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塘依旧帆影渺——雷家桥
清光绪王同编撰的《唐栖志》卷十八事记中,有关于运河堤塘的记载:元至正末,张士诚以旧河窄狭,复自五林港开挖至北新桥,又南至江涨桥,阔二十丈,遂成大河。地有三里漾,十二里漾,风波唐突,无塘遮护,为盗贼渊薮。(明)正统七年,通判易倪条上利害,巡抚侍郎周忱便宜处置,自北新桥起,迤北而东,至崇德县界,修筑塘岸一万三千二百七十二丈四尺(按:合今天44千米左右),桥72座,水陆并行,便于漕饷,今名下塘。
据此可知,从明代正统七年浙江巡抚衙门筹资砌筑运河堤塘以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从今拱墅区的北新桥起至桐乡县石门镇),40多千米长的京杭运河塘岸上共建有72座跨支河桥梁。其主要作用是方便水陆并行,便于维系皇朝命脉的漕粮北运。也证明了杭州一带是当时的天下粮仓。
这批桥梁中目前知道桥名的有半路桥、曹家桥、北马家桥、南马家桥、安桥、下总管桥、新庄坝桥、莫家坝桥、木杓潭桥、普安桥、三家村桥、横泾桥、戴家小桥等,这些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尚存世,如今不是被拆毁,就是已被改建成能通车的水泥桥梁了。
本来塘栖近镇的跨塘桥南侧,东西向跨运河支河上,那座戴家小桥还存世,当年我在塘南供销社工作时,曾多次走过此桥。但今年走访姚家埭村民时得知,戴家小桥已于2008年拆掉,那天下午我去凭吊时,只看见成堆的桥石堆弃在通大运河的支河口,被浑浊的运河浪花拍打着。
如今这批始建于明代的古桥中,唯一存世的恐怕只有塘栖东面横跨大运河的龙光桥西南、落瓜漾南边的雷家古桥了。
雷家桥是一座单孔平板石梁桥,东西向横跨于大运河与漳溪交汇之处。桥连桥基长约20米,其中由三块宽大的条石铺成的桥梁长约8米。桥宽约1.8米。桥西面连接运河堤塘的纤道长约50米。
这座雷家桥是塘栖甚或是杭州附近运河堤岸上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座连接古纤道的古石桥了。
雷家桥北侧是水面宽阔、水波浩淼的陆郭漾(俗称落瓜漾),对岸是龙光桥村,此地古称陆郭里、落瓜里。明代曾是徐姓望族聚居之地,徐彦登、徐灏、徐勿箴均成进士,明末清初戏曲家才子徐士俊亦出生于陆郭里。
雷家桥
此地又是大运河主干道,历史上康熙、乾隆南巡曾数次经由此地。当年龙舟船队浩浩荡荡从龙光桥下经过,那拉纤绳的大队民夫和禁卫军队正是从此桥、此纤道前行的。
雷家桥桥额
雷家桥距离东侧龙光桥仅200米,西距塘栖古镇九华里。光绪初年杭州富绅丁丙曾在此写下:“此处一名落瓜堰,前程九里古棠溪。龙飞圣地此津途,光绪元年庆鼎新”的诗句,真实地描述了康乾二帝南巡途经此地时的故实。
雷家桥历史上曾多次维修过,目前保存状况良好,2014年更是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雷家桥及古纤道成为全国文保及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