、张班、丘处机。

中华大地自从有了人类的足迹,就与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1000万年前的拉玛猿人开始进化成人能独立行走之时,即已懂得用前肢使用木棒和石块来获取食物。战国时的铸剑师风胡子说过:“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以石为兵”的时候,即指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80万年至10万年。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有二:一是学会了制造石器,并掌握了制造石器的一些具体的办法;二是学会了使用火和管理火。

人类一开始就与石建立了最密切的关系,从现代文物考古挖掘的远古石器实物比比皆是,下面列举部分考古发掘出土年代久远的石器实物。

(1)西侯度文化石器。其遗址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1961~1962年发掘出原始人及大批动物化石和30多种石器,经鉴定年代为距今约180万年。

(2)元谋人石器。其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1972~1974年发掘出人类及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器,经鉴定年代距今约为160万~180万年。

(3)小长梁和东谷坨文化遗址石器。其遗址在河南省阳原县官亭村。1978年发掘出动物化石和800余件石制品,经鉴定年代距今约100万年。

(4)蓝田人石器。其遗址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1963~1966年多次发掘出人类及大批动物化石和13件石器,周边遗址中发掘出石器200余件。经鉴定年代距今约75万~100万年。

还有诸多其他发掘出的几十万年前的远古石器遗址,如山西芮城匼[kē]河文化遗址、陕西大荔解放村大荔人遗址、贵州黔西沙井观音洞遗址、辽宁营口大石桥金牛山人遗址、湖北郧县梅镇龙骨洞郧[yún]县人遗址、安徽和县陶店汪家山和县人遗址、山西阳高许家窑村许家窑遗址、广东曲江马坝狮头峰马坝人遗址、山西襄汾丁村丁村人遗址、湖北长阳赵家堰长阳人遗址、呼和浩特东北大窑村旧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的石器制作场各一处,等等。以上都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在几十万年以上的被发掘有石器的遗址,至于旧石器时中、晚期,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遗址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以上所说的“石器”,由于当时人类文明的落后,都是一些最原始简陋的小型工具,多为砍、斫、刮、削、砸、刨之器。随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石器的使用更加广泛,制作技术也更加成熟。

殷商时期已用大理石雕刻人和动物,尤以动物造型为多。这个时期的石雕造型粗重,周身有线刻纹饰,有一种不拘泥原形的再创造和区别于史前雕塑而成独特风格的显著特点。

周代所制的礼乐器石馨,音律音域都标准,很好地促进了古代乐舞的发展。此时石刻文字也开始融入石雕艺术之中,陕西凤翔发现的秦襄公时代的10件石鼓文,就属于里程碑式的代表作。西周时期,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开始开土石修筑长城。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雕技艺又进了一步,这个时期开始流行的肖形印,事实上也是古代石雕技法在雕刻印章中的移植。这个时期,诸侯列国为了互相防守,也多在其边境用土石修筑城墙,但都较短。

秦代的石雕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已有大型的人体石雕和陵墓石雕,并用作建筑和陵园的技术装饰。其陵墓雕刻体现了当时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后来这种人、兽造型的巨型石雕,还发展成了后世王公贵族陵墓建筑的定制形式。这时天下统一,秦始皇下令将战国时期各国城墙连接修缮,始有“万里长城”之称。这样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石块和石工。其石料一般是就地取材,在各处的高山峻岭予以开采。

这个时期石雕艺术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后世的石雕创作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

汉代石雕艺术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有大型纪念雕像、园林雕塑、各种丧葬明器、画像石、墓室雕刻以及各种石雕工艺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雕工艺制品大量表现为石窟雕刻的石佛,以及陵墓前的石兽、石柱等。这一时期的石雕艺术主流皆受佛教艺术所影响,这在石刻建筑艺术上反映得尤为充分。南北朝时期的石刻工艺,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我国石雕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过渡时期。

