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意合一的姿势(静态)
人们在日常进行走路、跑步等运动时,一般只有肩、胯、四肢参与运动,躯干部分(除肩、胯)处于相对的静态中。
在行意合一状态时,处于相对静态的躯干姿势表现出“中正安舒”的特征。
日常,当你加快行走速度时,是不是头顶得更高,脊柱更加挺拔,腹部和臀部肌肉收缩得更加紧凑。实际上,不仅快走如此,几乎所有的节奏性运动在趋于整体性时,身体姿势都会表现出类似特征,传统武学家早发现了这个规律,将其总结为“中正安舒”这四个字。
中正安舒为人之天性,运动达人们往往能在各种运动中凭本能做好,可以忽略本节内容,运动匮乏者可以参考一下。
具体来说,中正安舒就是要提顶拔背、气沉丹田、收腹敛臀,使躯干呈对拔拉长状态,将S形脊柱伸展得更直。如此,身体处在更高的平衡状态,支撑更加稳定,蹬地更加有力,更显高挑挺拔,行走、跑步等会形成比平常更高的“运动身高”即出于此故。
保持在中正状态时,精神更加振奋,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能在快速的变化中使身体保持在稳定状态,使人沉着冷静。否则,稍有打滑或者磕碰身体就会变得东倒西歪,甚至导致摔跤,使人心慌意乱。因此,保持在中正状态会有一种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感。聪明的武学家们又拓展成“中正安舒”,从感知的角度进一步准确定位形容其含义。
TIPS
中正安舒的身体姿势
题外话 中正安舒乃人之天性
第一,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人类一直是朝着中正安舒的方向进化的,参见下图看得就很清楚了。
其中以“提顶”为最,在进化之前,古猿的头骨还是同肩膀连在一起的,而我们聪明的祖先却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坚持提顶,终于进化出今天这样利于直立运动和思考的构造。
第二,中正安舒为现代人与生俱有的天性,顺之者更加健康长寿,失之则易致病。
中正安舒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试着加快行走速度,尤其是步频(脚步的频率,单位时间内的步数),就会发现身体越发趋于中正安舒(提顶拔背、气沉丹田、收腹敛臀)的状态,其中以躯干挺拔最为明显。目前已有多组调研数据表明,行走快捷有力者更加长寿。如果不遵循相应道理,长期低头弯腰驼背者容易导致腰椎、颈椎的疾病,这也是当下人们常见的问题。
第三,保持中正者,精神愉悦、头脑清醒、毅力坚强。
研究发现,与“弯腰驼背,耸肩耷拉脑袋,瘫坐在椅子上”的学生相比,“抬头挺胸,坐得笔直”者坚持做题的时间长一倍,内心感觉更加舒坦和愉快。
当显示器摆放的与人视线齐平时,往往使人的身体坐得更直,人也更加精神、振奋。
还有研究表明,这个姿势可以增加肺活量,更好地输送氧气,使血液顺利输送到脑部,保持敏捷的思维。
保持中正者,精神愉悦、头脑清醒、毅力坚强
上述道理也早为传统武术家所发现,所以有这样的一些说法。
提顶拔背,则神清志明。
提纲全在顶劲,故顶劲领起而周身精神皆振。
自始至终,顶劲不可失,一失顶劲,四肢若无附力,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
顶劲领起,精神提得起,无滞重之虞。
第四,保持中正安舒状态的人更迷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将头略微抬起,下颌收紧放低,胸部挺起(是相对于低头弯腰的矫正,保持躯干笔直、挺拔的意思,并不是向前反挺,)时,最具风度和魅力,更能吸引异性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