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混凝土冬期施工
一、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条件和要求
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是由于水泥颗粒与水接触后发生水化作用,水泥颗粒中的矿物质发生分解,析出一种凝胶,将混凝土中的砂、石胶结在一起。温度的高低对水化作用有很大影响。温度高,水化作用的进展就迅速、完全,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也快;温度低,则水化作用缓慢。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泥的水化作用就基本停止。当温度低于-3℃时,混凝土中水会结成冰,水泥颗粒不能和冰发生化学反应,这时水泥、砂、石和冰形成了一种互相不起作用的混合物,强度无法增长,而且水冰冻后体积膨胀(大约膨胀8%~9%),此时所产生的冻胀力常大于水泥硬化时的初期强度,可使混凝土发生不同程度的冻胀破坏。由于冻胀,破坏了水泥与砂石之间的黏结力,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同时它的强度损失不论受冻时间长短,都不再恢复。冰块融化后会形成空隙,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试验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后的危害程度,与遭冻的时间早晚以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有关。混凝土在终凝前受冻结,要比终凝后严重得多,而且难以挽回。对于水灰比大于0.7的混凝土,当其强度增长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并且不低于5MPa以后,如再受冻结,对其强度影响就不大了,只不过是强度增长缓慢而已,待开冻后仍能继续增长;对于水灰比小于0.6的混凝土,其强度增长到设计强度的l5%~20%以上时,如再受冻,则影响也不大。
考虑到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有以下几点规定。
(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施工应按冬期施工办理。
(2)冬期施工期间,当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且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前,不得受冻;用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且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40%前,也不得受冻。C15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当其抗压强度未达到5MPa前,也不得受冻。
(3)冬期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物须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的设计荷载。
(4)水及骨料应按热工计算和实际试拌,确定满足混凝土浇注需要的加热温度。
如需加热时,首先应将水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骨料不加热时,水可加热至80℃以上,但应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拌匀后再投入水泥。
当加热水尚不能满足要求,可将骨料均匀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片石混凝土掺用的片石可预热。
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入暖棚内预热。
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少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材料的加热温度。混凝土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
(5)冬期施工中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可按其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于5℃。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
(6)拆模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混凝土已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并符合抗冻强度规定后,方可进行拆模。
②混凝土与环境温差不得大于15℃,当温差在10℃以上但小于15℃时,拆除模板后应暂时覆盖混凝土的外露面。
③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如养护完毕后气温尚在零下,应在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
二、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准备工作
(一)气象调查
在未进入冬期施工以前,要调查施工地区的冬季气象资料(如历年的气温、风向、风速等),并与附近气象台(站)联系,及时了解气象变化情况。在工地也应进行必要的气象观测,以便正确掌握气象情况,拟定冬期施工措施。
(二)安排计划
根据施工任务及施工条件,安排冬期施工项目、数量和开竣工日期等。凡不利于冬期施工的项目,如大跨拱、高桥、隧道洞口及其附属部分,或分散在线路上的零星工程等,宜避免安排在冬期施工。
(三)选择具体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种类、气象及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法,确定混凝土浇注和养护期间的温度,以及养护的具体方法。
(四)提前备料
砂石骨料在进入冬期以前开采、筛洗完毕,并保持其干燥和清洁。其他工程材料、防寒材料、燃料及机具设备等,也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准备充分。
冬期施工除了贯彻执行常温施工的各项技术责任制度外,还应建立具体的责任制度,对各项工作均要严格按照规范与设计要求去进行。冬期施工的安全技术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必须针对不安全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特别注意防火、防滑、防烫伤和防中毒等诸项工作。
三、混凝土冬期施工的养护方法
在冬期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冻结前达到要求的强度,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应根据工程类别、气象条件、材料来源和工期等要求,通过热工计算及经济技术分析,选择下列两类施工方法:一类是在养护期间不需对混凝土加热的蓄热法、掺外加剂法、负温早强混凝土法和综合法;另一类是需利用外部热质对混凝土加热的暖棚法、蒸汽加热法和热综合法。当经济、技术上认为有利时,也可采用电热法或其他养护方法。
(一)蓄热法(保温法)
蓄热法是以保温覆盖为主,利用水泥水化热,并根据需要适当将水和砂石预热,满足热工计算要求的养护方法。采用该法时,应结合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采用低流动性或干硬性混凝土。并应采用机械搅拌和机械振捣,或增加搅拌时间,使水泥颗粒与水进行充分水化作用,以促使水泥热量的增加。混凝土浇注振捣后,在其表面用保温材料加以覆盖,以减少热量损失和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保证混凝土在正温度环境下达到预定强度。
蓄热法适用于施工时气温不太低的各种混凝土。当建筑物体积较小或气温较低时,可采用双层模板内加保温材料的措施。
蓄热法施工比较简单、经济,在混凝土养护时并不需要再增加热设备,减少了冬期施工的费用,所以冬期施工时应尽量考虑采取蓄热法。当该法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才考虑选用其他方法,或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二)暖棚法
暖棚法就是在混凝土浇注地点用保温材料搭成暖棚,在棚内生火,使温度提高,混凝土的养护如在常温中一样。用火炉时应特别注意防火和防止煤气中毒,棚上部要留气窗,棚内底部温度不得低于5℃,且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注意要使火炉热量均匀发散,不要使其紧靠混凝土,否则混凝土会产生局部变形干裂,养护时还要经常浇水,并在火炉上加热水,以散发蒸汽,保持棚内一定的湿度。
暖棚法养护混凝土是一种好办法,但其费用较大,因此,在工程量较集中且面积不大时才考虑采用。
(三)负温早强混凝土法
这种方法是在用热材料拌制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化学剂,使其能在初始养护的短时间内在正常温度下硬化,获得一定早期强度后,能在一定的负温条件下继续硬化,并获得临界抗冻强度。
促使混凝土早强的化学剂有氯化钙及氯化钠,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也可根据混凝土浇注后最初3d内预计达到最低气温,按表1-6选用。
表1-6 混凝土掺盐量及保温措施表
注:①表面系数是建筑物冷却面积和体积的比值;
②混凝土的浇注温度是指浇注捣实后,在次层混凝土覆盖前或在开始养护前,在离保温模板5cm深处的温度;
③保温措施中所列保温材料,当采用钢模板或其他模板时,可通过热工计算,用与之相当的材料代替;
④混凝土的允许最低温度,是指构件周边或棱角部位的温度。
掺用氯化钙的混凝土,应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中水灰比不能大于0.65,在拌制时要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注意要拌和均匀,并必须振捣密实。
用以降低水的冰点的化学剂,一般用氯化钠(食盐)。氯化钠掺量一般为水质量的3%~5%,在-5℃以上的气温下混凝土可以不受冻结。
无论是掺氯化钙或氯化钠,事先应按比例调成溶液,再在搅拌时均匀加入。决不可将固体状态的氯化钙或氯化钠直接撒在混凝土中。氯化钙与氯化钠可以同时使用,但在分别调成溶液后才可掺入。
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掺用虽然比较简便,但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耐热工程及直流电源附近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