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
重力坝承受较大的荷载,对地基要求较高。然而天然基岩经受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及外界因素的作用,多少存在着风化、节理、裂隙、破碎带等缺陷,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基岩的整体性和均匀性,降低了基岩的强度和抗渗能力。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满足重力坝对地基的下列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坝体的压力;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基抗滑稳定和减少不均匀沉陷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坝基渗透稳定和减少渗漏的要求;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在水的长期作用下基岩性质发生恶化。地基处理,一般包括坝基开挖清理,对基岩进行固结灌浆和防渗帷幕灌浆,设置基础排水系统,对特殊软弱带如断层、破碎带和溶洞等进行专门的处理。
一、坝基的开挖与清理
坝基开挖就是把覆盖层及风化破碎的岩石挖除,使大坝直接建在坚硬完整的基岩上。坝基开挖的深度,应根据坝基应力情况,岩石强度及其完整性,结合上部结构对基础的要求研究确定。对于高坝应挖到新鲜或微风化下部的基岩;中低高度的坝宜挖到微风化或弱风化下部的基岩;对两岸地形较高部位的坝段,其开挖基岩的标准可比河床部位适当放宽。
坝基开挖的边坡必须保持稳定;在顺河方向,为保持坝体的抗滑稳定,不宜开挖成向下游倾斜的斜面,必要时可挖成分级平台或向上游倾斜;两岸岸坡应开挖成台阶形,以利于坝块的侧向稳定;基坑开挖轮廓应尽量平顺,避免有高差悬殊的突变,以免应力集中造成坝体裂缝;当地基中有软弱夹层存在,且用其他措施无法解决时,也应挖除。
为保持基岩完整性,避免开挖爆破震裂,基岩应分层开挖。当开挖到距设计高程0.5~1.0m的岩层时,宜用手风钻造孔,小药量爆破。如岩石较软弱,也可用人工借助风镐清除。
基岩开挖后,在浇筑混凝土前,需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冲洗,清除一切松动的岩块,打掉突出的尖角。基坑中原有的勘探钻孔、井、洞等均应回填封堵。
二、坝基的固结灌浆
混凝土坝工程中,采用浅孔低压灌注水泥浆的方法对坝基进行加固处理,称为固结灌浆,如图4-51所示。
固结灌浆的目的是:提高基岩的整体性和弹性模量,减少基岩受力后的变形,并提高基岩的抗压、抗剪强度;降低坝基的渗透性,减少渗漏量;在帷幕灌浆旁的固结灌浆还可以提高帷幕的灌浆压力。
固结灌浆的设计除确定范围外,还要确定灌浆孔深、孔距和孔的布置方式。图4-51为固结灌浆孔布置图。
图4-51 重力坝坝基的灌浆示意图
固结灌浆的范围根据大坝基础的地质条件,基岩的受力条件和岩石的破碎情况等而定。当基础岩石比较良好时,有的工程仅在坝基内的上游和下游应力较大的地区进行固结灌浆。在裂隙多、岩石破碎等地区要着重进行固结灌浆。在坝基岩石普遍较差,而坝又较高的情况下,则多进行坝基全面积固结灌浆。有的工程甚至在坝基以外的一定范围内,也进行固结灌浆,如印度的巴克拉重力坝,高226m,全基础面积和坝踵上游15m、坝趾下游18m的范围内均进行了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孔的布设常采用方格形或梅花形的排列。孔距和排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并参照灌浆试验确定,一般为3~6m。孔深一般5~8m。局部地区及坝基应力较大的高坝基础,必要时可适当加深,帷幕上游区宜配合帷幕深度确定,一般采用8~15m。为了提高灌浆效果,尽可能使钻孔方向与主要裂隙面相正交。
灌浆压力是决定灌浆效果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岩石裂隙发育程度、浆液的浓度以及孔深等因素确定。在不掀动基础岩层的前提下,以取较大的压力为好,一般无混凝土盖重时采用200~400kPa,有混凝土盖重时为400~700kPa。