隋唐时期天下统一,石雕艺术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主要表现在建筑装饰和陵墓雕刻两个方面。隋唐时代的石雕建筑,要首推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被誉为“华北四宝”的隋代河北赵县安济石拱桥(也叫“赵州桥”),唐太宗墓的浮雕石刻《昭陵六骏》,唐代大雁塔石刻装饰浮雕《乐舞天人》,西安碑林《唐大智禅师碑》。

隋代最负盛名的石匠要数赵州安济桥的设计和主持修筑者李春。赵州桥修建在交通十分繁忙、水深河阔的洨河上,总长50.82米,净跨度为37.4米,宽约9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孔石拱桥。它是我国桥梁工程技术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也是世界敞肩拱桥的先驱。不仅是我国拱桥的典范,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石雕由成熟走向衰落。

宋代石雕艺术在建筑中运用更为广泛,技艺更为精湛,形式更加丰富。自宋代以后,多种形式和题材的石雕工艺品为适应社会各阶层需求而日渐发达。各种石料被人们雕刻成花瓶、山水盆景、图章以及各种小件石雕工艺品。至南宋以后,小型赏玩性的石雕工艺品逐渐形成潮流,在美术史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元代石雕艺术已从宗教逐步走入现实生活,为适应生活需要的各种摆设赏玩的小石雕日渐增多。当时大理石、汉白玉等石料的加工工艺也比较发达。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繁荣走向没落崩溃的最后一轮循环时期,但建筑石刻艺术却取得了不少创新的成就。明代时对长城先后进行了18次加修,使长城全长达到12700多里,其建筑材料除了用夯土、粘土、灰石、砂、石灰,还用了大约250万块巨石,每块重约2吨,其中最大的重约16吨,工程十分浩大!明清时期雕刻艺术追求精、奇、新,内容多反映平民生活习俗,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体系。

清代的工艺石主要有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

我国历代遗留下来的石制文化艺术品实物非常多,其中有影响的石器如:唐贞观时发现于陕西岐山凤翔的春秋战国10件石鼓文;山东泰山秦代《封泰山碑》;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石砚;陕西兴平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群;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晋代千佛洞;甘肃敦煌鸣沙山东晋始建的敦煌石窟、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窑、水峡口小千佛洞;天水秦岭麦积山十六国后秦的三千泥佛和19座石佛;武威张义堡的北魏天梯山石窟、永靖小积石山西秦炳灵寺石窟;西安碑林的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北京西南房山云居寺的隋末唐初4192块经碑;四川东山泯江南岸凌云山的唐代71米高的大坐佛(即乐山大佛);陕西扶风法门寺的唐代《法门寺地宫衣物帐石碑》;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的辽代《北大王墓志》、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坝苏木浩尔吐嗄查的辽代《耶律习涅墓志》;河北保定韩庄的明代西夏文两座经幢石刻,等等。

其他历朝各代,都有相当数量的石制文化艺术品,无法一一详述。

一、石的认识与有关知识

石,是一种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种类非常多,其硬度及性质、作用各不相同,因其质地坚固、耐腐蚀老化、牢固美观,所以历代以来被人类广泛用于生活、生产和建筑、艺术之中。

石的种类很多,据有关资料记载的常见有:

硌[luò](大石)  碫[duàn](石块)  䂬[gǒng](水边大石)

磐[pán](大石)  䃡[cén](小石块)  碛[qì](浅水中的沙石)

[xiàn](石名)  砏[bīn](石名)  䃕[luò](石名,即滑石)

礧[léi](大石)  碪[zhēn](捶捣东西时垫在底下的石块)

礤[cǎ](粗石)  砥[dǐ](柔石)  碣[jié](文石)

砾(小石)  䃤[sù](黑砥石)  磏[lián](赤色的砺石)

砂(极小石)  礁[jiāo](隐在水下或露出水面之石)

砄[jué]  碆[bō](石箭镞)  砮[nǔ](可做箭镞的石头)

䃌[zhēn]  砬[lá](竖石)  磁[cí](具有磁性的石头)

砩[fú](萤石)  硎[xíng](磨刀石)  矸[gān](煤中的碎石)

