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透过画家的眼睛去观察 Seeing with the Painter’s Eye
▎以画面的观点观察
画家要追求作品的极致美感、统合感和编排巧思的首要步骤就是,学会以画面的观点去看待每件事。这表示让眼、手及所选媒材之间,尽可能融为一体。最后,大多数画家的手能自然地随着双眼所见而画,甚至能轻松调和媒材及应用媒材。事实上,画家常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不自觉地使用某种技法,正确表达本身想要传达的印象。画家当时根本没有考虑自己要用什么技法,就直接把看到的事物暗示出来或如实描绘。由此可知,技法是结果,不是刻意的笔触诠释。不过,如果画家有耐心,也对自己所见所感有信心,最后就会发展出自己的独门技法。
当然,我们看到有些画家的技法一流,令人欣羡不已,也让许多年轻画家(甚至年长画家)忍不住想要模仿学习。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样做的画家反而被技法阻碍,无法真正认清描绘主题,也常忽略掉美的其他要素。
当我们以技法的观点去思考时,就可能无法顾及明暗、关系或色彩。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满脑子只想着用什么笔触,没空去想别的。技法是个人特色的强烈暗示,如果你懂得善用技法,就能让自己的作品不自觉地带有个人特色。而且,技法就像笔迹一样,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4│斗牛(The Bull Fight)│弗兰西斯柯·哥雅(Francisco Goya)
用心观察,画你所见。如果你能暗示某项物体或景象并让人信服,那就比一五一十地描绘要好得多。简洁利落的速写通常比精细刻画更加生动逼真(⊕4)。事实上,我们很容易训练眼睛去观察我们想看的东西,其实眼睛本来就被训练这么做。举例来说,我们在人群中,可以很快找出自己要找的面孔,而对其他面孔视若无睹。如果我们打算画出和煦的阳光,我们眼里看到的阳光可能比实际光线暖和些。如果我们打算画出物体的轮廓,我们眼里看到的就是轮廓,其他东西都变得模糊不清。如果我们打算以色调描绘某项主题,我们会开始看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明度和关系。以画出物体轮廓为例,我们真的只盯着轮廓看,其他一切都会变成次要。以色调描绘主题为例,块面(mass)和色调就变成最重要,边缘和轮廓就变成次要。我们观察色彩时,也必须注意跟色彩密切相关的明度或色调,眼睛的训练就是从这一点开始做起的。
我们必须教育眼睛,一次不能只看一样东西,或景象的某个部分。许多画作都只从线条下手,在轮廓里补上色调,没有考虑实际边缘或色调的作用,或顾及色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画家根本不理会教科书上那套色调跟色彩的应用手法,只是在轮廓线的区域里涂上色彩。这种做法并不是绘画的真义。
经验老到的画家懂得研究主题的各个面向。在开始作画前,画家对整体效果的观察越深入,画出的作品就越精彩。画家会以边缘或轮廓检视块面,观察块面的明度和色彩,并决定块面跟其他块面与色彩的关系。画家不会一次只看一样东西,因为所有东西都密切相关,彼此呼应或互相影响。
我们在作画时,当然有可能从轮廓下手。但前提是,我们已经仔细观察轮廓线如何跟其他色调融合,以及轮廓线会在哪个部分开始松掉。我们甚至可以在底稿上,以短线条在边缘处标示,表示这个边缘应该柔化或松掉。如果我们以锐利线条描绘每个物体的轮廓,就很可能忽略所有真正的边缘,而接受我们记下的锐利线条。最后,我们画出的作品就会呈现一种紧绷和僵硬感,创作手法也不够自由,因为这种画面既缺乏想象力也没有创意。这种绘画只是在填色。看着照片作画就可能增加这种紧绷和僵硬感,我们没有看到真实景象,只是依照着相机锐利镜头巨细靡遗记录的一切去画。
我们在检视主题,开始动笔作画前,要先停下来,好好想想。我们必须知道,任何画面都是从单一色调开始(也就是画布或画纸的色彩),最后被分解为更多色调。因此,块面和色点的编排模式由此形成。其实,这就是我们应该训练眼睛去观察的首要事物——看整个画面,尽可能从中找出图案或设计。我们必须决定画面的边界、决定画作的形状和大小。先利用小草图画出图案或构图(composition),就是一个好习惯。
