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荆楚 水润京华:湖北南水北调工程·专项工程卷(中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工程背景

一、工程缘由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调水量95亿m3,约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4,汉江流域径流量的1/6,同时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水库的调蓄能力增大,这些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并会对汉江中下游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汉江兴隆河段调水后多年平均水位下降 0.5m 左右,分旬灌溉保证率除个别旬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 4 月份降幅最大,对汉江干流各灌区春灌期灌溉用水和东荆河的灌溉水源影响较大。②调水后仙桃断面(2—3月)流量大于500m3/s 的历时保证率下降了43%,可能对河道内水环境用水产生较大影响。③调水后中水流量历时减少较多,对航运营运效益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等。

为消除调水产生的不利影响,经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安排将引江济汉等四项治理工程纳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范畴,补充汉江水量,改善航运和引水条件。

二、立项背景

兴利除弊的水利史世代浓墨重彩,强邦富民的中国梦自古一脉相承。千百年来,荆楚大地因其辽阔丰美,一直是世人目之所聚,心之所向。而托起这瞩目与迷恋的,最初与我国最古老的运河息息相关。约2600年前,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筑了云梦通渠,大约就在今天的沙市至沙洋之间。楚国有了运河,占尽江汉水网舟楫之利,国力大增,进而问鼎中原。古老运河的辉煌在时间的烟云里渺不可闻,但是近代重开江汉运河的话题不断发酵,细查均有迹可循。

1949年10月,重开江汉运河之议就被提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水利部门提出沙市建闸引长江水灌溉的方案,交通部门规划将两沙运河选作京广运河的江汉连接段,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将运河建设列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1959年),但因工程规模浩大而未能实施。然而,各界关于建设“两沙运河”的努力从未止步。

1972年,长江委编制的《荆北放淤规划》再次提出沙市建闸方案;1980年,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湖北省水利设计院”)编制了《江汉引水工程规划报告》;1984年湖北省交通厅编制了《两沙运河航运规划报告》;20世纪90年代,长江委和湖北省水利设计院提议将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并组织过多次查勘和规划;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湖北省水利设计院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湖北省水利设计院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三、建设意义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减缓 调水后对汉江下游地区的诸多不利影响。跨流域调水涉及调出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切身利益,减缓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是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前提与条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 22 条明确规定:“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对丹江口水库补偿下泄水量进行了重新复核,其结果表明,是否兴建汉江中下游工程对丹江口水库补偿下泄水量有显著影响。全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总量 566亿m3,调走95亿m3后,若不兴建引江济汉工程(其余三项治理工程考虑兴建),丹江口水库补偿下泄水量多年平均值为218.1亿m3,比兴建引江济汉工程条件增加56亿m3,与之密切相关的丹江口水库的可调水量则将会有所减少,供水保证率也将有所降低。

因此,经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安排将引江济汉等四项治理工程纳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范畴,补充汉江水量,改善航运和引水条件,以消除调水产生的不利影响,这确实是一项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充分体现出“南北兼顾、南北两利”的战略指导思想。

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可改善汉江下游河道内枯水期的水环境,基本控制“水华”的发生。20世纪 90 年代,汉江沙洋以下河段共发生过4次“水华”现象,直接影响汉江下游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为此,众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汉江中下游“水华”发生的条件为水体中较高的氮磷浓度、缓慢的水流、合适的温度条件。由于汉江下游水体水质污染较严重,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过高,当春季 2—3月气温上升达到一定程度,且河道内流量小于一定值时,藻类大量繁殖,“水华”现象便出现。长江委采用WQRRS数学模型对1957—1997年模拟分析,其结果表明:在控制排污的基础上,若无引江济汉工程,汉江下游发生春季“水华”几率,调水前为13年一次,加坝调水后为11年一次,“水华”出现的几率基本相同,“水华”年内持续时长基本一致。因此,从保证和改善汉江下游河道内水环境的角度讲,要对调水后汉江可能发生“水华”有所警惕和控制,在加强污染和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实施引江济汉工程补水,改善汉江下游河道的水环境状况,十分必要。

引江济汉工程可缓解汉江下游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为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汉江中下游是湖北省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生产基地。该地区城镇化率较高,工业较发达,农业灌溉水平较高,汉江干流还是该地区重要的航运通道,汉江水源对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种种情况表明,在今后的10到20年左右,汉江中下游地区对汉江水源的需求仍呈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地表水资源相对有限,而钟祥市以下又基本为平原湖区,地表径流难以利用,只能依靠汉江作为主要水源。而汉江水资源时空分配极为不均,导致旱灾发生较为频繁,水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出现较严重旱灾的年份有 1966年、1972年、1978年、1988年、1994年、2000年和 2001年等。丹江口水库调水 95亿 m3后,势必进一步加剧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引江济汉工程的实施,可为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和东荆河提供可靠的补充水源,缓解汉江下游水资源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为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引江济汉工程自身还兼有航运、撇洪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工程实施后,可开辟长江中游与汉江中游的水运捷径,缩短江汉之间的绕道航程 673km;此外,工程所经之处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可结合旅游需要,建设景观型河道,发展旅游事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