(1)观赏奇石类

砇[mín]石  砆[fū]石  䂥[mín]石  玕[gān]石

䃋[yú]石  碭[dàng]石  碔[wǔ]石  碈[hūn]石

砨[ě]石  砗[chē]石  磩[qì]石  碝[ruǎn]石

琅[láng]石  䃜[yī]石  英 石  文 石

碧玉石  玛瑙石  水坑石  孔雀石  菩萨石  水晶石

水胆石  珊瑚石  寿山石  田黄石  鸡血石  青田石

绿松石  灵壁石  鹦鹉石  菜叶石  松滋石  红丝石

于阗石  清溪石  石笋石  穿心石  南剑石  紫金石

浮光石  龙牙石  鱼骨石  吸水石  雨花石  黄腊石

钟乳石  精气石  大理石  蝙蝠石  庞公石  雪浪石

墨玉石  菊花石

另外还有各种奇玉、化石、宝石,等等。

(2)药用石类

阳起石  阴起石  金精石  银精石  炉甘石  寒水石

玄精石  海浮石  紫石英  禹余粮  雄 黄  硫 黄

滑 石  矾 石  芒 硝  碘 石  硼 砂  硇[náo]石

礞 石  砭 石  代赭石  碱 石  雌 黄  云母石

江南民间常见的石种:

青石:俗称“石灰石”。颜色灰青,纹理较好,硬度不高,便于加工,民间一般作桥板、门枋、碑牌亭坊及砌建之用,亦可烧炼石灰。

红石:其色暗红,质地粗糙,硬度小,易于加工,民间多作建筑基脚之用。

白石:又叫“祁阳石”,其色纯白美观,硬度适中,多作碑牌及庭阶围栏之用。

麻石:有水麻石和火麻石两大类。水麻石属花岗石类,质地坚硬,耐腐蚀,多作碑、磨、台阶、围栏的材料。火麻石多为黄白色、质地粗糙易碎,无甚大用,有时用于砌墈垒墙。

页岩石:又叫“鸡公石”“牛肝石”“牛夹石”,其色多为赭黄或青、灰,质地不坚,但成块状易取,多作屋基围或墙体建筑之用。

卵石:多产于河流溪圳之中,经水冲刷表面光滑,一般硬度较大,多作建筑基础之用。

民间常见的传统石制大型器物:

(1)石建筑类

石宫  石屋  石塔  石城  石寨  石堡

石墙  石阶  石栏  石柱  石枋  石磴

石桥  石梁  石墓  石渠  石坝  石堤

石埠  石墩  石池  石漕  石沟  石窖

石台  石涵  石庙  石亭  牌坊

(2)石制生活、生产器物类

石臼(碓)   石砘(压土具)  石槽(禽兽盛食之具)

砺(磨刀石)  碇(定船石)   硪(砸土具)

石磨  石砧  石桌  石椅  石凳  石案

石盆  石盘  石缸  石榨  石廓  石床

石壶  石瓶  石炉  石敢当 石碾

(3)文化艺术类石器

石笔  石墨  石砚  石盒  石匣  石鼎

石锁  石磬  石鼓  石棋  石书  石钟

石筒  石印  石担  石碑  石屏  石炉

石镇方 石旗杆 石笔筒 石笔架 石盆景(石玩)

还有各种石雕刻人和动物以及书画品,民间尤以碑碣和石狮、石磨、石槽、石墩、石礎最为常见。

石料之中最名贵的是产于福建福州寿山的寿山石中的田黄石,素有“一两田黄一两金”“黄金易得,田黄难求”之说。其次是水坑石,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称。再者是山坑石,是寿山石中的大宗,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

浙江青田、温州出产的青田石雕,与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合称为浙江“三雕”。青田石雕始于宋代,工艺精美,享有盛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特别奖,以至“青田石之名,遂大振于全球”。另外,还有湖南浏阳永和镇的特产菊花石雕,天然奇巧,精美典雅,也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我国历代不仅遗留下很多珍贵的石雕工艺品,诸如石碑、石像、石狮、石马等物,还出现了很多的石工艺品产地,到处都显露出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如浙江临安的昌化鸡血石雕、河北曲阳的汉白玉石雕、云南大理的大理石雕,都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另外还有四川大足和雅安石雕、四川广元百花石雕、甘肃黄河卵石雕、辽宁太子河石雕、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彩石雕也在石雕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二、石匠制作加工基本知识

