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大波动过渡过程
3.1.1 不同特性曲线对大波动计算极值的影响
采用Ts=25s一段直线关闭规律,分别采用3种特性曲线对阜康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大波动过渡过程计算。采用同一水力设计技术的A曲线和C曲线计算结果差距不大,以下重点比较代表两种不同水力设计技术的A曲线与B曲线计算结果,其中这两条曲线的反“S”区特性对比如图3所示。计算结果表明,A曲线的蜗壳末端最大压力、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输水系统最小压力、调压室涌浪及大井底板压差均比B曲线计算结果差,但机组转速上升率优于B曲线。对于蜗壳末端最大压力,两种曲线的最大极值差为27.08m,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极值差为2.74m,转速最大上升率极值差为2.34%,输水系统最小压力极值差为2.96m,调压室最高涌浪极值差为0.55m,调压室最低涌浪极值差为0.63m,调压室底板最大压差极值差为3.05m。两种曲线对过渡过程影响较为明显的是蜗壳末端最大压力。由于抽水蓄能机组发电工况甩负荷时,工况点运行轨迹线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反“S”区[6],因此以上压力极值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两种曲线的反“S”区不同造成的。有文献[7]以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人为地将反“S”区的曲线形态及数值做了4种改动,从弯曲明显的“Z”形逐步过渡到弯曲较小的“幺”形,其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变化对转速最大上升率的影响为3%~5%,对蜗壳最大压力的影响最大为8%,即约60m的变化范围。
图3 A曲线与B曲线的反“S”区特性对比
3.1.2 不同特性曲线对水泵工况计算结果的影响
选取典型水泵工况(上库死水位2237.00m,下库正常蓄水位1775.00m,1台机泵工况抽水断电,导叶正常关闭或拒动),分别采用B曲线和C曲线进行计算,其对比结果见表2。在水泵工况导叶正常关闭时,对于蜗壳末端最大压力,C曲线的计算结果大于B曲线,最大差值约26.63m;对于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C曲线的计算结果小于B曲线,最大差值约11.24m;对于调压室涌浪,两个曲线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在水泵工况导叶拒动时,对于蜗壳末端最大压力,C曲线的计算结果略小于B曲线,最大差值约1.6m;对于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C曲线的计算结果大于B曲线,最大差值约8.09m;对于调压室涌浪,两个曲线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在水泵工况导叶关闭过程中,工况点的轨迹线穿过水泵工况区、水泵制动工况区、水轮机工况区和水轮机制动工况区,最终到达零开度线上,不同曲线对水泵工况的大波动过渡过程结果存在明显影响。但由于水泵工况下的初始流量小于水轮机工况,在导叶关闭规律合适的情况下,其大波动结果一般优于水轮机工况。
表2 不同特性曲线下抽水工况过渡过程计算结果对比 单位:m
3.1.3 甩负荷导叶正常关闭工况的控制性参数随时间变化过程对比
以1号机组为研究对象,对发电甩负荷导叶正常关闭工况下的3种特性曲线过渡过程计算结果及变化过程进行对比。选取工况如下:上库正常蓄水位2271.00m,下库正常蓄水位1775.00m,同一水力单元1台机组正常运行,1台机组启动增至额定功率,在调压室达到最高涌浪的不利时刻,2台机组突甩全负荷,导叶正常关闭。3种特性曲线下的流量变化如图4所示,由于转轮特性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故对于选取的工况来说,组合工况的甩负荷时间点略存在差异,但三者的初始流量几乎一致。3种机组特性曲线的主要控制性参数计算结果对比见表3,大波动控制性参数过渡过程变化对比如图5所示。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机组甩负荷后导叶关闭,随导叶开度减小,流量减小,机组转速升高,工况点轨迹线穿过飞逸线进入水轮机制动工况区,甚至短暂地进入反水泵工况区。在发电工况甩负荷导叶关闭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在蜗壳、压力引水管道产生了正水击压力,在尾水管、尾水压力管道产生了负水击压力,调压室水位也产生了大幅度的上升和下降,随后在上下游水库、调压室、水泵水轮机、岔管等边界反射作用下,产生压力振荡和水位波动[8]。3种曲线的调压室涌浪极值及大井底板压差差距不大,蜗壳末端最大压力存在较大的差别;大波动参数的趋势变化大体上一致,但极值发生时刻和局部变化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尾水管压力的极值附近振荡变化过程差异较为明显。
