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路在何方

任务是接下来了,兴奋之后,冷静下来,发现自己身上挑上了一副千斤重担。

《西游记》,这可不是一般的戏。它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广为人知。唐僧师徒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描绘他们的节目存在。我要把它改编为电视剧,要塑造出一部全新的、完整的、由真人在实景中演出的、让所有观众都能认可的《西游记》,实在是个严肃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何处着眼?从哪里下手呢?

不过还真有不少人关心此事,他们对我提出许多建议。有人说,你们的武打要比《少林寺》的还好,不然就不叫孙悟空;有人说,你们一定要多搞特技,要比日本的《阿童木》还神;有人说,你们的孙悟空一定要勾脸,不然就不叫艺术;有人说,你们要在摄影棚里搭景拍,不然不够神奇……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我有我的看法。我认为:要拍好《西游记》,必须忠实于原著。《西游记》原著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故事基础,但电视剧毕竟和小说不同,如何把《西游记》里上百回的内容改编,浓缩于不到三十个小时的电视剧中,我和其他两位编剧戴英禄、邹忆青取得了共识。我们采取八字方针——忠于原著,慎于翻新。我们要把吴承恩篇幅浩瀚的原著,改编时加以集中或扬弃,选取最精彩的部分,一集一个故事地讲述给观众,每一集连续而又独立。它们根据故事内容,有其独特的风格:有的是喜剧风格,可笑处让你忍俊不禁,像《计收猪八戒》;有的是闹剧表演,开心处让你捧腹大笑,像《斗法降三怪》;有的是悲剧情调,动情处会让你潸然泪下,像《三打白骨精》……尽量使每集都各具情趣,既避免了情节的雷同,让观众有新鲜味,又神奇浪漫,富有人情味。

有人认为,“人情味”这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无缘。错了!无论什么戏,若是没有“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必须着力刻画人物,浓墨重彩地描写人情。《西游记》原著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种艺术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无论孙悟空还是猪八戒,都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孙悟空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猪八戒是个有缺点的好人;沙和尚任劳任怨,见义勇为;唐僧是个凡人,真诚又坚韧。他们四人在取经路上的重重磨难中不断加深了师徒之情,还有家国之情以及儿女之情——这里有多少可做的文章!至于西行路上所遇到的妖魔鬼怪、君王臣宰,也都各有特性,各有真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所有这些人物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型!

我与编剧戴英禄(左一)、邹忆青(右一)一起研究《西游记》的拍摄方针

至于这些人物的形象,无论猴、猪,还是其他妖魔鬼怪,包括神仙佛道,都无法使用本脸,需要依靠塑形。这个工作很新、很难。谁能做?我想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王希钟,只有他这位富有经验的老化妆师能胜任,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接这个麻烦的任务。

我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去找王希钟。正好,在北影厂的院子里,遇见了著名导演凌子风。他问起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告诉他,我正准备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凌子风很兴奋地一击掌:“什么?我也在筹拍《西游记》电影!咱们碰到一块儿了!”

我说:“你拍的是电影,我是拍电视剧!我肯定不如你啦!”

他又问我:“你找哪儿的化妆师?这些人物的造型可不简单呢!”

我说:“你呢?你找谁?”

他说:“我找美国的造型师来搞!他们的技术世界一流!”

我放下了心,因为我怕他要用王希钟,那我肯定就用不上了。

凌子风还极有信心地说:“我要购买水下摄影机!拍水下镜头。”

我说:“我们没有那么多钱。人物造型我就找你们的王希钟了!”

老凌还在劝告我:“美国的材料好,做出来像真的一样!”

我说:“我们就用中国的吧,不然就没有钱拍戏了。”

临分别时,凌子风还兴致勃勃地说:“好,那咱们比比吧!”

凌子风也要拍《西游记》,对我是个挑战!我的戏千万不能拍砸了,有凌子风比着呢!我去找了王希钟,和他商量为《西游记》制作人物造型的事,他对这个任务也有极高的兴趣。我们取得了一致意见:妖魔鬼怪,神仙佛道,包括小妖小怪都需要造型。有的要全脸,有的是半脸,有的可用“零件”——鼻子、耳朵、眉骨等对面孔进行局部改变。我们建议少用整脸的塑形,以免影响表演。总的要求是:不但各有特点,还要尽量美化,尤其是孙悟空,他是个猴子,如何把他做美,是个难点,一定要使他既有猴相,但又漂亮,“美猴王”嘛!

《西游记》的人物造型是王希钟,他为剧中各色神怪妖魔制作了很多模子;崔洁(后左)和张会波(后右)是《西游记》的化妆师

《西游记》,“游”是一条贯穿线。从大唐景色到异国风光,环境的变化,表现了路途的遥远和取经的艰辛。我要通过“游”字,把我国绚丽多彩的名山大川、名扬四海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的佛刹道观摄入剧中,增强它的真实感和神奇性,达到情景交融、以景托情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必须要好好利用。虽然有的人曾经反对:要拍外景,北京郊区有的是山,翻过来掉过去都可以拍,又省钱,又省时间,干吗跑到外面去!

我不同意,在北京郊区能拍出一部《西游记》来?我坚持:理想的环境对烘托气氛、刻画人物会起到极重要的作用。神奇的故事和绝妙的风光结合在一起,会大大增加它的美学价值。我要根据《西游记》的剧情需要,拍摄下许多珍贵的风光镜头,这将来会成为它的一大特色。

但是,《西游记》是神话故事,只采用外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许多人间找不到的景色,必须要依靠搭景。如灵霄宝殿、瑶池仙境、海底龙宫、阴曹地府,这些都需要依靠棚里搭景,把这些想象中的虚幻环境化为可视形象,采取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的方针,才能造成《西游记》中完美的艺术效果。

还有个重要问题:《西游记》的神话特点,需要大量的特技来表现,而这正是我们的弱项。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尚不知特技为何物,没见过“威亚”,更没听说过电脑特技、虚拟演播室,电影里没有使用过,电视剧里更没有。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人们的思想尚未解放,我们甚至连可参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国片都看不到。我们打了报告,经过上级批准,作为内部的观摩,允许我们看了一点日本和中国台湾拍的《西游记》片断,他们的特技使我惊奇,但内容实在不堪!

记得里面有这样的情节:孙悟空能够一棍子把地凿穿,喷出来的石油能够到达天上;唐僧哭着喊着要和妖怪结婚,被孙悟空打昏了;猪八戒跳大神,要把唐僧唤醒;唐僧是女人演的……如此种种,太离谱,太荒唐!《西游记》被搞成这样,也算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但《西游记》的原貌是什么呢?根本看不到!难道能够这样作践我们的古典名著吗?我感到气愤!我决心要拍出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西游记》来!

但是,《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和诸多的神仙、妖怪们如何腾云驾雾?如何上天入地?如何平地飞升?如何千变万化?这都是躲不开的难题。我们的拍摄条件是一穷二白。除了已经掌握的简单电视手段外,只有一部电视台特为《西游记》进口的ADO特技机,这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它还缺乏软件,效果不好)。

我必须扬长避短,尽量发挥我们的优势。一方面借鉴电影里面的特技手段,一方面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动员剧组的一切工种,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等部门,开拓思路,共同解决特技所遇到的问题,做好配合特技的工作。在拍摄中依靠大家的智慧,不断解决那些已知和未知的特技问题。

总的来说,我争取拍出一个既优美,又神奇;既通俗,又高雅;既忠实于原著,又慎于翻新的《西游记》来。我带着一股要“不辜负领导信任并为自己争气”的勇气,和“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全身心地投入了《西游记》六年的拼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