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海而立:水电十一局国际业务实施三十周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首战

困难千头万绪,首先要把职工的精神状态提起来,后续工作才能一鼓作气。4月份,再次抵达印尼的王学鲁组织召开了项目部全体员工会议。会议上提出了在当前面临的形势下,所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近期目标,就是把十一局在印尼的第一个项目干好,把雅迪鲁霍工程的进度赶上去,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这样才能实现在印尼站住脚的长远目标。

“我们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是能够克服的;我们的工程很有赚头,关键是工期要上去;我们有足够的资金来买工期,只要工期上去了,信誉就有了,结算款也多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时隔二十多年,当时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很多人还记忆犹新。

关键点把住了,大家的思路就清晰了,劲儿往哪里使也明确了,士气大受鼓舞。

按照计划,5月17日是试填第一笼水下石料的日期,也是第一个重大节点,必须要按期完成。达到这个目标,有两个关键。一是浮吊制作,二是石料试验和采购,节点都在5月初。

尤其浮吊的制作,是重中之重。如果浮吊使用成功,水下作业就基本成功了,如果浮吊使用失败,那么雅迪鲁霍工程就失败了。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

可是现实是,浮吊还在分包商约瑟夫手中不慌不忙地组装着,石料的爆破试验还没有进行一次。

不能依靠别人,不行就自己干!

现场经理、高级机械工程师刘庆福临时受命,制作浮吊。项目部对浮吊的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加固方案,自主买材料,自主组织施工。

5吨浮吊如果成功了,便是工程上的一大发明,但也是一次冒险。从未涉足水下施工的十一局人,没有经验,没有理论,仅根据最基本的浮力知识和黄河上来往摆渡的小双体船,就构思出了浮吊的模式,并击败了巴基斯坦工程师提出的船上塔吊的方案。

刘庆福和同事们潜心研究,夜以继日盯在浮吊上,不做出个名堂决不罢休,终于在5月7日完成浮吊的制作任务,顺利地通过了试负荷,并移动到施工水域。

第一个关键点算是攻克了。

img

雅迪鲁霍工程十一局自主研发的5吨浮吊

石料试验及采购任务,交给了工程师李学仁。当地的山和地甚至道路都是私人的,如果载重量过大,就容易卡壳。项目部依托当地公司,多次进行沟通协商,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当时已是水电十一局总经理的王学鲁与项目经理刘祥吾也几上石料场,多次同供应商洽谈。5月初,在单价可控的范围内,第一车石料运到了码头。同时,码头的整修、80吨和40吨运输船的整理和验收,一系列的内业工作也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5月17日下午3点,随着第一笼石料缓缓落入水中,水下石料试填工作正式开始,节点目标按期实现。

第一仗,圆满收官,项目职工半年多的辛勤和汗水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