三、坝基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是在靠近上游坝基布设一排或几排钻孔,利用高压灌浆填塞基岩内的裂缝和孔隙等渗水通道,在基岩中形成一道相对密实的阻水帷幕。其作用是:降低坝基的渗透压力,减少渗透流量;防止坝基内产生机械或化学管涌,即防止基岩裂隙中的充填物被带走或溶滤。帷幕灌浆材料目前最常用的是水泥浆,该材料具有结石体强度高、材料价廉和施工较方便等优点。在基岩裂隙细密、水泥浆灌注困难的地方,可考虑采用化学灌浆材料。化学灌浆具有很好的灌注性能,能够灌入细小的裂隙,不仅抗渗性好,而且耐化学侵蚀性强,但价格昂贵,又易造成污染,使用时需慎重。帷幕灌浆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帷幕深度、帷幕厚度、灌浆孔布置、灌浆压力等。
防渗帷幕的深度应根据基岩的透水性、坝体承受的水头和降低坝底渗透压力的要求来确定。当坝基下不深处存在明显的相对不透水层时,防渗帷幕应伸入相对不透水层内3~5m[图4-52(b)],形成理论上的封闭阻水幕。不同坝高所要求的相对不透水层的单位吸水率ω值标准(ω为1m长的钻孔在0.1MPa压力作用下,在1min内的吸水量),见表4-10。对于特高的坝或有特殊情况的地基,相对不透水层的标准应专门研究。
当相对不透水层埋藏较深,帷幕伸到相对不透水层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将帷幕伸到一定深度成为“悬挂式帷幕”,如图4-52(a)所示。此时,帷幕深度可根据降低渗透压力和防止渗透变形等设计要求来确定,一般可在坝高的0.3~0.7范围内选取。若设计采用的渗透压力系数为α,近似假定水头沿渗径均匀削减,则其平均坡降为
表4-10 帷幕伸入相对不透水层要求
L=L1+2L3+L2
式中:L为渗径全长。
因此,要符合设计采用的α,帷幕深度L3应为
为了保证不发生渗透变形,要求渗透坡降J应小于容许渗透坡降Ja,否则要加深帷幕L3。
帷幕的设计厚度应根据帷幕灌浆允许的渗透坡降确定,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α为渗透压力系数;H为上下游水位差;Ja为帷幕的允许渗透坡降,其值与帷幕灌浆区的单位吸水率ω或渗透系数有关,可按表4-11选用;(1-α)H为作用于帷幕上下游面的水头差。
图4-52 防渗帷幕的深度和厚度计算图
表4-11 防渗帷幕的容许坡降
帷幕的实际厚度决定于灌浆孔的排数,可用下列公式估算
式中:c为孔距;c′=(0.6~0.7)c;c1为排距,见图4-52(c)。
用式(4-77)确定的帷幕实际厚度应大于或等于按式(4-76)求得的设计帷幕厚度L4,以满足帷幕渗透稳定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高坝可设两排帷幕灌浆孔,中低坝则设一排,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还可适当增加。由于最大的渗透坡降仅发生在帷幕的顶部,所以当帷幕由数排灌浆孔组成时,一般只需要将其中的一排孔钻灌至设计深度,其余各排的孔深可取设计深度的1/2~2/3。帷幕灌浆孔距一般为1.5~4.0m,具体数值需经现场试验确定。排距略小于孔距。钻孔方向尽可能做成垂直的,以利于施工。必要时也可使钻孔有一定倾斜度,以求穿过更多的裂隙,但倾角不宜过大,一般应在10°以下。
为了减少两岸绕坝渗流的不利影响,帷幕灌浆需要从河床向两岸延伸一定的范围,形成一道从左到右的防渗帷幕。当相对不透水层距地面较近时,帷幕可伸入岸坡与相对不透水层相衔接。当相对不透水层深入岸坡较远时,帷幕可以伸到原地下水位线与最高库水位相交点附近,如图4-53所示。在最高库水位以上的岸坡可设置排水孔以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岸坡的稳定性。
图4-53 防渗帷幕沿坝轴线布置示意图
1—灌浆廊道;2—山坡钻进;3—坝顶钻进;4—灌浆平洞;5—排水孔;6—最高库水位;7—原河水位;8—防渗帷幕底线;9—地下水位线;10—蓄水后地下水位线
