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我国气候的基本格局是南涝北旱。但由于不同年份,冬、夏季风进退的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以及登陆台风次数的不同,我国降水量年内和年际变化均较大。这些自然禀赋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干旱频发和广发的基本背景。在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和河川径流均呈现减少的趋势,以海河流域为例,降水减少10%左右,河川径流减少40%~70%,地表水资源年减少40%左右。此外,大范围干旱等气候极端事件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制约工农业生产,威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给生态环境带来明显影响,如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干旱作为极端情景下的水循环过程,有其孕育和发展的自然规律。认识干旱发生机理及其变化的复杂性是旱灾管理的前提。在干旱应对方面,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缺乏以防为主的意识,仅将干旱作为一种突发性危机事件进行管控,难以满足变化环境下干旱综合应对的实践需求,需从“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变化环境下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综合应对》一书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供水与需水特性,提出基于供需态势的干旱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旱灾风险的评价技术;应用IPCC(联合国非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评估报告给出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未来旱灾风险进行评估,并结合风险因子的可调控特性,将社会经济系统的自适应性能与工程体系建设相结合,提出基于三次评价的干旱灾害风险调控思路,分层明晰风险应对的重点区域与重点环节以及区域可承受的干旱灾害风险;选取干旱事件频发的滦河流域为研究区,进行旱灾风险评价与综合应对的实例研究,对于增强区域应对干旱的能力,提升流域抗旱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了本人主持的“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项目的研究工作,严登华教授主持了第二课题的研究。作者在系统总结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编著此书,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干旱问题和抗旱管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该书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国家的抗旱减灾工作,对我国综合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是为序。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首席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
2017年12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