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印池之思(下)
李正一想着,有些心神不宁。
除非……李瑞成是李明的亲生儿子,只是不为外人所知。
说得直白些,就是……私生子?
如果这个猜测是对的,那么,李正一作为李瑞成的儿子,岂不是该叫李明一声“阿翁”?
这样看来,自己岂不成了“罪臣之后”?
李正一双腿有些瘫软,不自觉地往后靠了靠。
再说这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这一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武则天次子——李贤,在巴州,被丘神勣逼死。
若李瑞成,真是李明的私生子。
那李瑞成和李贤,便是堂兄弟。
而李瑞成得知李贤之事,想去相救,或是纯粹去吊唁,那从益州到巴州……梓州便是必经之地!
这几点,都对上了!
李正一的爹娘,知道自己所做之事,恐有杀身之祸,所以,才把李正一托付给了益州的一户人家。
那户人家,定是他们信得过的。
若是能想起来,那户人家是谁,或许,还能问出些什么来。
可现在记不清,也只好作罢。
单凭现在李正一所猜测的这些,足以让他感到,后背发凉了。
可,还有一点……
若自己,真的是罪臣之后,定会被赶尽杀绝的吧?
那又是,如何活到现在的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李正一的父母,当年在益州,用的是化名,从未透露过身份。
而且,他爹娘是在邢州成的亲。
那时,宋璟还小,未入朝堂。
成亲后,他们俩就去了益州,一直低调。
加之,李瑞成不过是李明的养子,地位无足轻重。
所以,这些年,朝中几乎无人知道,宋家与皇室李明,还有这样一层微妙的关系。
也许,这就是原主,能活到李正一穿越来的原因吧。
想到这里,李正一稍微坐直了身子,缓了口气儿。
那,他爹娘,又是被谁所害呢?
不知为何,李正一就是不太相信,梓州官府所说的失足落水。
从方才的谈话,能看出,宋璟也不太信。
李正一好奇心很重,他既然知道了,便想查出真相,但也明白,此事或许牵涉“皇室、谋反”这一类敏感字眼,即便是查,也要暗中进行的,暂时还是不要告诉翰林、允复他们。
“可,该如何查呢?”
李正一百思不得其解。
遂站起身,举起坠子,仔细端详,希望这熟悉的坠子,能帮他回忆起一些……儿时之事。
此时,月色已经明朗,盈盈如水。
月光映在坠子上……李正一突然发现,这坠子成色不一,背面还裹着薄薄的一层浮漆,轻轻刮开,里面居然刻着一个字:宫!
宫?
难道……答案在宫里?
李正一没有想明白,让他看见这坠子的人,兜兜转转地,真的意在告诉他,事情的真相,藏在宫里吗?
还是说,有什么其他的圈套?
这个刺客,或是他背后之人,真是让人,越来越捉摸不透了……
入宫,对于李正一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就算入宫,也不知从何查起。
李正一倒吸一口凉气。
然后,匆匆将坠子放回衣中。
突然想起,宫里有一个专门收藏各类档案的地方——甲库,应是涵盖了三省六部历年来的,所有重要档案。
在这里,或许能查到很多,李正一在现代时,接触不到的、或是被后世遗失的“历史”资料和档案。
然而,自己又以何身份,以何理由,能进甲库去查呢?
这好像一个怪圈,解决了一个问题,又陷入了另一个问题里。
不过,来日方长,不急在一时。
若是将来,能得武则天的嘉赏,说不定能在明年科考前,混个官做,总之,是有机会的。
慢慢来。
一时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便只能静待时机。
………………
亥时。
李正一慢悠悠地走过回廊,正欲回自己的房间,可经过舅父书房时,隐隐听见宋允复的声音。
“这么晚了,表弟在他阿耶书房干嘛?”
李正一思忖着,便走到书房门口。
还未及敲门,就听得里面,传出舅父愤怒的声音:
“宋允复,你现在,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前天晚上,你们几个醉酒,别以为我不知道,这酒,分明就是你藏的!还有昨日,你居然在戏楼,与武崇训他们打架……这些,我都没有罚你,今日,让你在家温书,就《论语》的学而篇、为政篇,都能背得……错漏百出,你这是要气死我吗?”
然后,是舅父的一阵咳嗽声。
“阿耶息怒,孩儿知错了……”
“去,给我滚到院子里跪着,什么时候背下来了,再起来!”
完了,舅父是真的动怒了。
“是,孩儿遵命!”
随后,宋允复耷拉着脑袋,打开房门。
一抬头,就看见站在门口的李正一。
如果要用一句现代的话,来形容此时的宋允复,大概就是:他的眼里,没有光了……
是真的,没有光了。
看着宋允复这一脸蔫蔫的样子,李正一有些后悔,之前总拿读书这事儿,来“调戏”他了。
宋允复见到李正一,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径直走下台阶,到院中跪下,然后拿出手中的《论语》,开始诵读……
照宋允复现在这状态,要想背下来,估计,至少也得要等到明天上午了吧,要真是跪上整整一晚,那他这膝盖,岂不是废了?
不行,得想个办法,帮帮这个倒霉的表弟!
“正一,你怎么还没回去歇着?”
宋璟见李正一楞在门口发呆,因问道。
“额……舅父,我找您,是有件事想请教您……”
说着,李正一关上书房门。
“何事?”
宋璟埋头写着什么,没有抬头。
“关于……读书……”
李正一稍微顿了顿。
“读书?”
宋璟抬起头,看着李正一,很是不解。
“是的,舅父,我想请教一下,您当年,是为何而读书?”
李正一拱手问道。
“当年……更多的,是为能金榜题名,而如今,则是希望为官一任,就造福一方!”
宋璟认真思索之后,回道。
“您确实办到了……对了,您喜欢读书吗?”
李正一知道,宋璟曾留下“有脚阳春”的美名,的确算是做到了“为官一任,就造福一方百姓”的初心。
“自然是喜欢的!”
宋璟虽一头雾水,但毫不犹豫,脱口而出。
“那您,了解允复吗?”
此言一出,宋璟顿时明白,李正一有此一问的目的。
于是,面含愠色道:
“正一,你不必为这臭小子说情,多费口舌,今日这罚,任谁来求情,他也躲不过!”
“舅父,您误会了,我并非是想替表弟求情……”
李正一决定“曲线救国”。
先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