▎好画作的首要法则
画出好作品的首要法则就是:学会利用简单块面在色彩和明度的相互关系去检视主题。
我们可以借由决定明度和色彩,训练双眼观察块面、忽略细节。然后,我们可以提高想要强调处的明度,降低暗部的明度。利用这种方式,我们真正要寻找的是,区域或块面明度相近的中间色调(middletone,印刷术语)。在想保留底稿(underdrawing)的情况下,由于油画的底稿常是以炭笔或防水墨水作画,我们可以在底稿上薄涂一层松节油,这样就能让底稿完全显现。如果能在草图阶段,学会画出块面,建立形块、中间色调,突显重点、亮部或质感,那就再好不过。
想要忽略细节、看出块面的整体色调,不妨试着眯起眼睛去看。
从一开始,就把看到的块面明度依序排列。找出最亮的明度并从1开始标示,次要明度标示为2,直到标示完8阶明度。在此,我们训练眼睛看出从黑到白之间的明度关系。而且,同样明度的区域可能因为邻近区域的色彩,让本身看起来更亮或更暗一些。举例来说,虽然本身明度相同,但是浅黄色可能比浅蓝色更显明亮。要辨识这种明度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练习量。
虽然我们在绘画时必须做素描稿,但是我们不妨把素描(drawing)想成轮廓描绘,把绘画(painting)当成块面明度与色彩。我们不希望一张画最后变成只有轮廓的素描,也不想要一张素描被误以为是上色的绘画。很多差劲的画作既不算素描,也不算绘画,而是将两者做不适当的混淆。一张好的素描应该保有结构和轮廓,而且只要做到这样就好。至于好的画作则应利用形体与边缘的组合,强调某些边缘并弱化其他边缘,借此凸显色调与形体。绘画不能把线条当线条看,因为在大自然里,轮廓其实不存在。不管怎样,这也是绘画或古典绘画尽可能想表现的重点。在大自然里,我们所看到的轮廓和边缘,是由彼此相对的明度界定,不需要用任何方式来表现这些区别。不过,在素描时,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利用线条来界定形状的边缘或界线。
应当彻底理解素描和绘画之间的差异。素描基本功打得扎实,当然就能为出色绘画奠定根基,但是出色绘画的本质不仅是懂得描绘边缘和轮廓,还要表现特定光线下的形体、色彩与质感,以及周遭的空间与氛围。这些特质无法借由以锐利边缘区分所有主次,或完全由边缘线来界定一切而达成。
艺术训练通常以素描为起点,因为必须先学习观察比例,再利用表现黑灰白的简单媒材,尽其所能地描绘形体(⊕5)。但是,学生通常要等到开始作画时,才能看出真正的明度。
我们借由学习透视(perspective),依据光学定律来辨识眼前事物的透视,以此训练自己的眼睛观察透视。透视其实是将映入眼帘的形体与空间加以描绘的一门学问,跟利用机器投影进行实际尺寸的平面描绘正好相反。为了绘画,我们必须知道如何衡量空间中的形体与比例,也必须彻底了解视平线或地平线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准确表现透视的重要基础。
查尔斯·霍桑(Charles Hawthorne)是美国最伟大的画家暨教育家之一,他为了教导学生区别绘画与素描,就让学生以相反的顺序在画布上作画。这种练习不是依循惯例先画轮廓,而是从块面的色调与色彩开始着手,并将块面搭配到最佳比例。他的理念是,学生最后还是能学会如何素描,并在画布范围内安排主题,但是将事物依据色调与色彩的关系进行整体观察,这种能力却更重要得多。对霍桑来说,学生在画布上描绘的主题缺脚少手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借由训练眼睛如何观看来学习绘画。
⊕5│披肩人像(Figure with Shawl)│乔治·葛罗兹(George Grosz)
练习去看整个画面
1.如果我们看到自然景物时如实描绘,我们的素描稿就会像本页图1所示。
2.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块面,把细节去掉。
3.依照图1“如实”的轮廓画成的块面。