帷幕灌浆必须在浇筑一定厚度的坝体混凝土作为盖重后施工。灌浆压力由试验确定,通常在帷幕顶段不宜小于1.0~1.5倍坝前静水头,在孔底段不宜小于2~3倍坝前静水头,但应以不破坏岩体为原则。水泥灌浆的水灰比常用10∶1~1∶1,在灌浆过程中,由稀浆逐渐加浓。
四、坝基排水设施
坝基虽已进行帷幕灌浆,但并不能完全截断渗流。为了收集并排走由地基渗透来的水,进一步降低坝底扬压力,需在防渗帷幕后设置排水系统,如图4-54所示。
坝基排水系统一般包括排水孔幕和基面排水。主排水孔一般设在基础灌浆廊道的下游侧,在帷幕灌浆完成后钻孔,以免被浆液堵塞。排水孔孔距2~3m,孔径15~20cm,孔深常采用帷幕深度的1/2~1/3,方向则略倾向下游。如地质条件允许,为了充分利用排水的作用,对于高坝,除主排水孔外,还可设辅助排水孔2~3排,中坝1~2排,孔距一般为3~5m,孔深为6~12m。当排水孔的孔壁有坍塌危险或穿过软弱夹层、夹泥裂隙时,为防止渗流冲刷,恶化坝基工作条件,防止排水孔淤堵失效,应采取相应的反滤保护措施。
图4-54 坝基排水系统示意图
1—灌浆排水廊道;2—纵向排水廊道;3—横向排水廊道;4—纵横排水管;5—主排水孔;6—灌浆帷幕;7—辅助排水孔
如基岩裂隙发育,还可在基岩表面设置排水廊道或排水沟、管作为辅助排水。排水沟、管纵横相连形成坝基排水网,但常因施工不慎而被堵塞,难以清理,不如排水廊道有效。纵向排水廊道在一定间距还设有横向排水廊道,以便相互沟通,并在坝基上选择最低处布置集水井,渗水汇入集水井后,用水泵抽水排向下游。
五、坝基软弱破碎带的处理
当坝基中存在较大的软弱破碎带时,如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泥化层、裂隙密集带则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其目的是:提高软弱带的力学性能,以防止坝基承受荷载时因局部承载能力低而使坝体产生应力集中、不均匀沉陷或滑动失稳;提高软弱带的抗渗能力以防止库水沿软弱带发生大量渗漏、管涌或增加坝基扬压力。其处理方式应根据软弱坝基中的位置、倾角的陡缓以及对强度和防渗的影响程度而定。
对于倾角较大或与基面接近垂直的软弱破碎带,常采用混凝土梁(塞)或混凝土拱加固。如图4-55所示。混凝土塞是将软弱破碎带挖除至一定深度后,回填混凝土,以提高局部地区的承载能力。当软弱带的宽度小于2~3m时,混凝土塞的高度(即开挖深度)一般可采用软弱带宽度的1~2倍,且不得小于1m。塞的两侧可挖成1∶1~1∶0.5的斜坡,以便将坝体的压力经混凝土塞(或拱)传到两侧完整的基岩上。若软弱破碎带延伸至坝体上下游边界线以外,为使坝体传来的荷载向上下游均匀扩散,则混凝土塞也应向上下延伸一定的范围,其延伸长度可取为1.5~2.0倍混凝土塞的深度。若软弱破碎带与上游水库连通,还必须做好防渗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钻孔灌浆或用大口径钻机钻成套孔,内填混凝土形成连续防渗墙;沿较大的软弱破碎带开挖竖井或斜井并回填混凝土,以截断渗流通道。
图4-55 破碎带处理示意图
1—破碎带;2—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塞;3—混凝土拱;4—回填混凝土;5—坝体荷载
图4-56 倾角较缓的断层破碎带处理
1—平洞回填;2—斜井回填;3—阻水斜塞;4—表面混凝土梁(塞);5—破碎带;6—帷幕灌浆孔;7—阻水斜塞井壁固结灌浆
对倾角较小的软弱破碎带,如图4-56所示,由于在ABC范围内形成一个楔形体,其下为斜卧的软弱层,在强度、沉陷和抗渗等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当有节理裂隙穿过这个地段时,问题就更加严重。为此,除适当加深表层混凝土塞外,还要在较深的部位沿破碎带开挖若干个斜井和平洞,然后用混凝土回填密实,形成由混凝土斜塞和水平塞所组成的刚性支架,用以封闭该范围内的破碎充填物,限制其挤压变形,减少地下水对破碎带的有害作用。
当坝基面以下存在一层抗剪强度很低的软弱夹层,且无法进行明挖处理时,可采用抗滑混凝土洞塞[图4-57(a)];如有两层以上的缓倾角软弱夹层时,也可采用混凝土抗滑桩或预应力锚索加固[图4-57(b)],以提高坝体和坝基的抗滑稳定性。
图4-57 软弱夹层的处理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