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我们的英雄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经典文化资源不能滥挖乱采

中央领导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个讲话是在今天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时期,对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者的新要求。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其中就包括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有一种正确的态度。那就是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所谓文化自信,就要有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

用讲话检视我们的文艺创作,可以说适逢其时。近几年来,我们的文艺在表现历史经典上,可以说成绩显著,推出了不少好作品。一批经典名著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和屏幕。除《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古典名著之外,如《四世同堂》《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新的文学名著翻拍也为数不少。然而,正是在这种热潮中,一种隐忧也同时出现,那就是对经典文化资源的滥挖乱采,甚至呈现一种竞相啃老的不良现象。去年,一家南方影视公司公开宣布,准备把已经拍过两次影视作品的《林海雪原》再度投入翻拍,置人力物力浪费于不顾,决意要做改编的“大文章”。时下,中国影视界这种“啃老”之风,正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些或翻拍或改编的作品,要么过于急功近利,要么缺乏渊博的知识和驾驭能力,包括新版《红楼梦》在内的影视作品,大多反响平平,甚至招来社会不少批评之声。

影视的“文化啃老”现象并非孤立,其他领域也同样在上演“啃老”一幕,只要留心去年的文化新闻就不难发现,从炎黄故里、姜尚故里,到老子、庄子故里,从曹操、华佗故里,到诸葛亮、赵云故里,再到三省四地争抢曹雪芹,五省七地争二乔,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故里争夺战方兴未艾。不仅历朝历代的名人被翻了个底朝天,连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样的虚构人物也进入争夺的热门人选,甚至《金瓶梅》中那个臭名昭著的西门庆也成了你抢我争的香饽饽。

这样一些“啃老”现象,表面看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实则与传统文化无关。在这种貌似尊重的背后,恰恰表现了今天有些文艺创作者,对创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今天时代特色的作品的不自信。只能靠在经典翻来覆去做文章。此外,那就是把对文化的敬畏让位于经济需要,乱挖滥采的背后实际是经济操盘。背对时代,挟持古人,“啃老”不仅透露着文化自信的贫瘠和苍白,折射了当今时代文化原创能力的缺失,而且更主要的是经济效益动力的驱使。我们有些人,看重的不是名著或名人故里的文化价值,而是看重了名著或名人故里带来的不尽财源。

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名著改编源于经济驱动本来并没有错,但关键是我们有些改编者在利益驱动之下放弃了观众的精神需求,放弃了创作方式与经典艺术的风格融合,变成了一味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比如,某些改编作品为迎合观众刻意设计了雷人台词,不顾原著精神随意加入情色内容,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植入不恰当的广告,还有为降低成本在改编中进行粗制滥造等等,这些都在肆意破坏和颠覆着经典艺术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但纯粹为经济利益的驱使,肆意地滥挖乱采,甚至破坏性开掘,将会对我们的经典文化这座文化富矿遗害无穷。

对传统文化,不论是古代经典还是现代、当代经典,首先要心存敬畏,要真正理解经典内在的美学精神和思想价值,不能眼前只想着票子和效益,对经典一知半解就开机乱拍,弄得拍出的作品穿帮走样,违背了经典的内在精髓。我很怀念上世纪80年代影视界曾出现过的经典改编热,那一次,《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围城》《四世同堂》等一批作品可以说轰动一时,成为那个年代中的影视经典。这些作品,不仅因为用影视方式传播中国文化而居功至伟,而且通过解读历史与经典呈现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的心路历程,至今那批改编作品都是那个年代亿万观众的共同体验,承载着三十年前的深刻文艺记忆。三十年后,再看今天的改编潮,许多作品收获的不再是兴奋,更多的是失望。这既反映了观众审美口味的提高和多样化,更反映了改编者在创作主导方向上的迷失。

当然,反对“啃老”的民众呼声,一方面是表现了对“粗暴”地开掘传统文化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对原创力的呼唤。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学习和重温历史,是为了开拓创新,是为了拿出能代表我们时代的属于自己创作的作品,这才是作家艺术家的当务之急。而不是忙着为功利目的地翻来覆去地去一遍又一遍地吃老祖宗的那点家产。应建立起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不要一味地去“啃老”,要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鲜活泼的作品。在当前这样一个一哄而起、蜂拥而至的状态下,奉劝更多的艺术家们还是认真地投入生活,创作出属于自己原创的经典作品来,让我们的后代也像我们今天敬畏前辈一样,对我们给他们留下的作品景而仰之,这才是真正有作为的作家艺术家应该做的。这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原载2014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