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域文化与设计教育——商业空间设计教学改革
Xinjiang regional culture and design education—Reform in education of commercial space design
衣霄 Yi Xiao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建筑趋同、地域文化的危机,引起很多学者和设计师的反思,希望能够将地域文化有机融入设计之中。笔者作为高校教师,认为这种反思应当从高校抓起,高校是培养设计师的摇篮,良好的教育能够使设计师终身受益。在设计课程中合理的融入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创意的灵感。笔者将这一改革践行于商业空间教学中,希望能够从中获取经验,给其他课程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教学改革;商业空间设计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the sameness of cityscape, architectural convergence and regional cultural crisis has caused many scholars and designers to reflect on it, hoping to integrat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to the design. As a university teacher, I think that this kind of reflection should be taken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radles of training designers, and good education can benefit designers for life. Students’ horizons would be broadened by reasonable 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design courses and have creative inspiration from it. I practiced this reform in commercial space course, hoped to gain experience from it and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other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reform in Education; commercial space design
一、地域文化与设计教育
地域文化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地域文化不断变化、发展,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具有地域性,又具有独特性。例如: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
地域文化包括特定区域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很容易理解,所有物质的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建筑、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都属于物质财富的范畴。精神财富外延很广,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的意识活动,包括人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并且这种意识活动是某一“地域文化”地理范围内自然人的意识活动。这种意识对当地地域文化有双面的作用,其一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并传承,使地域文化纵向发展;其二对地域文化不认同,或者是新文化的传播与碰撞,使地域文化横向拓展。所以在地域文化中,人的意识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决定物质财富的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物质财富继续发展,与之不适应的物质财富被改变,从而控制整个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地域文化又会反作用于人的意识,决定一定区域内对美的评判标准。没有哪一种反应能够在精神的真空中存在,它的表现是依靠某种可知性,而可知性则依赖于某种符号的存在,这种符号能激发人们所熟悉的联想。这种“符号”就是设计师从地域文化中提取出的元素,“熟悉的联想”是一定区域内设计作品受众脑海里隐藏的本土地域文化的呼应。在这种地域文化与人的意识的相互作用中,设计师就是双方有效沟通的翻译者。设计师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从中获取灵感设计出新的作品,观众从中解读设计师对地域文化新的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地域文化能够让观众产生亲切感和易读性。从而完成一件作品的诞生到评价的整个阶段。通过这一过程,设计师能够提升对地域文化的把握能力,观众能够感受地域文化随时代的变化。地域文化在这种重现与表现中,不断延伸和发展。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这种循环被打破,先后出现了两种片面的趋势。
其一是忽视地域文化。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达,加强了各地文化交流和融合,这种交流对经济与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全球性的“文化趋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边界逐渐模糊。在这种“地球村”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派别,诸如“高技派”“极简主义”“现代主义”……尤其在中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推崇,使得我国地域文化遭到摒弃,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地域文化濒临消失。
其二是复制地域文化。在上述局面出现后,很多学者和设计师不断反思,应当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在这种运用中,又出现另一种片面的趋势,就是对地域文化的简单复制,这种复制只能称之为“复原”而不能称之为“设计”。设计是设计师通过思维产生的,设计师是“一定时代的”设计师,受到某一时代的文化教育、技术制约的影响,所以设计是具有时代性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与技术,也有着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所以说,现在单纯的建造仿古建筑,对于传统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没有帮助的,时代已经转变,再造一个金字塔或者是苏州园林都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所倡导的设计是在现代设计中合理运用地域文化的设计,这种方式也可以称为“地域文化的再生”或是“对地域文化的重新诠释”。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世博会的中国馆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现代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其中都流露出地域文化的痕迹。
