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开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操千曲而后晓声

——序谭南森先生《人工开物》

刘晓林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少不了工匠,因为人之衣食住行,都需要工匠。我国最早的工匠,可以远溯至上古的有巢氏、燧人氏;韩非子《五蠹》就记述有巢氏与燧人氏的工匠事绩。及后,随着社会发展,“匠工”越来越众,分工越来越细,分布越来越广,他们为社会和广大人民服务,作出了默默无闻但又不可磨灭的贡献,到今天来随着社会的飞跃进展,很多昔日广泛流行于民间的老事物和行业工匠被淘汰、消逝,诚为令人惋叹!

谭南森先生深具人文情怀,终生孜孜以求,致力于民间工艺的创作与研究,披沙沥金,穷十数年之努力,写成几十万字的《人工开物》,认真读过他的著作,殊觉其书其人,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曰其人至奇。我知道谭南森先生绝非文化中人,其出身异常坎坷曲折,无缘求学,且历为家庭生活所累,而其却能励志自学,勤奋上进,且数十年持之不懈,以至才识卓越,精博诸艺,其所制作的多种工艺品能屡获大奖,声名享誉艺林,年逾古稀暮年又写出如此巨著,工程浩大艰辛,即真正之学者,亦非易事,其人其事,实令人深感奇异和钦佩。

二曰其志至坚。清人郑燮有《竹石》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南森先生矢志民间工艺的研究,其情弥笃,其志弥坚,不畏艰难,不避辛劳;数十年不懈从事民间艺术,又十数年搜集材料,走访艺人,安贫乐道,夜寐夙兴。其《人工开物》中对于“石匠”的描述与颂赞:“技高能揽粗细活;辛勤不畏寒暑天”,就是作者意志坚定、性格顽强的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曰其力至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能离开勤奋,谭南森先生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其足迹遍布附近几个县市的多处地方,近水遥山,荒野闹市,采访上千名民间艺人,获取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重视原始的材料积累,事必亲问躬行,所作凭依有据,这样的劳动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谭南森先生是辛苦的,但却又是幸福的。

四曰其文至工。读《人工开物》,深感全书条分缕析,结构井然;若《尚书·盘庚上》所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全书卷帙丰繁,每一工匠之正文对各种工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说明,涉及历史渊源、历史文献、社会影响、轶闻典故、江湖讲究、操作技术、使用工具规格尺寸,每章最后还附有民谣歌调和对联以及传统知识精华,等等。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说每一个章节的介绍就是一篇结构严谨科学周密的说明文,还有全套自绘的“工匠图”“工具图”和《传统百业诗画》,更是非常难得,弥足珍贵!

《人工开物》一书创新点很多,如果细读此书,会让人觉得这是一本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有份量的传统文化艺术巨著。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其意思是说要掌握一种技艺,就要进行刻苦练习;读书只有破万卷,下笔才能有神。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量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提高。谭南森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怀着对民族文化的挚爱与虔敬,艰苦努力,“操千曲而观千剑”之后,才有《人工开物》的斐然成就。

诚如龙仕林先生所言:“这部著作作为我国民间流传久远且即将消亡的工匠树言立传,意义非同凡响。这不仅对社会、对历史都是一种贡献,对他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种立德立功立言的壮举。”《人工开物》一书内容精博,意义连贯,图文并茂,诗联俱佳,发前人之所未发,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文献价值,有学者评其:“此书一旦出版,将必然流芳后世,名垂千古”,所言诚为确也。

期盼谭南森先生更大的成功!

刘晓林:教授,作家。著有学术专著16部,论文80余篇,散文随笔集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