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3 混凝控制指标

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至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在工艺上总称为混凝过程。相应设备有混合设备和絮凝设备。

在混合阶段,对水流进行剧烈搅拌的目的,主要是使药剂快速均匀地分散于水中以利于混凝剂快速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由于上述过程进行很快(特别对铝盐和铁盐混凝剂而言),故混合要快速剧烈,通常在10~30s,至多不超过2min即告完成。搅拌强度按速度梯度计,一般G在700~1000s-1之内。在此阶段,水中杂质颗粒微小,同时存在颗粒间异向絮凝。

在絮凝阶段,主要靠机械或水力搅拌促使颗粒碰撞凝聚,故以同向絮凝为主。同向絮凝效果不仅与G值有关,还与絮凝时间T有关。将式(3-7)或式(3-21)乘以时间T,TN0即为整个絮凝时间内单位体积流体中颗粒碰撞次数。因N0与G成正比,因此,在絮凝阶段,通常以G值和GT值作为控制指标。在絮凝过程中,絮凝体尺寸逐渐增大,粒径变化可从微米级增到毫米级,变化幅度达几个数量级。由于大的絮凝体容易破碎,故自絮凝开始至絮凝结束,G值应渐次减小。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强度应逐渐减小;采用水力絮凝池时,水流速度应逐渐减小。絮凝阶段,平均G=20~70s-1,平均GT=1×104~1×105。这些都是沿用已久的数据,虽然仍有参考价值,但随着混凝理论的发展,必将出现更符合实际、更加科学的新的参数。因为上列G值和GT值变化幅度很大,从而失去控制意义。而且,按式(3-8)求得的G值,并未反映有效功率消耗。在探讨更合理的絮凝控制指标过程中,有的研究者将颗粒浓度及脱稳程度等因素考虑进去,提出以CvGT或aCvGT值作为控制指标。Cv表示水中颗粒体积浓度;a表示有效碰撞系数。如果脱稳颗粒每次碰撞都可导致凝聚,则a=l,实际上总是a<l。从理论上讲,采用CvGT或aCvGT值控制絮凝效果自然更加合理,但具体数值至今无法确定,因而目前也只能从概念上加以理解或作为继续研究的目标。近年来,有些专家根据混凝过程中絮凝体尺寸变化和紊流能谱分析,提出在絮凝阶段以(ε)1/3或(p)1/3作为控制指标代替G值等。目前,有关混凝动力学及控制指标的研究十分活跃,不同理论观点相继出现,但均未获得实践的充分证实,这里不再一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