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利建设成果与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兴水利、除水害摆在重要位置,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资金投入巨大,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等方面成就辉煌。南水北调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整体提高;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部分区域和重点河湖湿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防洪骨干工程体系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水利改革稳步推进,水利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防洪减灾保安、城乡供水保障、水环境保护的良性运行管理体系。近年来,水利部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防洪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河湖与堤防。河北省境内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共计1386条,河道总长度27465km,其中有防洪任务的河段长度17959km;已治理河段长度7592km,治理河段达标长度1965km;五级及以上堤防9608km,其中一级堤防625km,二级堤防1558km,三级及以下堤防7425km。常年水面面积在1km2以上湖泊23个,面积392km2;特殊湖泊7个。入河湖排污口共计1027个,其中规模以上入河湖排污口296个,废污水排放量107555万t。现有省管国家基本水文站136处,水位站15处。
水库与水电站。全省10万m3及以上的水库共1075座,总库容118.95亿m3。其中:大型水库19座,总库容94.39亿m3;中型水库47座,总库容16.69亿m3;小型水库1009座,总库容7.87亿m3。500kW及以上水电站223座,装机容量1679627kW,其中:大型水电站1座,装机100万kW;中型水电站1座,装机28万kW;小型水电站(500~5万kW)119座。
水闸与泵站。全省过闸流量5m3/s及以上的水闸3063座,其中大型水闸7座,中型水闸246座,小型水闸2810座。各类泵站1345座,其中大(2)型泵站3座,中型泵站102座,小型泵站1240座。
城乡供水。全省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共6条。其中跨省引调水工程2条,分别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和引滦入津工程。地下水取水井共计391.1万眼。其中,规模以上机电井90.1万眼。农业灌溉机电井84.5万眼。河湖取水口3636个,其中农业取水口3267个、非农业取水口369个。农村饮水工程共20.3万处,受益人口5093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4.4万处,受益人口4013万人。容积500m3及以上塘坝工程4555处,总容积9870万m3;容积大于等于10m3且小于500m3的窖池工程17.5万处,总容积462万m3。规模以上地下水水源地179处;地表水源地共有27处,其中水库型水源地18处,河流型8处,湖泊型1处。
灌溉面积。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为6739万亩,其中地表水有效灌溉面积为1181万亩,地下水4291万亩,井渠结合126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2551万亩。大型灌区21处,有效灌溉面积1133万亩;中型灌区130处,有效灌溉面积618万亩。
经济社会用水。全省2011年经济社会用水总量为188.3亿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9.1亿m3,农村生活用水量6.9亿m3,农业灌溉用水量130.0亿m3,畜禽用水量4.1亿m3,工业用水量28.1亿m3,建筑业用水量0.6亿m3,第三产业用水量6.8亿m3,城镇生态环境用水量2.9亿m3。供水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36.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147.7亿m3,非常规水源供水量4.5亿m3。
水土流失与治理。全省土壤侵蚀面积4.7万km2,其中轻度侵蚀2.6万km2,中度侵蚀1.4万km2,强烈侵蚀0.5万km2,极强烈侵蚀0.1万km2,剧烈侵蚀0.1万km2。按成因分类,风力侵蚀面积0.5万km2,水力侵蚀面积4.2万km2。水土保持措施面积45311km2,其中梯田3814km2,坝地45km2,其它基本农田475km2,乔木林18341km2,灌木林6811km2,经济林7022km2,种草1447km2,封禁治理7346km2,其他措施10km2。
行业能力建设。全省水利单位共2190个,其中行政机关169个,水利事业单位1045个,水利企业324个,水利社会团体105个,乡镇水利管理单位547个。从业人员总计64479人,扣除水利社会团体和乡镇水利管理单位,实际水利行政机关和企、事单位1538个,从业人员为61472人。按单位类型分,水利行政机关12252人,水利事业单位28508人,水利企业20712人。按隶属关系分,省直属单位42个,从业人员6478人;市直属单位199个,从业人员16325人;县及以下所属单位1297个,从业人员38669人。按学历分,博士10人,硕士446人,大学本科10152人,大专14684人,中专9548人,高中及以下266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