一般石料的加工要运用打、錾、洗、雕等技法,石器雕刻根据形体的不同分为平面石雕和立体石雕两大类。按雕件表面造型的不同又分为浮雕、沉雕、镂雕、圆雕、影雕等操作技法形式。

浮雕,是介于雕塑与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两种。

沉雕,也叫线雕,是采用“水磨沉花”的雕法,即在光洁的石面上,描绘图案文字雕出粗细深浅的线条。

镂雕,又叫镂空雕、透雕,即把石料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清除掏空,把能表现物象的部分留下来,是一种立体型雕刻品。

圆雕,是一种占据高、宽、深三度空间,可以以多角度欣赏的完全立体拟真造型,石料的每个面都要进行加工,这类作品属于纯工艺品。

影雕,是一种在早年“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雕刻工艺,它是在玉晶湖青石平板上以尖细的工具琢出细腻逼真独具神韵的影像图案。

石雕制品传统的加工技法一般为“捏、镂、摘、雕”。捏,指凿打坯样;镂,指根据所画图形线条挖掉内部无作用的石料;摘,也叫“剔”,即按照所画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雕,指最后进行精细的琢錾,使雕件成型。

三、石器制作工艺

石匠所从事的是一门劳累艰辛的行业,初学者在技术上的要求不是很深奥复杂,但必须具有强健的身体。要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技艺高超的好石匠,却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要有结实的身体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钻劲悟性。故此,传统石匠一业,收徒规矩较严。

石匠行业有文场、武场之分。武场是指开山采石、裁坯下料、安砌施工;文场则是指要能书善画,能对石料辨材掌墨、构思绘图,能进行錾、凿、雕、刻,加工各种精美的石器,对各种石器物、石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若能“文”“武”兼备,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名良工巧匠了。

(一)武场

武场形式简陋粗犷,是石匠行业的基础,所以操作一般在文场之先。

1.开山采料

武场的第一步工作是采料,石料的开采是一种既艰辛又细致且危险的工作。采石料不能用炮(火药)轰炸,只能用铁楔(排錾,也叫排尖)和撬棒开采。因为用炮轰出来的石料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会有损伤和裂缝而不宜或不能进行制作加工。

采石料时首先在石塘子(指石壁或石崖)上,按所需形状规格,针对石场的层次、纹路走向,用钢錾錾出多个窝点,再用多个铁楔接连锤打楔入,使巨石裂缝后,数人同时以钢钎(撬棒)插入石缝中将石料撬起,当撬起到一定高度再忽然放下,使石料与原石壁松动分离,再将石料撬出。

2.清料打坯

石料采出后,肯定不会很合乎规格,需要就地下料进行整理,即打毛坯。首先划出下料线,再将坯料规格以外的多余部分打掉,使石料符合需要的形体规格,再进入方石的分解加工。

方石的加工事先要根据所需石料的大小规格,在采出的坯料上划出墨线(下料线),然后用錾子打出多个窝点,再用大锤将多个钢楔鞲[gōu]入窝点将大石料楔开为若干所需的石坯料。

3.挂线打荒

在石坯料上进行画线。一般方石的加工在六个面(即上、下、左、右、前、后)都要画线(挂墨),然后进行挡边、扎边。錾好一道线后(刮口),翻动荒石加工平面(寻平)。这时的划墨要细致,下方已加工好的边线要与尚待加工的边线水平成一线。錾凿加工行錾时,下錾的行距(密度)以每寸十八錾为标准,要求线路直、线面平,錾痕成平行状,分别为直平行线和斜平线。打出的方料,八角十二棱正确分明,不允许有哆嗦线(即不平齐的线)和馒头角(即圆钝的角),按所需规格尺寸不能扩大或缩小。数条打成的方石相叠合拢时,中间的缝隙不能超过1.5分。如能达到这些要求,便可在武场中立足了。

