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受水区农业供用水现状与节水分区
受水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农业节水工作,节水水平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64(2004年海河流域),而国外先进国家约在0.8~0.9;农田降水资源利用率约在0.3~0.4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0.6~0.7;作物水分生产率1.2~1.3kg/m3,而先进国家已达到2.0kg/m3以上。因此,无论从国家粮食安全、地区用水安全,还是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均需要合理、高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地构建节水、增产、易推广的农业资源性节水模式。
农业种植业生产具有地域特征,为了因地制宜地构建分区资源性节水模式,本书在调查分析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农业种植生产情况、现状灌溉水平、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农业节水分区,将研究区划分为中线京津廊平原区、河北山前平原区、黑龙港运东平原区、豫北鲁北平原区、黄河以南中线受水区、黄河以南东线受水区和山东半岛受水区共7个分区(图3.1),各分区主要特征值见表3.1。
从总体上看:
(1)研究区农业灌溉以地下水为主,其中黑龙港运东平原区完全依赖于地下水,而位于沿黄两岸的河南省安阳,山东省德州、聊城和滨州则以引黄灌溉为主,天津市、黄河以南东线受水区和山东半岛受水区以地表水(河道水)为主。
图3.1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受水区农业节水分区
表3.1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沿线农业节水分区特征值
续表
(2)耕地灌溉率大部分地区在70%以上,仅河北省沧州、黄河以南中线受水区小于或接近50%,说明大部分地区的灌溉条件较好,但黄河以北主要以超采地下水维持。
(3)除引黄灌区、黄河以南中线和东线受水区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在50%~80%,其中北京、衡水、沧州达到80%以上,整体处于中、高节水水平。
(4)现状经济发展水平,京津地区、山东半岛较高,人均GDP>;20000元;黑龙港运东平原区较低,人均GDP<;9000元,为经济欠发达区;其他区变化于10000~19000元之间,仅个别地区,如河南省鹤壁、濮阳和山东省聊城,人均GDP<;10000元,总体为经济中等发达区。
(5)至2020年,京津廊平原区农业缺水程度(缺水量/需水量)低于5%,基本不缺水;黑龙港运东平原区达到47%,为重度缺水;其他区7%~25%,为中度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