4.依照图2的块面去画,再多留意图案与设计,忽略边缘和轮廓。
5.将图4做进一步的简化。
6.为了纯粹设计感而放弃写实主义,只保留某些主题特征。我们可以将此称为抽象诠释。
7.这种描绘更清楚地界定边缘。
8.利用直线和横线,这种设计就变得更抽象,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更有效果。
对画家来说,进行这种实验是挺不错的事。只要摆好静物,不必事先打稿,就开始画出每个区域和块面的色调和色彩,然后在这些块面中再发展出形体。以油画来说,表面干了还是可以轻易修改原先所画的。在进行这种实验时,对于互相融合或明度非常接近的边缘,就把边缘松掉或柔化,对比强烈的边缘就如实呈现。如果你从没这样做过,或许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难,因为不必先画线条,而是等到画出块面形成边缘或让边缘消失时,才会出现线条。这是训练眼睛观察整体的最佳方式之一。
还有一种介于中间的素描手法,能画出美感也还能称为素描,那就是结合块面阴影,但不画轮廓。虽然我们不去描绘所有立体感和光影等细微特质,但我们确实画出光影的强烈效果。在超强光照射下所看到的东西,就以白色或画纸的色调表现,单纯区块的暗部或阴影就以非常暗的色彩或黑色表现。如果是在有色纸上画素描,那么画上白色就能做出惊人的效果。其实,这种素描方式就是以三个或四个色调作画。
▎测量视线范围
很少有画家明白在户外写生时,自己其实是在绘制一个庞大派状图的一小部分,而眼前的风景就是这个向外延伸的圆形派状。认清这一点在许多方面都很重要。
首先,画作基准线代表几英尺宽,然而画作跟所描绘实景的距离可能有好几英里远。下图中,画面基准线大约只有十英尺宽。你可以观测画布下方的两个边角,再目测中间线左右两边(AB和AC),大略估计你眼前的这条线。在B点和C点之间描绘前景资料。你可以在B点和C点放置石头,观测这两点的垂直线,找出画面中应该涵盖多少距离。这两条垂直线就是画面的左右侧边缘。这些线就跟地平线的距离呈扇形散开,让前景跟距离呈现正确关系。画面的水平线应该是画家的视平线,如果你将画布做此调整,画起来就更容易些。
因此,先找出画面实际涵盖的风景区域,你就能把眼前所有题材,依照所见的大小,画到画面上。
带着画具到户外写生吧!
▎训练眼睛观察三维物体
任何物体的轮廓都能用一个长方体或盒子涵盖。借由观察物体的形状,我们可以想象物体周围被一个相应比例的盒子包覆。先把这个盒子画出来,再以类似透视,画出包覆在里面的物体。这样,你就可以训练自己的眼睛观察物体的体积,而不是只注意到物体的轮廓。孩童没有受过这种训练,所以孩童画的轮廓通常没有透视。
这种做法对我们在画圆形物体时特别有帮助,也能协助我们以正确地透视,画出视平线观看物体时的真正椭圆。请记住,画面中的每样东西都应该从单一视点或视平线画起。
如果你学会想象物体被一个盒子紧密包覆,那么用正确比例描绘物体就不是难事。设法找出盒子边角的位置,再估计盒子边角跟盒内物体的距离。不过,话虽这么说,但是这个做法看似简单,实际操作未必那么容易。
观察眼前形体时,先在脑海里画出一个紧密包覆形体的盒子,这样有助于建立真实透视。
观察眼前形体时,先在脑海里画出一个紧密包覆形体的盒子,这样有助于建立真实透视。
▎画面即结果
插画家和商业画家的作品,基本上就是色彩素描,当然是属于素描这个类别。插画大师莱安德克(J.C. Leyendecker)就是这方面的杰出画家之一。不过,那些模仿莱安德克风格的作品,现在是不是还卖得掉,我倒是很怀疑。插画家麦克理兰·巴克莱(McClelland Barclay)的后期作品,跟赫伯特·波斯(Herbert Paus)一样,都使用强烈的轮廓做出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人的作品魅力其实源自于设计、图案和色彩。在真正的绘画与优秀素描之间,有许多风格可供商业画家采用。这当中的危险就是耍花招,不打好基本功就创作。在技法上耍花招,别人很容易模仿或抄袭,但是以完备知识为根基又有画家个人特质的作品,别人就很难模仿或抄袭。
