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国土面积960多万km2,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脉、丘陵、盆地、平原相互交错,构成众多江河湖泊。根据2010年至2012年开展的全国水利普查数据统计,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45203条,流域面积100km2及以上河流22909条,流域面积1000km2及以上河流2221条,流域面积1万km2及以上河流228条;常年水面面积1km2及以上湖泊2865个,其中淡水湖1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湖泊160个。
由于我国处在季风气候区域,受热带、太平洋低纬度温暖而潮湿气团的影响以及西南印度洋和东北鄂霍茨克海水蒸气的影响,使得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有充足的水汽补充,降水量丰沛,成为世界上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我国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284mm。在河川径流总量上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另外,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8840亿m3。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相互转化,扣除其中重复计算部分,我国水资源总量大约为28124亿m3。1997—2013年全国水资源一级分区水资源总量见表2-2。从数量上来看,1997—2013年期间我国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434.3亿m3,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偏小。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平均降水深度较小。据计算,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190km3,折合降水深度为648mm,与全球陆地平均降水深798mm相比约低20%。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约为2100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1/3,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我国亩均水量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2/3。这些统计数据均说明:从总量上看,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属于丰水国,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和面积基数大,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都较小,如果按照这一参数比较,我国仍属于贫水国。
我国广阔的地域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决定了它的水资源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如前所述,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6位,但国土面积辽阔,需要养育的人口众多,这就导致了亩均和人均水资源量均较小。人均水资源量居世界第85位,说明仍属于世界上的贫水国。这是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导致水资源丰枯在地区之间差异比较大,总体状况是南多北少,水量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等四片,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全国的36%,水资源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180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4130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四个流域片,总面积占全国的18.7%,接近南方四片的一半,耕地占全国的45.2%,人口占全国的38.4%,但水资源总量仅相当于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的10%。不相匹配的水土资源组合必将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表2-2 中国分区水资源总量变化表单位:亿m3
资料来源:《中国水资源公报》。
3.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不仅表现在地域分布上,还表现在时间分配上。无论是年内还是年际,我国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变化幅度都很大,这主要是受我国所处的区域气候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并有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出现的特点。这种变化一般是北方大于南方。从全国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南方各省汛期一般为5—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2/3的水量以洪水和涝水形式排入海洋;而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的70%~80%。这种集中降水又往往集中在几次比较大的暴雨中,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一方面给正常用水带来困难,比如正是用水的春季反而少雨,而在用水量相对少的季节有时又大量降水,导致降水与用水时间上的不协调,为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不便;另一方面,由于过分集中的降水或过分的干旱,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都会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