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国风云](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43/40948343/b_40948343.jpg)
第187章 一代贤臣晏子(8)
史料记载,晏子有几次对齐景公很不礼貌。齐景公是一个率性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酒量估计也不错。
有一次,齐景公喝酒喝得高兴了,从白天喝到晚上,他还想再接着喝。
不过,他想换个地方,到晏子家里去喝。在他看来,自己那么开心,应该让晏子这样的贤臣也一起分享。
于是,齐景公命人通知晏子,说晚上国君要来家访。
晏子穿上朝服,作好了迎接国君到访的准备。他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让国君亲自跑过来找他商议。
谁知等了一会,却见国君的马车上下来喝得差不多了的齐景公,后面跟着一群都喝得差不多了的人。
齐景公见到晏子一脸严肃的样子,笑嘻嘻地道:“哈,今天晚上,寡人请大夫享受美酒之乐。”
他满以为晏子会很高兴地迎他进府,谁知晏子一本正经道:“对不起,主公,臣的使命是帮助您治国理政,而不是陪您饮酒作乐。主公请回吧,臣不送了。”
说着,晏子居然将府门关了,把齐景公一行人拒之门外。
齐景公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已经决定了晚上是非得好好与某位大臣一起喝一次尽兴酒。
既然晏子不给面子,齐景公决定去将军田穰苴府上喝酒,结果也遭到了田穰苴拒绝。
最后还是大夫梁丘据陪他好好喝了这次酒。
梁丘据是齐景公身边的红人,是一位对国君极端忠诚的大臣。
梁丘据的一生,就是围绕着齐景公转的一生,鞍前马后悉心服侍齐景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因此在历史上也博得了一个不好的名声。
梁丘据与晏子都是齐景公的宠臣,相当于后世乾隆帝身边的和绅与纪晓岚。
梁丘据给人的感觉就是溜须拍马,只知道迎合国君,不顾对与错。而晏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直言相谏,对国君做得不对之处,予以批评,提出意见。
梁丘据与晏子貌似一个是小人,一个是君子。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如这次喝酒,齐景公之所以会亲自上门,那是因为曾经有一次,齐景公与梁丘据在宫中喝酒喝得高兴了,便想着让晏子也一起分享。
所以他便派梁丘据去请晏子,结果晏子听说是喝酒,便不愿来。这按理来说是抗命不尊了。
所以,梁丘据很着急,道理讲了一箩筐,晏子就是不去。
梁丘据无奈,只好回禀齐景公。
齐景公听说晏子不肯来,也犟了起来,命梁丘据再次去请。
就这样,梁丘据为了齐景公邀请晏子进宫喝酒,居然来回三次奔忙,可谓是对国君的交待的事丝毫不敢怠慢。
最后,晏子还是没有进宫喝酒。所以这一次,齐景公喝酒喝高兴了,又想起他最信任的几位大臣,于是他便不再派人去请,而是直接上门。
结果,到了晏子家却碰了壁,到了田穰苴也碰了壁。但到了梁丘据家,梁丘据已经作好了与齐景公一起喝酒的准备。梁丘据很清楚,都这个点了,国君还要来自己家里,除了喝酒作乐,还有什么事呢?
晏子和梁丘据也算是朋友了,对齐景公来讲,既有晏子这样使自己顺利处理国政的贤臣良相,又有梁丘据这样善于揣摩上意使自己可以更好享受生活的侍奉者,确实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而且,晏子和梁丘据两人都对自己忠心耿耿。
梁丘据在晏子面前一直很低调谦虚,他曾经对晏子道:“夫子美德,据是至死都不可能赶上了。”
这说明梁丘据在内心上对晏子非常尊重,而且也努力向晏子学习。
在梁丘据眼里,晏子是极度忠君爱国的,自己也一定可以做到,只不过两人对于忠君爱国的实现方式不同罢了。
有一次,齐景公生了病,吃了不少药,看了不少医生,也专门安排了祭祀,但病就是不见好,就这样折腾了一年多。
齐景公心里窝着火,他认为这应该是具体负责祭祀的两名祭司不尽心尽力,对上天不敬,于是有意杀之。
他征求两人意见,结果梁丘据认为应该宰了这两人,但宴子却说不可。
在梁丘据看来,此时的齐景公最需要的,是看到听到令自己顺心如意的事。
他病了一年,而且这个病挺痛苦的,史料记载是疥且疟,不但生了疥疮,还得了疟疾。
既然所有的可用的方法都用了却总不见效,国君内心之焦虑可想而知。
如果说杀了两名具体负责祭祀的小吏能够令国君气顺心安,那何乐而不为?
但晏子却默然不语,最后齐景公让他表态,晏子道:“主公,您认为祭祀真的有用吗?如果真的有用,那诅咒一定会有害。
您派了两名官吏去祭祀上天,向上天表达您的恭敬。但您可知道有多少人在向上天表达他们的怨恨?有多少人在诅咒着上天对他们的不公?
主公呐,现在我们齐国,老百姓纷纷在抱怨国家,很多人对着上天在咒骂诽谤国君。
祭司如果向上天传达实际情况,那就会得到上天的惩罚;如果向上天隐瞒事实真相,那便是歁蒙上天。
所以,如果主公认为祭祀祷告有用的话,那就要认真想想我们的国政是否哪里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如果,您认为祭祀祷告没有用的话,那又何必杀了祝史呢?”
最后,齐景公接受了晏子的劝谏,不但没杀两位祭祀官吏,还采取了许多有利人民的政策。结果各地好消息不断传来,齐景公心情舒畅起来,他的病居然也慢慢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