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侧向收缩系数ε
侧向收缩系数的定义是:当水流流经建筑物时,其最边缘流线间距的最小值bs与过流净宽b之比值,如图3所示。有关侧向收缩系数计算的资料甚多,如《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00)之式(A.2.1-2)为
式中:ζK和ζ0分别为边墩和中墩的约束系数,取值见该规范的图A.2.1-2、图A.2.1-1和表A.2.1-3;n和b分别为孔数和每孔的净宽。式(6)与水利部办公厅1954年编印的苏联《溢流堰水力计算》[3]所用的计算式及参数基本一致。此式用于非淹没出流条件时,可能与实际吻合较好。但是,水流进入建筑物后的收缩程度除与过流建筑物边界形状有关外,与过流的流速也直接相关。过流的流速越大,收缩越大,侧向收缩系数ε越小;过流的流速越小,ε值越大;下游水位淹没度hs/H0越大则流速越小,ε值也应越大。当淹没度足够大时,过堰流速变得较小,水流线的收缩亦很小,ε值理应接近于1.0。但式(6)的ε与堰的淹没度无关,显然不能用于淹没出流的条件。
图3 侧向收缩示意图
《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01)推荐的计算公式如下:
单孔闸
多孔闸,当闸墩墩头为圆弧形时
式中:εz和εb分别为中闸孔和边闸孔的收缩系数;b0为闸孔静宽,m;bs为上游河道一半水深处的宽度,m;dz为中闸墩的厚度,m;bb为边墩顺水流向边缘至上游河道水边线之间的距离,m。
尽管SL 265—2001推荐的侧收缩计算公式[式(7)~式(10)]形式较复杂,但它已明确规定:对单孔闸,它与闸前的导流边界形状无关,似不大合理;对多孔闸,它只适用于边墩迎水平面为圆弧形的过流边界,与闸前的导流边界形状无关,亦不合理。对现实中进流平面轮廓变化多样的水闸而言,其通用性似不如式(6);此外它同样没有反映下游水位淹没度hs/H0越大,过闸流速越小,ε越大并向1.0逼近的客观现象,同样不能适用于淹没出流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