图4 3种曲线的机组过流量随时间变化过程对比
图5 3种曲线的大波动控制性参数随时间变化过程对比
表3 典型工况下3种曲线的大波动过渡过程计算结果对比
3.1.4 甩负荷导叶拒动工况的控制性参数随时间变化过程对比
以2号机组(拒动机组)为研究对象,对发电甩负荷导叶拒动工况下的3种特性曲线过渡过程计算结果及变化过程进行对比。选取工况如下:上库设计洪水位2272.25m,下库死水位1743.00m,最大水头,额定功率,同一水力单元2台机同时甩全负荷,导叶一关一拒。3种特性曲线下的流量变化如图6所示。3种机组特性曲线的主要控制性参数计算结果对比见表4,大波动控制性参数过渡过程变化对比如图7所示。发电工况甩负荷后,导叶拒动的机组运行工况点将沿等开度线移动,经过水轮机工况区、水轮机制动工况区,甚至进入反水泵工况区,最后终止在飞逸工况线上周期性地发生倒流,从图6和图7中可以看出,机组流量、压力、转速将作周期性振荡,此时实际工程中必须紧急关闭进水球阀,避免事故进一步恶化。在导叶拒动时,由于该工程上、下游输水系统较长,虽然导叶拒动不关,但由于高水头水泵水轮机转轮的“截止效应”,在上、下游输水系统中仍产生了很大的正水击和负水击,如A曲线下的蜗壳末端最大压力为750.97m,尾水管最小压力为20.46m,均接近该电站的过渡工程计算控制值。在导叶拒动工况下,由于3种曲线的过流特性差异,蜗壳末端压力和尾水管进口压力的极值差别达到最大,其中蜗壳压力极值的最大差值为34.53m,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极值的最大差值为15.68m;大波动参数的趋势变化基本一致,但波峰和波谷极值存在明显差异。
图6 3种曲线的机组过流量随时间变化过程对比
图7 3种曲线的大波动控制性参数随时间变化过程对比
表4 典型工况下3种曲线的大波动过渡过程计算结果对比
3.2 水力干扰过渡过程
分别采用B曲线和C曲线对水力干扰过渡过程进行计算及对比。当采用B曲线时,机组接入无穷大的电网条件下的开度调节中,机组功率摆动幅度最大为28.52%,调压室涌浪向上和向下最大振幅分别为7.76m和6.1m;功率调节中,机组出力摆动幅度最大为28.78%,调压室涌浪向上和向下最大振幅分别为8.09m和6.34m。机组接入局部电网的频率调节中,机组进入±0.2%带宽的调节时间为298s,发生工况为“额定水头,同一水力单元的2台机组额定功率正常运行时,其中1台甩负荷,导叶正常关闭”。当采用C曲线时,机组接入无穷大的电网条件下的开度调节中,机组功率摆动幅度最大为33.69%,调压室涌浪向上和向下最大振幅分别为8.07m和6.56m;功率调节中,机组出力摆动幅度最大为37.33%,调压室涌浪向上和向下最大振幅分别为8.07m和6.49m。机组接入有限电网的频率调节中,机组进入±0.2%带宽的调节时间为228.8s,发生工况为“额定水头,同一水力单元的2台机组额定功率正常运行时,其中1台甩负荷,导叶正常关闭”,以及“最小水头,同一水力单元的2台机组额定功率正常运行时,其中1台甩负荷,导叶拒动”。
在开度调节和功率调节下对比B曲线和C曲线的水力干扰过渡过程计算结果,采用C曲线的功率摆动幅度大于B曲线;在频率调节模式下,C曲线进入±0.2%带宽的调节时间小于B曲线,振荡次数和超调量小于B曲线,只有最大偏差略大于B曲线。不同曲线对水力干扰的影响差别较为明显,但两种曲线下的机组出力均呈收敛趋势。机组转速波动比小波动过渡过程剧烈,调节时间较长,但转速波动总趋势均是收敛的。计算中还发现干扰机组的增甩负荷时间对结果存在明显影响。一般来说,实际管道中水击波比计算值衰减要快,因此实际出力摆动会低于计算值。
3.3 小波动过渡过程
选取同一套调速器参数,分别采用B曲线和C曲线对孤立电网下的小波动过渡过程进行计算及对比。当采用B曲线时,小波动最大调节时间出现在工况“额定水头,2台机组满功率运行,突减10%负荷”,此时进入±0.2%带宽的调节时间为23.8s,最大偏差为13.62r/min,振荡次数为0.5,衰减度为0.97,超调量为0.03。当采用C曲线时,小波动最大调节时间出现在工况“额定水头,2台机组80%功率运行,突减10%负荷”,此时进入±0.2%带宽调节时间为24.6s,最大偏差为12.33r/min,振荡次数为0.5,衰减度为0.94,超调量为0.06。对比B曲线和C曲线的小波动过渡过程计算结果,调节时间均很短,调节品质较好,两者差距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