与此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学校成为以上趋势的助推者。笔者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追求新鲜事物,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少去判断是与非,都是选择先接受;二是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思想常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许多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其本身就是设计师,或是某领域、某一派别的倡导者;三是就业需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设计师。在现在这个速食的年代,设计单位为了追寻经济效益,盲目迎合甲方的审美喜好,使得设计师成为单纯的“手工劳动者”。而学校出于对学生就业的考虑,兴起一种风潮“就业教育”。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林家阳教授在分析现在中国设计教育时说“中国现在的本科(设计)教育越来越像职业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艺术设计何去何从,如何挖掘地域文化深层次的内涵,使设计作品既立足于地域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不仅仅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学校作为未来设计师的摇篮,引导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任重而道远。
二、新疆地域文化现状
新疆古称西域,历史文化发展绵长,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客观原因,这里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中转站,多种文明和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从新疆现存和现用的物质文化中不难看出,这种文化是并存了波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原文化和新疆本土文化等多种风格的结合体。这种独特的历史资源,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尤其对于设计师来说能够带来新的创作灵感,是不可多得的设计资源。
与整个中国现状一样,新疆本土地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侵蚀下,也日渐衰败。尤其是建筑文化,由于一些原因,有很多遗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建筑装饰是依托在建筑之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子承父业的传统技艺,由于口头传承的局限性和传统建筑的减少,这些技艺日渐衰落。许多图案、工艺、材质、风格、样式都在悄然消失,有一些几乎无法找到原始的线索。对这种原生态建筑文化的图绘、历史考察、人文记录显得尤为迫切。
三、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改革
出于上述两点的考虑,希望对本校本专业课程进行一些改革,通过合理的手段将新疆地域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融入本学科设计教育中。我校地处新疆,生源大部分为本地学生,对于他们来说,本土地域文化已经留在脑海的潜意识里。在课程中增加新疆地方特色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深入了解新疆地方设计元素与符号,通过课程的模拟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从而满足本土专业设计人才需要。“作为地域文化的实践者,当地的人民更加了解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更加熟悉当地的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课程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
最终将着眼点落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上。第一,商业空间设计作为专业核心的大课,具有典型性和特征性,它的课程改革的方式与方法能够给本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从而促进整个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第二,商业空间作为学生最熟悉的公共空间,从规模大小、形式、环境等方面都方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考察。第三,新疆本土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业发达,有许多本土特色专卖店,但店面设计在地域性和文化性上不尽人意。
本次商业空间课程为新疆本土特色专卖店设计,在给定的基地上,选定自己要设计的专卖店的产品,这一产品必须是新疆本地产的具有新疆地域特征的产品,针对产品设计商业售卖空间,最终成果包括所有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及设计说明,根据工作量需要,设定三人为一个工作小组(这种分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新疆本土专卖店考察与设计。进行新疆本土特色产品种类及相应专卖店设计现状调研,重点为新疆民族工艺品、地产优势产品(精油、干果、葡萄酒等);将其中案例实践部分定为新疆本土专卖店设计。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中增加前期调研与考察,对行业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
整个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前期调研阶段、过程分析阶段和后期项目制作阶段。
1.前期调研阶段,主要的工作是调研与汇报。调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产品调研,可以让学生深度了解产品详细信息、相关地域文化,包括产品特色、形式形态、尺寸、背景等,思考地域文化的导入方式,拓展设计思路,引导新的创意;现有专卖店调研,包括店面的地理位置、面积、陈列售卖方式等,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商品陈列方式,空间规模大小,分析利弊;先进专卖店调研,调研国内外相关或相似产品专卖店,了解最新设计动态;基地调研,对给定基地进行实际考察,实际感受空间大小,增强学生尺度感。
调研之后要形成图文并茂的调研报告,并制作电子演示文件进行全班汇报,所有同学进行讨论,提出调研不充分的方面,之后进行二次调研,然后再汇报。这一阶段,反复的调研能够让学生强化熟悉产品,熟悉地域文化,熟悉产品陈列、售卖的方式,以及空间尺度感,为后期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全班汇报,会加强个体积极性和班级整体融合性,将全班采集的资源共享,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在这一阶段,学生完成对地域文化、商业空间的深度调研。
2.过程分析阶段,主要是对前期调研资料的分析整理,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取设计思路。学生从地域文化和产品中抽象、提取代表性的符号,进行草图设计。初步方案形成后,仍然进行全班汇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从符号的提取、草图的设计、空间的运用、细节的处理,这些过程需要严谨细致的分析,反复推敲,培养学生形成踏实分析、不急于求成的良好心态。
3.后期项目制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制作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考查学生对设计表现和软件的掌握。这一阶段与前两个阶段最大的不同是这一阶段更注重动手能力。所谓的“就业教育”,就是讲这一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适当引导学生分析,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地域文化的课程改革,旨在推动新疆地域文化的发展,笔者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地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是潜移默化的,只需要合理的引导和正确的设计程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让学生把潜意识里的地域文化,调入设计之中,创造出有意义的设计,使地域文化“再生”。
参考文献
[1](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第176页.
[2]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关于人与文化的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第72页.
衣霄/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