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内力和应力
2.2.1 轴力与轴力图
为了对拉(压)杆进行强度和变形计算,首先需要分析其内力。内力的计算方法采用截面法,计算过程以图2.3为例。
1)“截取”:为显示出拉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假想将杆沿m—m截面处切开,分为Ⅰ、Ⅱ两部分。
2)“代替”:假定保留Ⅰ部分,则Ⅱ部分对保留下来的Ⅰ部分的作用用内力来代替,设其合力为N,作用在截面的形心上,如图2.3(b)所示。
3)“平衡”:由于直杆原来处于平衡状态,切开后各部分仍应维持平衡。根据保留部分的平衡关系由图2.3(b)可得
当然也可保留Ⅱ部分[图2.3(c)],这时用N′代表Ⅰ部分对Ⅱ部分的作用力,同样可得
图2.3
因为外力P的作用线与杆件的轴线重合,内力的合力N的作用线也必然与杆件的轴线重合,所以N称为轴力,并且规定当杆件受拉伸,即轴力N(或N′)方向背离截面时为正号,反之杆件受压缩,即N指向截面时为负号。
当沿杆件轴线作用的外力多于两个时,在杆件各部分的截面上轴力不尽相同。为了表示轴力随截面位置的变化,往往画出轴力沿杆件轴向方向变化的图形,即轴力图。
【例2.1】 试画出如图2.4(a)所示直杆的轴力图。
分析:此杆在A、B、C、D点承受轴向外力,外力作用的截面称为控制截面,控制截面将杆分成几段,各段的内力不相同,要分别取各段为研究对象。
解:首先研究AB段,采用截面法计算内力,在AB段内任意取1—1截面,假想地将直杆分成两段,保留左段,并画出左段的受力图[图2.4(b)],用N1表示右段对左段的作用。设N1为拉力 (一般情形下均假设内力为正),由此段的平衡方程∑Fx=0,得
图2.4
N1得正号,说明原先假设拉力是正确的。
求BC段的内力,同理在段内任取截面2—2,由截面左边一段[图2.4(c)]的平衡方程∑Fx=0得
N2得负号,说明原先假设为拉力是不正确的,应为压力。
类似地,取CD段内截面3—3[图2.4(d)],得
如果研究截面3—3右边一段,如图2.4(e)所示,由平衡方程∑Fx=0得
所得结果与前面相同。
然后以x轴表示截面的位置,以垂直x轴的坐标表示对应截面的轴力,即可按选定的比例尺画出轴力图[图2.4(f)]。在轴力图中,将拉力画在x轴的上侧,压力画在x轴的下侧。这样,轴力图不但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出杆件各段的轴力的大小,而且还可以表示出各段内的变形是拉伸还是压缩。
2.2.2 横截面上的应力
应用截面法可以求得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但内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还未知。如果内力是非均匀分布,则各点的内力集度(应力)是不一样的,而构件的破坏往往是从危险应力(最大应力)点开始的,因此,知道内力数值而应力数值未知也不能确定构件的危险点。下面需要进一步分析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
横截面上的应力是内力的分布集度,应力在面积上的合力等于轴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式(2.1)其实是静力平衡方程,由于内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未知,无法从式(2.1)推导出应力的计算公式,即该问题属于静不定问题,必须寻求其他的办法。下面采用的方法是材料力学研究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即解决静不定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是:必须确定静力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和物理方程(本构方程),综合利用这三种关系来求解问题。内力和应力往往是看不见的或不易测量的,而变形是可见的或容易测量的,因而经常通过观察(或测量)变形体的变形,推理分析得到变形规律,然后利用物体变形和力之间的关系,来得出应力的分布规律,从而推导出应力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在后面的章节中多次采用。
首先通过试验观察直杆受力后的变形现象,现取一个等直杆,拉压变形前在其表面上画垂直于杆轴的直线ab和cd(图2.5)。拉伸变形后,发现ab和cd仍为直线,且仍垂直于轴线,只是分别平行地移动至a′b′和c′d′。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假设:直杆在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根据这个 “平面假设”可知,杆件在它的任意两个横截面之间的伸长变形是均匀的,这样就得到了拉压杆变形的协调关系,即各点的应变是相等的。又因材料是均匀连续的,所以可以从变形的均匀性推出内力的分布也是均匀的,即在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正应力都相等,这就是材料的物理关系。再考虑式 (2.1)的平衡方程,若杆的轴力为N,横截面面积为A,于是得
图2.5
正应力符号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例2.2】 图2.6(a)为一变截面拉压杆件,其受力情况如图2.6(a)所示,试计算各段的应力并确定最大应力所在的位置。
图2.6
分析:该变截面杆受多个力的作用,力作用截面即为控制截面,将杆分成AC、CD、DE、EB四段,各段的内力和应力要分别计算。
解:运用截面法求各段内力,作轴力图[图2.6(b)]。
根据内力计算应力,则得
由计算可知,AC段和DE段为最大应力所在截面。
2.2.3 斜截面上的应力
上面已经推导出了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公式,下面将进一步讨论斜截面上的应力。
如图2.7(a)所示为一个轴向拉伸的直杆,与杆轴线呈任意角度α的m—m斜截面(称为α截面),在拉力F的作用下将产生移动,其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且与原直线位置平行,由此可以推断出斜截面上的应力应该是均匀分布的。采用截面法,假想用m—m截面将杆截取为两部分,取左半部分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图如图2.7(b)所示,由于轴力N在斜截面上均匀分布,故α截面上的应力为
式中 pα——α截面上的全应力,方向与杆的轴线平行;
图2.7
Aα——α截面的面积。
斜截面的面积与横截面面积A之间的关系是
将式(2.4)代入式(2.3),得
式中 σ——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但全应力一般没有什么工程意义,通常的做法是将该应力向截面的法向和切向分解,得到斜截面上的正应力αα和切应力τα:
式(2.5)和式(2.6)表示拉压杆斜截面上同时既存在正应力又存在切应力,并且数值随截面位置而变化。
当α=0°时,斜截面成为横截面,正应力σα为最大值,而切应力τα=0,即
当α=±45°时,切应力τα分别为最大值与最小值,即
但此截面上的正应力并不为零,而是
轴向拉伸(压缩)时,杆内最大正应力产生在横截面上,工程中把它作为建立拉(压)杆强度计算的依据;而最大切应力产生在与杆件轴线成45°的斜截面上,其数值等于横截面上正应力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用式(2.2)计算杆件外力作用区域附近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时是不准确的,在此区域内正应力的分布与外力作用方式有关。理论与试验均证明:“力作用于杆端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与杆端距离不大于杆的横向尺寸的范围内受到影响。”这就是圣维南原理。
该原理表明,在外力作用部位,不同形式的外力只要是静力等效的,它们对远处的影响就是相同的,外力的不同形式只影响外力作用点附近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