4.安砌施工

武场工作不仅要熟悉各种石器的粗加工,还要懂得对建筑物的“安砌”。安砌首先是“陪厢”,陪厢是在挂线的外露面的面子石砌好后,内面用不规则的乱石陪衬挤紧砌稳、夯实(先放灰浆,再放石料,叫“浆砌”)而使之增加墙体的挤压承受力。一般外露的墙面石厚度不超过1.2尺,而里面的陪厢可达3尺以上。

安砌外墙面子石时,须按坡比(斜度)放好样架,用水准尺平好高低,固好样线(宽窄根据石料而定),安好每盘(层段)石面的沥浸孔、固定伸缩缝位置。在砌石时要注意将石料凹凸相套,紧贴靠稳,面子石要砌成规格的水平面。陪厢的石料既要紧密衔接面子墙,又不会挤动面子墙,才算是好陪厢。如用条石,需要注意石条之间的接口不可同缝,而伸缩缝的定点又不能有错落。

安砌施工中有乱石安砌、乱石选面打荒的拱函安砌、圆弧收坡无线样安砌和扭曲块石安砌数种,其中技术难度较大的是扭曲面安砌。另外还有分水鹿角加工等技术,其操作方法各有不同。如能加工各种石料,砌好多种建筑工程,在打砌的“武场”中,可以算得上是好师傅了。

(二)文场

石工中的文场,过去都是要经过武场的实践和磨砺才能步入的。但也有没有经过武场,而在师傅的指导下,照葫芦画瓢,直接打造一些属于文场范畴的石器。传统的石匠学徒们则首先是做些简单的操作(属武场之类)锻炼基本功,待手法技能熟练之后,逐渐学会填色彩,凿刻一些简单的字画,慢慢掌握撩坯清料、设计划墨,继而熟中生巧、心领神会,渐渐能凿打出诸如太阳、云朵、水纹等,进而錾刻出山水、人物、鸟兽、花草、建筑等平面和立体的图案,就可以进入文场了。

文场所从事的多是雕凿精度难度较高的工作。石器的雕凿也叫“雕心子”,有两种形式:以行錾的方法凿出图案;以起胎的方法雕出图案。而使用的技法常用的有阴刻、阳刻、浮雕、圆雕、镂雕、影雕等数种。

用行錾雕刻图案,颇见功底,它要求凿底平坦,线条均匀清晰,多是先在面料上画上图案后再用“行錾”雕刻。

起胎雕刻有的地方叫“蜡皮雕”,其方法是把所需凿雕的面料表面涂上墨汁,晾干后再涂上蜡,在蜡上画出图案或拓样后再进行雕凿。蜡皮雕多半采用起胎式浮雕,起胎规格一般高3~6分。

技艺精湛的石工名师巧匠,他们把没有生命的石头打造雕凿成各种用具,如门窗、柱、础、碓、磨、盆、壶等,以及各种建筑物和千姿百态具有艺术生命力的人物、山水、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把顽石变成充满生机和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民间石匠平时工作接触最多的是錾磨和打碑。

磨是昔日民间百姓之家不可少的粮食加工用具。尤其是各种粮食加工作坊,以及豆腐加工业的作坊,磨是必备的工具。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和砻是一样的。当石磨使用久了,磨齿上下相磨被磨去。石匠用钢錾再依照原来磨盘上的齿路凿打加深,叫作“洗磨”,这种工作在乡下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碑,是一种“刻文之石”,古称碑碣,不过碑方而碣圆,碑有额而碣无额,碑有座而碣无座。

碑兴于汉代,其形式多样,内容较广泛,有刻石、碑、碣、墓志、塔铭、刻经、壁刻、造像、石阙、摩崖、题名、桥柱、井柱、亨祠祀事、界石、画像、题字等,而民间又以题字的墓碑石刻最为常见。

