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3: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平台
传统汽车的产业链条结构具有垂直性的特点,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打破了这种结构,具有网络化、扁平化的特征,呈现出平台化的发展趋势。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架构的形成需要构建行业基础平台,集中力量突破难题,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
我国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首先需要制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方案,在方案中需要将重点工作集中在打造新型汽车零部件体系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以智能化技术与网联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背景,聚焦五大基础平台,分别是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平台。
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五大基础平台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这五大基础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具体来说,它们可以为不同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通用的平台、中间组件以及跨领域的共性交叉基础模块等,对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大基础平台能够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构建一条“护城河”,确保产业发展的战略安全。同时,如果能充分发挥五大基础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发展,还能带动整个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以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为例,目前我国各大地图企业在采集地图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许多采集工作都是重复进行,整体效率不高,目前只对全国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的快速路进行了采集,合计采集的静态高精度地图里程仅有30多万千米。
另外,这些地图的更新速度也比较缓慢,不能满足高级别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需求。除了需要静态高精度地图,智能网联汽车还需要动态高精度地图,也就是要在静态高精度地图的基础上叠加动态的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和道路交通信息。
目前,我国静态地图采集制作成本较高,而且难以保证地图制作效率和更新质量。尽管各个企业能够在静态地图上叠加非保密性动态数据,但这些数据在商业竞争环境下难以实现共享。
因此,建设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刻不容缓。有了这一平台,各地图制作企业就能统一采集基础地图数据,统一在基础地图上叠加动态服务信息,统一进行地图的制作与更新。同时,以该平台为依托,各企业还能建立地理数据采集与加密试点,制定地图制作规范,加强地图标准监管,加速产业发展进程。另外,建设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能够快速形成规模效应,让非保密动态数据实现共享。
智能网联汽车的五大基础平台与我国新一代战略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它们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这五大基础平台的建设需要集全行业之力,实现创新式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基础平台建设不是单一企业或行业能够独立完成之事,它需要跨行业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协作。
不仅如此,我国还要建设创新型的产业基础平台,打造相关的运营主体,不断开发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总之,平台建设需要依靠示范应用、市场驱动和协同发展,其目标是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2020年2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和实现智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构建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科学规范的产品监管体系、全面高效的网络安全体系等六大重点任务。
未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将围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六大任务有序推进,这就需要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在智能汽车发展领域形成统一认识,将智能技术与网联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以五大基础平台为支撑的系统架构,共同创建智能网联汽车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标准。