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就演讲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节 演讲与日常交谈的差异

演讲和日常交谈的差异,就是“正装”和“休闲装”的差异

日常交谈是“休闲装”,怎么舒服怎么穿,随心所欲也无妨。正装必须根据场合,根据自己希望传达的形象来挑选。“正装”的“版型”很重要,要做到结构清晰、主题突出,进而让听众印象深刻。

谈话是演讲的练习场,毫不夸张地说,要练就演讲力,必须从日常交谈练起。想让听众持续集中注意力当然很困难,不能毫无准备、随随便便地表达,更不能语无伦次,必须有主题、有层次,有要点、有头尾,并使之成为日常说话的习惯。因为,一个人谈话里没表现出来的能力,大概率也不会在演讲中表现出来。

为什么颠倒过来行不通?

据我观察,如果不是职业演讲家,人们在正式场合演讲的时长加起来,一生也不超过100天,与此相反,每天30%的时间却在与人谈话。单纯靠短期演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都不如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练习获得的进步显著。

日常交谈时,很多人都能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可面对公众进行正式演讲时,就立刻僵滞了,所有能言善辩的本领都仿佛“速冻”了起来。这是何故?本质上,还是把谈话看作谈话,把演讲当作演讲,没有把谈话当作演讲的练习场。对日常说话模式熟悉,对演讲模式生疏,还没有做好“顺利迁移”的准备。换句话说就是,不喜欢演讲的“条条框框”。

事实上,这样的看法不够全面和客观。建立演讲思维的正确做法是,既要认识到谈话是演讲的练习场,又要理解日常说话和演讲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吸收那些提升观点留存率的方法,舍弃那些让演讲模式化的“死框框”,这样才能真正爱上演讲,减轻当众讲话时的“束缚”与“陌生”,舒服地进入演讲模式中。

“正装”和“休闲装”的相同点:语料言之有物

只要是说话,总得谈点主题,交流一些对人有帮助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要想演讲时言之有物,日常交谈时就要尽量言之有物。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观点、见解迁移至“演讲模式”时,做到信手拈来、流畅清晰、侃侃而谈。

“观点、见解、能力”是你的货币,演讲技巧是帮助你让货币流通。光有流通技巧可不行,首先得知道自己谈什么,才能解决如何谈得更好。经验欠缺的演讲者,可能都存有一个问题——我到底讲什么呢?

谈自己最擅长的。挑选你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这是对听众的负责。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话题上升级演讲技巧,我想不出有谁能比你自己进步得更快。很多人之所以始终言之无物,正是因为他们说的都不是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话题。

一位天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的老太太,也能对这些“日常之事”总结出精微的“语料”:“中国老太太从前秃头,现在不秃了,老大爷则相反,从前不秃,现在常有秃的。外国老太太不秃而老大爷秃。为什么呢?研究之下,得到如此的结论:旧时代的中国女人梳着太紧的发髻,将头发用力地往后拉,所以易秃。男子以前没有戴帽的习惯,现在的中国男子与西方人一样长年离不开帽子,戴帽子对于头发的健康有碍,所以秃头的渐渐多了。然而外国女人也戴帽子,何以不秃呢?因为外国女人的帽子忽大忽小,忽而压在眉心,忽而钉在脑后,时时改变位置,所以不至于影响头皮的活力。”

摆正两者的先后顺序,人人都可演讲精彩。

“正装”和“休闲装”的不同点:演讲语言更精炼

让你的语言精致起来。闲谈时间无限,演讲时间有限。可以说,由于时间的“限制性”,演讲必须是谈话的精修版。精修版的语言组织要简单、生动、清晰、鲜明。否则表达时语言太过拖拉,讲着讲着听众走神了,自己讲起来也没劲。

想要让他人轻易跟上、了解你说了什么,就要极力避免这样“原生态”的表达方式:头绪不清晰、懒散、过多无意识的口头语、犹豫、不雅。

有一次我看电视节目,某女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进行文字可视化后是这样的:

“我相信……就是……嗯……诶,这个,等一下……我找一下我的本儿……啊……就是艺术……是最高级的方式啊,我就是想说……其实,这还写了很多很多,你看对吧?”