刻碑在石匠行业中算是一种较精细的工作,重要的碑文都出自名家之手,然后又再请名工良匠雕凿镌刻。传统的刻碑操作程序为:采料、选材、打荒、打磨、阅碑稿、上墨、描线、过朱、镌刻、填彩。刻碑的手法一般为阴文(凹字)和阳文(凸字,此种方式难度大,故少用)和双龙(双勾线)几种,行錾的技法古人总结为:镌、凿、雕、切。如能手法精纯,技艺高超,达到视石如纸、视凿如笔的境界,就能达到取意神形、巧夺天工了。

四、传闻讲究

(一)鲁班先师

石匠行业的祖师传说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鲁班,本名公输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能工巧匠,被后人尊为砖、木、窑、盖、石等多种行业的行业神。因为他是鲁国人,名字叫作“般”,与“班”同音,后人遂称之为“鲁班”,此说法多见于正史。民间还流传有另一种说法:春秋时鲁国的能工巧匠公输般,组织指挥一个很大的建筑工匠班子(队伍),到各国施工和传徒授艺,人们将其称为“鲁国班子”。后发展遍布各地,但其根源都离不开公输般的“鲁国班子”,为了便于称谓、记忆,简称“鲁班”,将公输般称之为“鲁班先师”。传说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日是鲁班的生辰,建筑行业的工匠都要为之祭祀。

(二)《鲁班书》

鲁班书在民间流传久远,并且众说纷纭,书中到底有何神秘色彩,兹简介如下:

(1)《鲁班书》确有其书。主要内容是记载了木工行业的渊源、祖师的生殁日期,劝诫承业人尊师重祖,不忘根本。

(2)介绍了多种房屋建筑的起造和一些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的规格、制作方法及其讲究与各种“秘诀玄机”、禳[ráng]解之术等,所以被历代匠人视为秘籍宝典。

(3)讲述了怎样开山祭神、退煞开光,以及祭祀五方、福王、土地、地脉、龙神的符篆咒语,以避开“土煞邪气”,使开工者有安全感,放心施工,匠人们也借此以祭祀后的牲酒打一顿“牙祭”。

(4)记录了一些驱邪退煞的咒语秘诀,如若工匠们在施工时头晕目眩,面红眼赤,呕吐泄泻,则被视为“中邪”“犯煞”。工匠师傅以清水一勺,照书中符咒划之使患者饮下可得痊愈。

(5)记载了一些工伤和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偏方、药物,事先预制备用,遇事与符水合用,使之更能达到消肿止痛的效果。

(6)介绍了一些讨收工钱的办法。如顾主家赖账不给工钱,工匠就借助人们的迷信心理,扬言放风言其有“道法手段”,或手持盛有鸡血、狗血的血钵和墨斗上门讨债,如顾主付钱则将血钵埋于土中,如不付工钱则咬指滴血于埋钵之处,并插破血钵,念动咒语。虽然说起来是迷信,但也有的拒付工钱的顾主在四、七日之内非病则劫,往往灵验,故一般不敢轻视。

(三)鲁班会

每年的五月初七为鲁班会之会期。古代的石匠每年的工场时间是在季秋月和全冬月。因为施工作业适宜在立冬以后,所以有“石业、石业,行三坐七,养活一家,全凭冬月”之说。石匠的作业要比其他行业劳累艰辛得多,因此工薪从来都要比其他行业高出二到三倍。

每年鲁班会之期,本领域或同一师门的匠师、生徒,不邀自至前赴鲁班庙,祭拜之后,恭列座前,以德高望重者当选为“值年”(可每年换,也可连任)。工匠们都要交纳一定的年金,所交纳的年金除用于鲁班庙的修缮和添置之外,如工匠之家有紧急危难之事或婚丧大事紧急需要钱的,可以以鲁班会的名义予以捐助。另外,预商工程、寻找业务、安排工场施工的业务费,均由鲁班会开支。大家组成一个像家庭一样的整体,固有“人不亲艺亲,艺相同,锤把子亲”的本行谚语。

