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3.1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其研究方法既可以用实证的方法,也可以用规范的方法。用实证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用规范方法来分析的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问题所作的回答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回答第一类问题的经济学叫实证经济学,回答第二类问题的经济学叫规范经济学。

1.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具有客观性;它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可以经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实证分析一般由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等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定义是指对研究变量给予质的规定性,并加以明确的界定,否则没有特殊性和可比性。假设是指界定理论分析的条件,因为理论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假说是指对若干变量之间关系的揭示或阐述,是未经证明的规律性。预测是运用假说对未来进行科学预见,以判断假说是否存在。如果预测结果符合实际,则假说就是客观的理论;反之,如果预测结果不符合实际,则需修改或否定假说。

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指商品价值范畴,而是指经济事物的社会价值,如一国的经济增长是资本密集型好,还是劳动密集型好?规范分析有三个特点:第一,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它分析问题没有客观性而只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进行判断;第三,它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无法通过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事实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经济学主要是一门实证的学科,但也是一门规范的学科,因为研究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突出强调哪些经济变量等实际上都有经济学家的评价和判断在内,而且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在绝大多数场合是为他主张的政策服务的。以不同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各种政策主张,反映了经济学家个人的主观意见和判断标准。

在实际经济分析中,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虽然都是必要的,但实证分析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客观地分析经济运行的规律性。规范分析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在实证分析中无法完全回避价值判断。比如西方经济学就是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判断条件下,研究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我国在研究现实生活中更多地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特别是应该采取模型实证分析和数据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性。

1.3.2 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是指分析经济现象之间数量的关系,定量分析使经济学更能运用于实际,许多经济现象可以表示为一定的数量,各种经济现象之间量的关系可以更为精确地反映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在西方经济学的实证经济分析方法中就特别注意进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则是说明经济现象的性质及其内在的规定性与规律性。

1.3.3 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是经济学家经常用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其重要作用在于如何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实现决策的目标。所谓边际,就是额外或增加的意思,即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所增加的单位数。“边际”一词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自变量最后的变动量;第二,这一最后变动量很微小。因此,边际的概念常用来分析两种可变的因素或两种以上可变因素的关系。在西方经济学的著作中,有大量的边际概念,例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

在实际的经济分析中,经常使用边际分析方法。例如某企业生产甲型产品,当其产量为100个单位时,边际成本为60,此时的边际收入为60。通过边际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当该企业生产的甲型产品数量为100单位时,其利润最大。

1.3.4 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

在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经常使用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两种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

均衡是指一个物体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状态。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物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种经济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物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不变,则该经济事物就处于均衡状态。

西方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一种不再有变化趋势的状态,换句话说,它是一种能持久稳定的状态。经济均衡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经济决策者在选择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或方法的时候,认为重新调整其配置资源方式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均衡分析是将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诸多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假定为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况时的情况和为此所需具备的条件,即均衡条件。如在均衡价格理论中,分析一个市场某种商品均衡价格决定问题时,假定作为自变量的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在某一价格下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时候,该种产品的价格和产销量稳定下来,不再有继续变动的趋势,这时该产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范围只局限于某一市场或某一经济单位的某种商品或某种经济活动。一般均衡分析研究的范围是经济运行整体,它是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如何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它考虑到了各种商品和要素市场的相互影响。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仍采用局部均衡分析。

2.过程分析

由于均衡分析只是考察了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情况和实现均衡应具备的条件,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的过程,而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中,事实上都经历了一定的时间,所以均衡分析法实际上剔除了时间因素。在实际经济分析中,还需要经常添加时间因素,从而论述变化的实际过程,以便连续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这种分析方法就是过程分析。例如,对一个国家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就是过程分析。

1.3.5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指对经济运行的一种短期分析,它是在分析某一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时,不考虑时间因素和经济变量具体变动过程的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

在静态分析中最常用的是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是比较各种静态分析结果的方法,是指均衡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对新形成的静态均衡结果与原来的静态均衡结果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比较的只是一个经济变量变动过程的起点和落点,不涉及经济变量变动的时间和具体变动过程本身的情况。

2.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对,是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连续的过程来看待,主要考虑时间因素对经济变动的影响,即分析各种变量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动而相互作用,最终达到一种新的均衡的分析方法。例如前一个时期有关经济变量的数值是预测下一个时期经济变量的依据,而当前的有关经济变量的数值则是预测下一时期经济变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