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丹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9年1月7日15时30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后简称甘孜州)九龙县子耳乡,滚滚浓烟从山林的西侧飘来。

“坏了坏了,肯定是山里着火了!”看到如此景象,正在山上放牧的郑国华来不及考虑是什么具体情况,急忙招呼妻子,并组织村民赶着牦牛下山。

当他们跑到山脚时,已经接近傍晚,大火越过了山头,林子里也被烟雾笼罩。回到家里,郑国华和妻子细数着心爱的牦牛,在确认没有丢失后才稍微放下怦怦乱跳的心。

“这火到底是怎么回事,会不会烧到家里来啊?”一个村民不解地问。

“我家里储存的干草就够牛吃两天,不晓得能不能挺到火灭呀?这山上的草都烧光了,我们五家人100多头牦牛去哪里放啊?”……几个小时的忐忐忑忑,山上的火势不但没小,反而越烧越大,失落和无助弥漫在每个村民心头!

2015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普及全国,甘孜州九龙县子耳乡被列为重点扶贫乡,郑国华所在的杜公村就是子耳乡的其中一村。结合村庄实际,村民一致同意大力发展畜牧业以脱贫致富。政策落实后,村里的每个人不但能领到国家发放的扶贫生活补助费,还能借助政府提供的畜牧种资源无息贷款养殖牦牛、绵羊等。为了避免放牧引发各种矛盾问题,村里将附近的森林划分成片,圈定每家每户的护林和放牧范围。郑国华和村里的4个邻居划分到村后的3个山头,由郑国华担任组长负责管理。2017年5家人都顺利还清了购买畜牧种的钱,都在2018年实现盈利,成功实现脱贫。大家都尝到了政策带来的甜头,日子也越来越好,并商量着准备今年开春扩大养殖规模和种类,但突如其来的山火却无情地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愿景。

山上起火那天,郑国华和妻子和往常一样在村里给自家划分的山上放牧。子耳乡的山里不像甘孜其他地方,这里没有野生菌、松茸、虫草,20头牦牛就是他们生计的来源,所以两人格外细心。每天,他和妻子都带着自己做的干粮按时上山,牛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每天要来回数好几遍,生怕丢了一头,这样的生活已经有四年了。

整个晚上郑国华都迷迷糊糊的,他还积极参加了乡里村里集结村民准备上山打火的各项工作。深夜,他回到家准备躺下休息一会儿,就听到村外轰隆的汽车马达声,郑国华拿起手机一看,凌晨2点半!他随手拿起床边的衣服,边走边穿跑了出去,刚打开房门就看到一个正向山里行驶的车队,车灯把整条路照得通亮,和他一起住在山脚下的村民也都出来了。

经过交流询问,郑国华知道了这是森林消防的车队,正是为扑救森林火灾来的。火灾发生后,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从成都、攀枝花、凉山、甘孜四个方向调派森林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实施扑救。这时,村主任也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说明了情况,并让对火场山地熟悉的郑国华所在小组,给最先到达火场的甘孜森林消防支队引路。

凌晨四点多星光正亮的时候,从凉山州西昌、木里两个方向赶来的凉山森林消防支队也到了。队员们都一晚没有合眼,在身体已经极度疲惫的状态下,毅然背起10多公斤重的装备徒步赶向火场。

火场很大,烟雾弥漫,火光冲天,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凉山支队报道员代晋恺走在崎岖的山道上,看着不远处的林火、树木、黄烟和远处光秃秃黑乎乎的山,觉得熟悉又陌生。对比之下,他还是更喜欢绿水和青山,要不是为了守护这金山银山,他们也不会大老远跑到这从来没听说过的地方救火。

手机“叮”响了一声,接着又响了几声,是微信消息提示。进了山信号就断了,现在又收到微信消息,真是很惊喜啊!代晋恺赶紧掏出手机查看,这么频繁给他发信息的人,多半是程雪力。程雪力是代晋恺的战友兼师父,原本是凉山森林消防支队摄影俱乐部主任,被抽调到总队机关负责宣传工作,这次没有上前线,但从他们出发到火场,程雪力一直在跟踪大家的情况。一方面,他为星夜兼程的队友们的安全担心,另一方面他想及时掌握灭火作战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这是他作为报道员的职责。

郑国华被分派给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当向导。刚开始大家还有些生疏,只是简单的带路、寒暄和询问,但接近火线的路实在太难走,与其说是走路,不如说是在开路,很多地方需要砍掉挡道的树枝,或是绑上攀登绳多人协作才能勉强通过,加上海拔高、坡度陡,往往走一会儿就得停下来休息。休息之余和行进之间,郑国华的话匣子便被消防员们的关心和热情打开了。

郑国华告诉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副大队长张国胜:“我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没敢合眼,一直想这个火赶快熄,不然我们好几家人的牦牛都不晓得拿啥子喂了,我们又没得其他收入,就靠养牛赚点钱!”