石器的制作加工看似简单,也有很多的行规讲究,从事这种行业是不容易的。它的作用广泛,因此得以延续,久远相传。总而言之,石匠行业粗中寓细,且是非常艰辛劳累的。

有联赞石匠曰:凿器錾坯凭气力,开山劈岭显神功。

●○石匠歌谣

乡土民俗歌谣

(一)

石匠操业最辛艰,相石采料在深山。

细料用来下基脚,大料用来建雄关。

(二)

鲁班仙师将艺传,石匠汉子骨气坚。

技高能揽粗细活,辛劳不畏寒暑天。

(三)

石匠行当事非轻,个中文场武场分。

武场打坯兼安砌,文场雕凿和造型。

(四)

手挥锤錾不辞劳,技艺程度有低高。

高者凿花雕龙凤,低者开磨錾猪槽。

(五)

鬼斧神工巨石开,宫室厅台造起来。

巍巍亭桥万人过,栩栩狮象两边排。

(六)

石匠未改是本行,千古至今犹传扬。

金锤银錾挥舞处,山鸣谷应响铿锵。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石匠

石匠功夫手艺难,采石访料在山间。

若问祖师是哪个,历代相传是鲁班。

传度弟子千千万,唯有石匠功夫难。

手执大锤高高举,炮钎身长三尺三。

一人掌钎一人打,炮眼成功把药安。

先吹口哨人回避,轰隆一声片石翻。

看料下裁弹红线,对准纹理才下錾。

麻石青石和红石,玉白石是祁阳产。

麻石最好开磨子,青石最好做桥板。

玉白石好作碑牌,潲槽都是红石錾。

麒麟狮象是活的,盘龙飞凤好庄严。

人物山水刻得好,虫鱼花鸟景色添。

石匠功夫手艺精,四海扬名天下传。

《中国歌谣集成》

开山打石

神通浩浩,圣德昭昭。敬请仙师,来把酒销。

开山重要,土府神高。神灵庇祐,灾祸除扫。

金汤永固,基业坚牢。物阜年丰,人健兽膘。

民间流行土本子《四言八句》

●○诗歌对联

诗歌

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墨子·兼爱下》

石坛承祀,丰碑颂灵。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铭》

凌石桥之莓苔,越楢[yóu]溪之纡[yū]萦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

一门四柱,石础松棂。

唐·王泠然《汝州薛家竹亭赋》

今朝闲坐石亭中,炉火销残尊又空。

唐·白居易《寒亭留客》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床。

唐·许浑《寄题南山王隐居》

石桥春涧已归迟,梦入仙山山不知。

唐·储嗣宗《山邻》

记得年前在赤城,石楼梦觉三更雪。

唐·卢士衡《僧房听雨》

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宋·梅尧臣《石楼》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宋·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光凝石殿千年雪,影动银河八月槎。

宋·虞集《玉华山》

石刻烧残宴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金·元好问《济南杂诗》之四

烂柯旧事凭谁问?石柱题诗薜荔生。

元·大欣《次韵马昂夫总管饮仙桥诗》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元·萨都剌《秋词》

石碉木棚番落屋,铁索竹笮[zuó]蛮江桥。

清·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

对联

锤落凿扬,山鸣谷应。

嶙峋成大器,磊落有良工。

身负移山志,行当力士风。

扬锤身板硬,持錾性情刚。

碑坊巧手造,物像匠心生。

陋技蛮工高手艺,精雕细錾大方家。

挥扬钢錾悬岩抖,舞动金锤峭壁惊。

但凭气力作活计,能受风雨耐砺磨。

琢就嶙峋成大器,瞻来磊落见良工。

自以灵山施砥砺,应教顽石作琳琅。

百工唯此艰辛最,万代能经风雨磨。

金锤挥处千山应,银錾落时百像生。

凿器錾坯凭气力,开山劈岭显神功。

愿受砺磨世上用,岂为块磊山中藏。

花草虫鱼精凿刻,溪山人物细雕镌。

凿石垒桥凭毅力,开渠砌展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