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体制制度的对比性
第一百九十五章 体制制度的对比性
如果说秦朝灭亡后,汉朝曾经吸取了什么教训,那最好的教训就是体制的改革了。
谈到这里,你就会问,难道汉朝的制度和秦朝的制度不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不过只能说汉朝的制度相对于秦朝来说还是先进了一些。
不过在华夏古代政治体制中,政治制度没有进步退步之说,只有适宜不适宜之说,不适合人情社会,即便理论上说得天花乱坠,也是垃圾。
而制度来源于一国的文化,文化乃是制度的上层。
文化大于制度,与文化匹配接近的选择才是好制度一一一这就是法。
也可以说是一国的文化决定了这一国的制度建设,如果不是基础于文化的制度,那么也算不上最合适的制度。
如果举例子说明的话,那就可以从县城出现的一些刑事案件中可以看出。
比如忤逆案是仅次于谋反叛乱的大案,一旦县里出了忤逆大案,首先县官要撤职待参,甚至会获充军发配的罪。
深挖思想根源的话,那就是县“教论”(相当于教育局长)因教化不力,以致出了逆伦大案是要判斩刑的。
同时,县衙门的鼓楼要被截角,因为县里出了逆子,是一县老百姓的耻辱。
要等今后县里出了孝子,申报朝廷获得旌报,方能将被截的鼓楼角恢复。
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动了人伦根本。
法律建筑在人伦人情之上,最大法律原则为自然法。
郡县制是主线,但是各个朝代都有差异,根据当时情况的不同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比如秦朝: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
汉朝:中外朝,地方—前期郡国并行,中期郡县制,后期州郡县。
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州县、道州县和藩镇—州县混合。
宋朝:中央—二府三司,地方—路州县。
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路府州县。
明朝:废丞相树内阁,地方:三司制。
满清:中央—军机处;地方—行省。
这个是从秦汉到清朝的主线,总体的趋势是天子越来越集权,官员阶层的地位越来越低。
从丞相的待遇我们就可以看个究竟:秦汉的时候,丞相拜见皇帝的时候,皇帝是要起来迎接的,并且要给丞相位置,丞相生病的时候,皇帝还需要去探视。
隋唐的时候,丞相上朝还是有个位置的,可以坐着开会。
到了宋朝,位置就撤了,只能站着说话。
到了明朝,规定大的仪式需要跪着。
到了满清,大部分时间都要跪着,把自己比喻成奴才。
再从中央的行政设置上来看,天子是越来越集权,大臣的权利是越来越分散了。
从秦汉可以和皇帝顶嘴几句的三公九卿制度,到汉武帝以后的中朝制度,到了东汉的尚书台,魏晋的三省,隋唐的三省六部,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中书一省制,明朝的内阁制,满清的军机处。
高层官员的权力是不断被分散了。
宋代的官帽更有意思,帽子两根小棍,据说防止官员交头接耳。
再来看选拔制度,从西周的世卿世禄,血缘为主;
到秦汉的军功爵位制度,功劳为主;
再到汉武帝的觉察征辟制度,以德才为主;
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主;
再到隋唐宋的科举制,才学为主;再到明清的八股取士,以八股文文采为主。
这个是选拔体系的,越来越不注重官员的血缘关系和继承。
秦朝是中央集权制,秦始皇觉得自己的功劳可以和三皇五帝相媲美,把自己称为皇帝,也就是始皇帝。
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没有封地只有俸禄,诸侯从独立的国王成了职业经理人。
这个的缘起是秦国的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但是李斯坚决反对,力排众议,向秦始皇提出了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
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郡主要设郡守、郡尉、郡监。
内陆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
县令下来的助理是县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还有县丞,掌全县司法。
郡、县直接由中央任免,高度集权。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
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负责诉讼和税收,游徼负责治安。
乡以下为里,里设里正或里典。
还有最底层的负责治安的组织,类似民兵团、保安团,叫做亭,亭有长,刘邦就是这个职务。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古代封侯的高下,比如关于,汉寿亭侯,就是一个亭的封地;在高级一些的就是乡侯,再高一级就是县了,那就是王了。
秦国的制度还是很扎实的,从底层到高层,都是打通的,动员能力也很强,所以才能同时发动几个超级大项目:修筑长城、修水利、拓边疆、修驰道和粮仓等。
这个需要极强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追责能力。
一旦遇见打不通权力同道的朝代,比如南北朝、元朝,那就是很难有所作为。
秦朝靠着天子的超级能力、勤奋,可以让帝国非常高效率的运行,缺点就是对天子要求太高,天下安危系天子一人,如果天子能力不够,那就很快撑不住了。
秦国基本不靠血缘了,国王任免的官吏以玺印为执行政务的权力凭证,以俸禄作为对官吏的酬劳,这个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绩效考核。
秦始皇是非常注重人口增值,把人口增长作为KPI,秦朝每个地方的人口的增值写在木券上,剖而为二,国君执右券,臣下执左券,年终时由国君亲自考核。
考核的结果,优者升,劣者免,有的当场收印夺官,甚至收捕入狱。
所以,秦国的时候,人口增加、人民幸福指数和税收是三大考核指标。
所以,秦始皇的时候,天下是统一调配,秦始皇的时候并没有发生农民起义和动乱,天下齐心协力搞建设,也只有太祖的时候有这个劲头。
所以,封建制类似树型,松散而有血缘为根系。郡县制类似金字塔型,密集而紧凑,但对帝王要求太高。要做托塔李天王,托不好,就倒了。法家的要害就在于对最高权力者能力的要求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