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结论与讨论
1990年到2007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格局承受着来自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土地利用变化较大,除水田和旱地外,其他用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灌丛增加面积最大,林地和草地的增加面积也十分显著,同时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用地的剧烈扩张。18年间,库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有所好转,脆弱性综合指数从5.96降至5.56。林地基本均处于微度脆弱性状态,灌丛、园地、草地绝大部分属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状态,水田、旱地和未利用地多属于中度和重度脆弱状态,而城镇和农村居民地多属于重度脆弱状态。2007年林地、灌丛、园地、旱地、未利用地和水田的脆弱性综合指数都较1990年有所降低,但草地和城镇的生态环境状况稍有恶化。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综合指数顺序基本保持为:城镇>农村居民地>未利用地>旱地>园地>草地>水田>灌丛>林地。因此,林灌措施是库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强城镇、农村居民地及农田的生态环境建设。
为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土地利用生态调控。第一,城镇及农村居民地是生态环境脆弱性人为影响最为突出的区域,要尤为注重,城镇建设应注重生态产业、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村制宜营造良好的生态和区域特色生活居住环境。第二,库区周边浅山丘陵区的未利用地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应根据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选择与之适应的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第三,库区的生态环境中等脆弱区多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要将传统粗放式农业转变为集约式农业,并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第四,对于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如库区北部老界岭自然保护区和南部武当山自然保护区等地区,必须以保护为主;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引起的移民问题也不可忽视,在库区移民和定居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关的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保护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