要训练眼睛观察画面中的编排、图案,并做好构图,画家可以在草图上画图案,以这种较抽象的方式做起。不必担心主题,只要设法在一个长方形画面内,找出三到四个不同明度的块面和形状。每个人天生就有平衡感和秩序感,但这种感受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必须借由实验来培养这种感受,就像借由练习来培养视觉观察力一样。这种事只能自己来,别人帮不上忙。阅读构图书籍可能有帮助,但是到最后,还是由个人品位和选择来决定画面。
我们也必须训练眼睛以构图的观点,编排眼前所见的事物。自然界有自己的一套做法,用一种随性的方式将物体散落在地球表面上。利用风、水、雾和其他能在表面运作的所有要素,自然界就能创造这种夹带作用。但是,当我们开始了解大自然,或许我们就能培养一种聪明的做法。我们眼前所见,大多是较隐微成因所形成的结果。如果我们能理解成因,就对我们理解结果大有帮助。画面其实就是结果。
▎画面编排与分群
想象一下,我们正在观赏风景,假设当时是在观赏沙漠风景。我们看到眼前有一大堆的形体、表面和光影形状。我们可以用一种对绘画很有帮助的方式,来分析眼前的景象。首先,我们设法判断产生眼前所见结果的成因。理解它们就能为我们所要描绘的画面提供特征和令人信服的特质。我们在观看地面时,可以观察水道和洪水在地面上留下什么痕迹,可能是表面上留下的槽纹和沟渠。这些沉积物累积成形,却能界定出原先的流动。岩石就有长年滴水穿石的痕迹,其他物体则看得出被水、风和沙粒磨损的迹象。我们沿着水流坡面向水的源头看去,看到远山有融雪,融雪对地形产生的效果,当然比眼前雨水冲刷地面的效果更为显著。我们寻找沙漠成长的线索:放眼望去,沙漠里还有一些植物吗?还有擅长在干旱中幸存的一些生物吗?沙漠里有哪些颜色?这少许植物干枯了吗?土壤的特质为何?整体来说是什么颜色?跟隆起的山峰和台地有何不同?整个景象似乎比天空亮些还是暗些?
编排(organization)与分群(grouping)
大自然里的形体、质感和素材,其复杂性与过度丰富性常容易让人受挫和混淆,除非我们能想一些办法让景象变得井然有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将所见之物加以简化、去除和分群为图案。以本页这四个示范图来说,左侧示范图显示出对某个风景的实际描绘,如同我们在照片里看到的景象一样。右侧示范图显示同样形体经过编排后,能产生更棒的画面。
现在,我们开始找找,该怎样编排画面。我们如何利用干笔快速描绘?如果我们把那些灌木丛和树往左边或右边移一点,画面会比较好看吗?光影图案会比较好吗?我们注意到光线的方向和最亮的部位,最亮部位必须在光源正确角度上。我们比较块面,依序列出最亮到最暗的明度值,也清楚我们必须遵守这样的明度顺序。如果我们检视光线,发现天空可能比我们能画的明度还亮些。那么,我们必须把所见的一切景象的明度下降一阶或二阶,才能用较低的明度和色阶来作画。
我们知道远山是寒色(cool color),因为在同样的空气范围内,远山跟我们之间的天空看起来会比较蓝,远山的实际颜色或固有色(local color)会笼罩一层蓝色薄雾。
现在,如果眼前的景象既拥挤又让人“眼花缭乱”,到处都是岩石、形状与光影。这时,我们就必须去掉一些素材,将剩下的素材分群为不同图案,把眼前丰富的景象简化。要创作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其实只需要一点点素材,只不过大自然通常提供了过多的素材。因应对策就是:拿出纸笔,大略画出几个小构图。如果我们觉得其中一个构图不错,就可以准备打稿。
这是借由动脑思考眼前的素材,训练眼睛去观察和编排画面。这样做,我们考虑的事项已超越描绘形状与笔触。如果你每次观察大自然时,都坚持先这样评估成因和结果,并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不是像看照片画那样,把眼前所见辛苦地刻画出来,你就会得到额外的实用知识。你不能把眼前所见的一切全部放进画面里,那样的话,画面会出现太多无关紧要的细节和琐碎事物,根本无法造就一张好画。你可以把眼睛当成镜头,把脑袋当成相机机身,让眼睛做到相机能做的事并加以善用。