知道了郑国华家里的情况后,张国胜深有感触地说:“大哥,我晓得你的心情,以前我们老家,经常下大雨,把谷子淹了,我们心里也慌得很。一家人都靠天吃饭,都盼着好天气才有个好收成!”

郑国华诧异了,这领导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又说道:“哪个说不是嘛。我们这儿海拔还不算太高,基本上都有草喂,就是一到冬天草干了容易着火。还好你们来得快,这个火应该烧不到山对面去了!”

“放心嘛,组长大哥,现在我们一部分人已经用水把山下的草木浇湿了,也安排了一个分队专门看守着,火跑不过去的!”张国胜安慰道。

不知不觉郑国华已经带着队员们爬了四个多小时的山,在隔着一条沟的地方就能看见火烧的痕迹,地里还有明火和烟点。

“张队长,快点快点,就在前面了!”郑国华急切地回过头来大声喊身后的队员,喊完后便三步当两步跨过沟,拿着树枝冲过去,就像见了敌人一样开始打了起来!森林消防员们也拉开阵势扑打开来。

看着郑国华用笨拙的“手法”打着火,张国胜会心一笑,带着油锯手赶到郑国华面前,顺手递给他一把工兵锹。

“这里的山太陡了,千万不要这样打火,不然有的火团就会滚到山下形成新的火点。一定要把火星处理了,洒点儿水浇灭或者弄点土埋起来,不然一刮风就会复燃。”张国胜一边处理火点一边教着郑国华。

“嗯嗯,打火你们是行家,我没打过啥子火。”说话间,郑国华也跟着有模有样地干了起来。

山腰上,火线正熊熊燃烧,代晋恺和队友们根本无法靠近,只能依靠开设隔离带对火场进行控制,但依旧有一些带着火星的木枝滚落而下,引燃了还未燃烧过的草丛。新的火线就在他们上方50米处燃烧起来,干枯的灌木一点就着,火势也在逐渐增大。

新形成的火线如果不及时扑灭,将会对队员们造成生命威胁,同时也会对另一座未烧过的山造成威胁。接管带、装枪头、启动水泵……木里大队六中队消防员刘萧手握枪头,站在燃烧的大树下方,火焰就在他的头顶燃烧,散发出的热浪烤得他浑身发烫,被汗水浸透的扑火服贴在了身上,炽热的温度不断地刺激着他的神经,他忍受着全身的灼痛与火魔展开搏斗。

火苗被扑灭后,呛人的黑烟弥漫四周,到处都是焦腥味。刘萧将管带中未流尽的水从头浇下,以此来降低身体的温度,流下的水顺着扑火服包裹的身体滑落,他发烫的身体也变得舒适一些。

代晋恺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这些年他对火场印象最深的感受,不是来自那些摧枯拉朽几乎横扫一切的大火,而是来自这些常年和火魔打交道的森林消防员的脸,来自战友们被火烤得焦黑没有一点水分的脸。

代晋恺下山后第一时间把拍摄的素材传给了程雪力和媒体记者,正是有了这些火场上的宣传员,森林消防队的事迹才能得以广为人知,让大家见证了一支支被一场场山火锤炼的森林消防队伍,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拼搏中成长。

甘孜州地广人稀,每年春季气温回暖、降水偏少、气候干燥,高火险天气频繁。这次电路碰火引发的山火好在发现得早、出动得快,没酿成大灾,经过两天多的紧张扑救,1月9日17时30分,山火全部被扑灭。

火场“三无”后,张国胜准备带着队员们撤离。临行前,郑国华主动邀请大家合影留念,并深情地跟每名队员握手拥抱致谢,嘴里一直在念叨:“火灭了,我们的牦牛有救了,我们的生活也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