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原因分析
4.1 岩石风化带围岩较差
根据地表注浆钻孔情况,3号通风竖井实际平均钻孔深度27.3m,即基岩面平均标高应在-9.90m。继续开挖后确认基岩面标高为-9.20m,基本相符。塌方出现位置标高-6.00m,距基岩面3.0m。1号操作竖井开挖至标高-4.50m时出现涌水塌方,后续开挖确认基岩面标高为-6.50m,即塌方发生位置距基岩面2.0m。2号操作竖井开挖至标高-2.00m时出现涌水塌方,后续开挖,确认基岩面标高为-4.40m,塌方位置距基岩面2.4m。
各竖井塌方位置均发生在距基岩2.0~3.0m范围内,处于风化带。风化带岩层松散,强度低,透水性强。同时基岩相对于风化带透水性显著降低,地下水于基岩顶部富集,在井壁开挖后,已遇水软化的风化岩层即向井内涌入,形成塌方。
4.2 地表预注浆效果不理想
井口段按设计要求施工一环地表注浆孔,对地层形成加固、堵水作用。而在塌方中出见地表注浆钢管裸露在外,表明浆液未有效扩散,形成完整的注浆帷幕,地表注浆未能发挥其设计作用。其原因如下:
(1)注浆前地质检查孔及注浆试验完成质量较差,未能准确反映注浆部位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优化注浆参数。
(2)采用一次全深注浆方式,段高较大时浆液扩散不均匀等[1]。
(3)采用单液水泥浆,初期强度低,胶凝时间不易控制,浆液易沉淀析水,易被水稀释,稳定性差[1]。
4.3 作业人员不够重视
经调查分析,在开挖至塌方段之前,已出现渗水量逐渐增加的情况,而现场未能及时反映,导致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