这段话表现的是断断续续、反复重复、无意识的口头语。人的思想“本色”是断续的,也就是说,在日常交流时,断断续续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但是演讲场合,一定要把断续组接流畅。

想让听众感觉“出口成章”,演讲人的语言应针对演讲场合做合适的调整:

(1)剪掉无端的空隙、停顿、重复。

(2)减少无意识的口头语。

公众演讲不能照搬谈话时的感觉,表达要有策略顺序

据我观察,演讲者虽然知道了这个道理——把断续的想法直接搬到演讲台上的做法行不通,但讲着讲着又“露出原形”,问题的核心主要在于,没有对应的“工具”。厨师烹饪食物,需要工具,演讲者组织语料、精简表达,自然也需要“工具”。

富兰克林为了锻炼自己的信息组织力,曾坚持阅读《观察家》报,待理解文章意思后,把报上写得最有说服力的文章按段落剪下来,随后把段落打乱放入抽屉,他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中所谈的话题再写一遍,随后对比检查自己是否写得比原文更有说服力。通过这个方式慢慢地找到自己和原作者之间组织信息能力的差距,通过不断练习来缩小差距。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段话,一段是我直接用谈话内容转成的文字,另外一段是我重新组织表达顺序后的演讲文字稿:

(1)“真没想到,真诚、有趣、侃侃而谈的股神,曾是个一想到公开说话就会呕吐的人。为了练就演讲力,他做了种种疯狂的事情,比如站在桌子上大声讲话……当然,在练习中,也有一些甜蜜的时刻,比如,当他用求婚来‘练习’演讲力时,南希答应了他。巴菲特就这样‘一箭双雕’,既有了未婚妻,也交了演讲作业。虽然课程除了‘疯狂’之外,也有奖励,每周完成任务最多的学员将会获得一支铅笔。可是在课程的前三周,他什么进步也没有,根本拿不到作业完成后的奖励。在课程进行到第四、五周时,巴菲特终于因为求婚成功而赢得了铅笔。”

(2)“大家可能不会想到,侃侃而谈的股神巴菲特,曾是个一想到公开说话就会呕吐的人。为了练就演讲力,他做过种种疯狂的事情,可是在课程的前三周,他什么进步也没有,根本拿不到作业完成后的奖励——一支铅笔。但他没有介意,更加疯狂地练习,比如站在桌子上大声讲话,甚至向南希大声求婚……在课程进行到第四、五周时,他顺利地完成了作业,他的真诚、有趣也打动了南希。巴菲特就这样‘一箭双雕’,既有了未婚妻,也交了演讲作业。”

很显然,作为日常谈话内容,第一段也听不出什么问题来,但形成文字就有点乱了。第二段更顺畅,在正式演讲场合应该用第二段文字稿。经过调整的这段演讲词,结构、顺序都更清晰。因此,所使用的语句要通俗易懂、简洁干练,符合听众“连贯性”心理,才能引人入胜。

演讲不能毫无章法地在不同主题之间乱转,需要有条清晰的“主线”。演讲人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明确的思路,保证演讲以始为终。可以采用四种常见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因果顺序、问题求解顺序、主题顺序。

时间顺序:按时间的推移叙述演讲观点和事情的发展。

因果顺序:两个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既可先描述原因,也可先描述结果,引起听众的重视,然后再讲述原因。

问题求解顺序:按照问题求解的顺序演讲,特别适合于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一步步拓展开,帮助听众找到科学合理的答案和真相,类似推理故事。

主题顺序:也可以叫作要点顺序,很适合较大型、较长时间的演讲方案,按照主题和要点的顺序逐一讲下来。

这些策略顺序的细致使用方式我会在下面的章节进行细致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