要让自己懂得怎样去除不必要的素材,你可以先画一小张彩色草图。草图越小越好,这样就不可能把所有繁复细节画进去,但是必须安排好块面。然后,再制作一个较大的草图,跟小张草图比对,并将你必须省略的细节去除掉。从块面下手。当块面显现足够特征,暗示出地面、叶子、岩石或云朵时,就设法保持原状,别再增添细节。你看到的细节总是比你能画的细节还多,而且你可能看到画面本来美美的,经过装饰后却变得平凡无奇,那就是做过头了,反而变成什么也不是!有多少次,我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而且,我们一直这么做,直到我们从经验中学到教训,领悟到只能把大自然当成一个来源,只要挑选足够细节就够了,千万不要照单全收。
▎观察个体与众不同的特征
关于户外写生,有一些经过实证并被广为接纳的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训练眼睛的观察力。这些事实包括:除非有很亮的建筑物图案或其他白色或几近白色的素材,否则天空通常是画面中最亮的图案或块面。地面通常是次亮的块面,是受光线或阳光直接照射在近乎平坦的平面上。第三个明度通常出现在斜面,也就是像远山、屋顶、河岸等跟光源呈斜角之处。最暗的图案大多出现在树木、峭壁或有阴影投射到地面的柱状体(⊕6)。
你常会发现,阴影的明度跟光源的亮度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阴影中最亮的色调就出现在最亮色调的光线处,次亮的阴影就出现在次亮的光线处,以此类推,光线中最暗的物体,其阴影自然就最暗。最亮的阴影以中间明度或再上一阶明度表示,也就是说白色(最亮处)的阴影通常是以中间色调或再上一阶的色调表示,所有光影明度就以此为起点,依照适当顺序往下发展。不过,我们可要记住,有些阴影可能因为地面反射光或附近一些反光表面的投影,所以会比原本排序的明度来得亮些。
为画面制定明度阶,能协助你训练眼睛。以画面意识来观察色彩,我们都能看到色彩和色调,也都能正确说出纯色的名称。但以绘画来说,我们会用到许多说不出名称的色彩,这些色彩被弱化和柔和掉,制造出某种光线或氛围的效果。在绘画上,色彩唯有在明度及跟邻近色彩的寒暖色关系都正确时,才能如实呈现所见之物。我们不能把天空的颜色跟地面的颜色混合,把叶子的颜色或肤色拿来画水管。人的肤色在湛蓝天空下的阴影处,跟同样肌肤在温暖阳光下,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颜色。天空反射的蓝光或阳光的暖色光线,会改变肌肤的固有色或实际颜色,让肌肤的颜色跟周遭环境产生关系。
⊕6│暴风雨(Storm)│狄恩·弗瑟特(Dean Fausett)
我们寻找色彩的因果关系,也观察形体和其他绘画特性的因果关系。如果明亮的阳光照在绿色草地上,草地的亮绿色就会向上反射到草地上任何物体的下方,也可能向上反射到阴影区,比方说:谷仓的阴影面。同时,天空的蓝色可能映照到同样的平面。因此,阴影的下方会是暖色,上方会是寒色,而且也会受到谷仓本身固有色的影响。
训练眼睛像画家那样观看,重点就是“提供给眼睛各种信息,让自己了解该寻找什么”。我们不可能光靠自己,就能做出以往所有画家辛苦累积的许多观察和绘画探索。但是,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创造许多发现,然后就能辨识出其他人的作品。这些知识鲜少是由模仿习得,而是直接跟大自然接触的心神领会,古今中外的画家皆然,都是透过这种方式学到这些知识。
美原本就存在,只等着我们去发现。对有些人来说,所有事物大都是以群体存在——树木、花朵、动物、汽车,每一群体看起来或多或少都很相似,除非我们对某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并认真研究。要是你对汽车感兴趣,你就会个别看待每辆车,把每辆车当成个体并看出其本身的特征。画家之眼必须用这种方式运作。画家必须把一棵树当成个体,观察这棵树的成长、特殊形态和分枝、树叶形状的团块,也就是去观察让这棵树与众不同的特征。俄裔美籍画家尼古拉·费钦(Nicholai Fechin)告诉学生:“你在画苹果,而且是在画‘这颗苹果’。”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雷明顿(Frederic Remington)画过许多景色,也画过印第安人,但他画阿帕契族人就像阿帕契族人,不是只像印第安人。这类差异很重要,也会让画作有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