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
龙州与越南的边境线,长达184公里。这样的里程,并不算漫长,但穿山越水的每一条道路,曲曲直直的每一寸水土,都是门户。门户的内涵,是尊严,是安定,是国力,是利益。要守护它,并不容易。
早在100多年前,有一群人,出现在边境一些山岭上。他们肩挑手拉,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方式,筑起了一座座炮台。如今,在将山、水口、岗龙坳等地,还可以看见残存的炮台。经风历雨,日月流转,它们仍静静地蹲卧在那儿,守候着国门。
翻开历史史料,发现这些历史遗存,都与一个人有关。
这个人就是广西提督苏元春。
苏元春出生于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父亲是个商人,经营一家杂货店,生活过得殷实富足。苏元春自小受父亲调教,六七岁时就开蒙,读书识字,挥毫弄墨。他的父亲希望他将来学而优则仕,求得功名禄位,光耀门楣。1300多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是为这而奋斗终生的。
但这样的生活很快就被击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永安州已处于革命烽烟的笼罩下。9月,太平军攻打永安,作为团练总头目的苏元春的父亲,率团练进行抗击时,不幸被太平军乱刀杀死。从此,苏家家道衰落,资产荡然。年仅9岁的苏元春无依无靠,只得投靠到姐夫家,替姐夫家看牛度日,成为一名小牧童。
19岁,苏元春参加了湘军。几年后,湘军首领告休,因打仗忠勇,苏元春接统中军,后又升任总兵。苏元春开始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苏元春率毅新军驻越南之谷松。随冯子材部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开展了惨烈的抗击法军的战斗,结果打败法军。因战功卓著,被朝廷授轻车都尉,加太子少保。1885年2月,侵略军头子波里纠集两个旅团16000多兵力,发动谅山战役。在冯子材、苏元春率领下,清军向侵略者发起进攻,激战两天两夜,毙伤法军2000多名,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1885年,苏元春因抗法有功,被荣升为广西提督。直到1903年,他一直都在龙州,督办边防,守御南疆。
亲历中法战争,目睹法军的暴行,苏元春深知督防边疆防务的责任重大。明眼人都知道,此次法军发动战争,其战略目标就是,“从中国军手中夺取谅山”,把战火烧向中越边境,占领整个越南北方,进窥中国西南。
因而,边疆的防务迫在眉睫。但此时,龙州、凭祥一带的边防设施几乎等于零。长长的国境线,基本没有哨卡,没有营垒,一旦发生战争,敌方完全可以长驱直入。
苏元春花了几个月时间,在边境的高山密林、沟沟壑壑巡视了一遍,对防务形势了然于胸。
他决定要大力建立边防设施。首先,在水口、下冻等地出入越桂边境的地方设隘置卡,驻守部队。这样的隘口,一共设立了200多个,出入越桂的道路,基本被封死,无虚可乘。
接着,在一些重要的关口上修建炮台,以强大的火力封锁要道,震慑来犯之敌。
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工程。建炮台的那些山岭,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荆棘遍地。那些民工,就带着被褥、粮食,食宿都在山上,开山炸石,筑道路,垒城墙,建兵房,硬是将炮台一座座地建造了起来。
这个工程,前前后后花了8年时间,设置了130门大炮,布防在西起凭祥、东至宁明的千里边防线上,居高临下,射界广远,千里一线,火力如网。威严的炮阵,曾使得那些觊觎我国南疆之敌望而生畏,放弃了从中越边境龙州段向我国进攻的企图。
其间发生了一些变故。由于工程浩大,经费不足,几乎迫使工程停顿。这可关系国之安危啊,工程过半,岂能中断?不得已,苏元春采取捐款的办法,而且他带头先捐了。这才保证了工程的进行。
1904年苏元春以治军不严被劾,充军新疆。1908年他得以平反,准予释回,但突染风寒,死于迪化。
苏元春客死他乡,但魂系龙州。那些久经岁月侵蚀而不倒的炮台,不就是他的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