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泾河流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70%以上的土地面临着水土流失,年平均土壤流失量为5845t/km2,其中洪河流域等一些中北部流域的土壤流失量达到10000t/(km2·a)以上,河流最大含沙量高达1570kg/m3。水土流失还导致黄河河道淤积,黄河三门峡水文站监测表明黄土高原每年输沙负荷达到16.4亿t,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江大河的9~21倍,其中25%的输沙沉积于黄河下游河床,使河床每年增高8~10cm。几十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的“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愈演愈烈,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泾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又一突出的问题[10]。
(2)植被退化。长期以来,种植业一直是泾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泾河流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加较快,耕地逐渐由河谷、平地向丘陵山地转移,并由南向北扩展。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制度,破坏了土地的同时,更是毁坏了森林植被,造成植被旱化、退化和沙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子午岭林线向后退了20km,损失天然林4800km2,六盘山林区,林线已经后退8~10km,森林面积减少400km2,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与此同时大大增加。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泾河流域森林覆盖率于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9.5%左右。流域北部气候干旱,土壤贫瘠,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上造林技术和管理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致使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多年保存率一般在30%左右[10]。
(3)水资源短缺。泾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部的降水量可达北部的1倍,年降水量在300~700mm之间,5~9月降水量占到年降水总量的71%~87%,7~8月雨量更是占到年降水总量的34%~46%。流域内存在着工程建设和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地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破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等严重问题,破坏了地下储水结构及地表环境、区域水文平衡和水文循环,造成区域水量损失及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下降、井枯河干,导致耕地水资源缺乏、干旱面积扩大、旱灾频繁、土地生产力降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灌溉和防旱抗旱,进一步加重了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10]。
(4)环境污染严重。泾河流域地处古陕甘宁盆地的边缘地带,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工业基地之一,在开发中加重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同时沿途工矿企业的污水大都直接向泾河排放,造成水体的污染,加重水资源缺乏问题。如平凉崆峒区,共有9家污染比较重的企业,包括造纸、制革、水泥等,这些企业的污废水大都直接排入泾河,造成了泾河水质的严重污染,河流水质大都为Ⅳ类和Ⅴ类[11]。据黄河水资源公报资料,2003年、2004年泾河下游彬县以下流域水质为劣Ⅴ类[12-13]。矿藏如煤矿和石油在开采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对地表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并加剧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长庆油田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由于大量残油的泄漏和大量废渣的堆放,致使泾河的最大支流马莲河失去了其饮用和工农业用水的功能[10]。除此之外,流域多数地方还有炼焦、发电、锅炉燃煤等产业,这些产业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粉烟尘、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形成酸雨,加重对流域的二次污染。
(5)自然灾害频繁。泾河流域有“十年九旱”的说法,这说明该流域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干旱,而且干旱持续时间长。由于流域频繁遭受特大旱灾,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此外,由于夏季暴雨集中,又容易产生洪水灾害,给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此外,冻灾、霜灾、风灾和虫灾等自然灾害也常发生,这使得以农业为主体的泾河流域,对于自然气候的变化依赖性强,而对灾害的承载能力弱[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